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597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选择生长前期耐旱能力强、早熟型马铃薯品种,选择适合间作的紧凑、半紧凑型的春玉米品种,选择后期耐旱能力强的夏大豆品种;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马铃薯于每年1月中下旬开沟下种,5月中旬收获;春玉米4月初播种,夏大豆于马铃薯收获后20~30天播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在早熟的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夏大豆,布局合理,将常规的一年一熟单作模式改为一年三熟套作间种模式,增加了水、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也增加了收入。

An Appropriate Planting Method for Increasing Yield and Income in Red Soil Dry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红壤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土壤类型,其中红壤旱地是红壤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南方的红壤区为热带、亚热带气候,无霜期长,水、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棉和水果生产基地。然而,长期强烈的淋溶和风化致使红壤自然肥力低下,加上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快了土壤肥力的贫瘠化和养分流失,使贫瘠程度更加严重,生产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挖掘。如何充分利用红壤旱地的良好光热资源、提高红壤旱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旱地农业,是红壤旱地种植制度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在早熟的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夏大豆,布局合理,将常规的一年一熟单作模式改为一年三熟,增加了水、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也增加了收入。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选择生长前期耐旱能力强、早熟型马铃薯品种,选择适合间作的紧凑、半紧凑型的春玉米品种,选择后期耐旱能力强的夏大豆品种;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马铃薯于每年1月中下旬开沟下种,5月中旬收获;春玉米4月初播种,7月下旬收获;夏大豆于马铃薯收获后20~30天播种,10月上旬收获;其中,带宽为240cm,马铃薯与马铃薯之间行距为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春玉米行距为70cm,两行马铃薯间种两行春玉米;春玉米与夏大豆间行距为60cm,两行春玉米间种三行夏大豆,春玉米与春玉米、夏大豆与夏大豆间行距均40cm,春玉米株距14cm,夏大豆株距10cm。进一步地,步骤S3中马铃薯下种量为900~1200kg·hm-2,马铃薯种薯切块后,下种之前用多菌灵稀释液浸种一小时;春玉米密度3800~4000株/亩,夏大豆密度8000~10000株/亩。进一步地,马铃薯种植前施基肥,基肥为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施用量为700~800kg·hm-2,配施菜籽饼1500kg·hm-2。进一步地,春玉米基肥施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600kg·hm-2,配施菜籽饼1500~3000kg·hm-2;春玉米苗期追施尿素150kg·hm-2,穗肥施高氮复合肥600kg·hm-2。进一步地,夏大豆基肥配施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300kg·hm-2,追肥为初花后施尿素90kg·hm-2。进一步地,马铃薯品种为田园春、东农303、中薯5号中的一种或多种;春玉米为隆平206、苏玉29、郑单1002、郑单958、敦玉8号中的一种或多种;夏大豆品种为南农99-6、华夏3号、赣豆5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在早熟的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夏大豆,布局合理,将常规的一年一熟单作模式改为一年三熟套作间种模式,增加了水、光、热资源利用效率,也增加了收入。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选择生长前期耐旱能力强、早熟型马铃薯品种,选择适合间作的紧凑、半紧凑型的春玉米品种,选择后期耐旱能力强的夏大豆品种;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马铃薯于每年1月中下旬开沟下种,5月中旬收获;春玉米4月初播种,7月下旬收获;夏大豆于马铃薯收获后20~30天播种,10月上旬收获;其中,带宽为240cm,马铃薯与马铃薯之间行距为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春玉米行距为70cm,两行马铃薯间种两行春玉米;春玉米与夏大豆间行距为60cm,两行春玉米间种三行夏大豆,春玉米与春玉米、夏大豆与夏大豆间行距均40cm,春玉米株距14cm,夏大豆株距10cm。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早熟型马铃薯与春玉米“2-2”间种模式,即种两行马铃薯,种两行春玉米,具体种植方法为:1月中下旬开沟种马铃薯,马铃薯采用宽窄行间隔种植,株距25cm,马铃薯的窄行60cm,宽行180cm;于4月初在马铃薯宽行之间种两行株距为14cm的春玉米,两行春玉米之间行间距40cm,春玉米与相邻近的马铃薯之间行距为70cm,此时春玉米的窄行为40cm,春玉米宽行为200cm,待春玉米壮苗后,马铃薯临近收获,使作物叶面积指数空间搭配更为合理,减少高秆作物对矮秆作物遮荫影响;5月中旬收获马铃薯后,采用春玉米与夏大豆“2-3”间种模式,即在6月中旬在春玉米宽行之间播种三行株距为10cm的夏大豆,夏大豆之间的行距为40cm,夏大豆与邻近的春玉米之间行距为60mm。春玉米于7月下旬收获,夏大豆于10月上旬收获。本专利技术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在早熟的马铃薯收获后种植夏大豆,使不同季节的作物种植时间上更紧凑,空间布局合理,将常规的一年一熟单作模式改为一年三熟套作间种模式,增加了水、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也增加了收入。本实施例中,马铃薯品种为田园春、东农303、中薯5号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马铃薯均为早熟型,生育期60天,耐旱性强,满足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模式需要。春玉米为隆平206、苏玉29、郑单1002、郑单958、敦玉8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玉米品种均为适宜红壤旱地的高产春玉米品种。夏大豆品种为南农99-6、华夏3号、赣豆5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大豆品种平均生育期113天,属夏大豆晚熟品种,田间抗病性较强,耐旱性好。实施例2:S1、种植模式为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S2、选择生长前期耐旱能力强、早熟型马铃薯品种,选择适合间作的紧凑、半紧凑型的春玉米品种,选择后期耐旱能力强的夏大豆品种;S3、马铃薯于每年1月中下旬开沟下种,5月中旬收获;春玉米4月初播种,7月下旬收获;夏大豆于马铃薯收获后20~30天播种,10月上旬收获;种植流程为:1)1月中下旬开沟,马铃薯种植前施基肥,基肥为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施用量为700~800kg·hm-2,配施菜籽饼1500kg·hm-2。2)马铃薯种薯切块后,下种之前用多菌灵稀释液浸种一小时;马铃薯采用宽窄行间隔种植,株距25cm,马铃薯的窄行60cm,宽行180cm,下种量为900~1200kg·hm-2;3)春玉米种植前施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600kg·hm-2作为基肥,并适当配施菜籽饼1500~3000kg·hm-2作为有机肥;于4月初在马铃薯宽行之间种两行株距为14cm的春玉米,两行春玉米之间行间距40cm,春玉米与相邻近的马铃薯之间行距为70cm;此时春玉米的窄行为40cm,春玉米宽行为200cm,春玉米密度3800~4000株/亩;4)5月中旬收获马铃薯后,配施N:P2O5:K2O=15:15:15的复合肥300kg·hm-2,作为夏大豆的基肥;采用春玉米与夏大豆“2-3”间种模式,即在6月中旬在春玉米宽行之间播种三行株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生长前期耐旱能力强、早熟型马铃薯品种,选择适合间作的紧凑、半紧凑型的春玉米品种,选择后期耐旱能力强的夏大豆品种;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马铃薯于每年1月中下旬开沟下种,5月中旬收获;春玉米4月初播种,7月下旬收获;夏大豆于马铃薯收获后20~30天播种,10月上旬收获;其中,带宽为240cm,马铃薯与马铃薯之间行距为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春玉米行距为70cm,两行马铃薯间种两行春玉米;春玉米与夏大豆间行距为60cm,两行春玉米间种三行夏大豆,春玉米与春玉米、夏大豆与夏大豆间行距均40cm,春玉米株距14cm,夏大豆株距1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生长前期耐旱能力强、早熟型马铃薯品种,选择适合间作的紧凑、半紧凑型的春玉米品种,选择后期耐旱能力强的夏大豆品种;采用马铃薯套作春玉米套作夏大豆种植方式;马铃薯于每年1月中下旬开沟下种,5月中旬收获;春玉米4月初播种,7月下旬收获;夏大豆于马铃薯收获后20~30天播种,10月上旬收获;其中,带宽为240cm,马铃薯与马铃薯之间行距为60cm,株距25cm;马铃薯与春玉米行距为70cm,两行马铃薯间种两行春玉米;春玉米与夏大豆间行距为60cm,两行春玉米间种三行夏大豆,春玉米与春玉米、夏大豆与夏大豆间行距均40cm,春玉米株距14cm,夏大豆株距1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马铃薯下种量为900~1200kg·hm-2,马铃薯种薯切块后,下种之前用多菌灵稀释液浸种一小时;春玉米密度3800~4000株/亩,夏大豆密度8000~10000株/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宜红壤旱地的增产增收型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彬杨文亭杨滨娟周泉黄国勤蒋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