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595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31
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包括位于上层的排碱管和位于下层的集水管,所述的排碱管与集水管之间通过中间的上下连接管实现连接,所述的上下连接管通过三通快接头与排碱管和集水管实现快速连接,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为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排碱管并列组成,所述的下层的集水管是由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集水管并列组成,所述的上层排碱管与下层的集水管之间的夹角为0°‑90°,在所述的上层排碱管上还设置有对排碱管实现反冲洗的反冲洗快接头,所述的下层集水管之间统一汇总后与真空井接通,该系统通过双层不同管径,不同间距的排碱管道设计,不仅实现了排盐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
本技术涉及盐碱地改良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很多的无机盐量较多的土地,称为盐碱地,不合适农作物的种植,需要进行排盐改良后才能实现农作物的种植,经初步统计全国盐碱地约占可利用土地的5%左右,约5亿亩,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很明确,中国位置地球的北半球,盐碱地主要位于中国的北部,由于北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相差较大,北方降水量相对较少,再加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造成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盐分留在了土壤中,地下水由于毛细作用上行,水中所含盐分在土壤中集聚,形成盐碱地。目前的盐碱地的改良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物理法:通过大水压减、覆盖薄膜减少蒸发、深松破坏毛细管减少地下水上升;化学法:使用中和剂降低碱化度或者使用有机肥;生物法:选择耐盐作物,多次种植减少盐碱度,使用降盐的微生物;暗管排盐法,在盐碱地铺设有孔的管道,将盐碱地中的盐分排出;上述的各种改良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治标不治本,导致盐碱地改良只能短期实现排盐效果,不能实现对地下水位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毛细爬升现象发生,从而加重盐碱地的形成,反复进行排碱增加成本,还不能达到土地改良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该系统通过双层不同管径,不同间距的排碱管道设计,实现了对于地下水位高,含盐量高,降水量少的干旱盐碱地的有效改良,不仅实现了排盐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位的作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包括位于上层的排碱管和位于下层的集水管,所述的排碱管与集水管之间通过中间的上下连接管实现连接,所述的上下连接管通过三通快接头与排碱管和集水管实现快速连接,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为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排碱管并列组成,所述的下层的集水管是由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集水管并列组成,所述的上层排碱管与下层的集水管之间的夹角为0°-90°,在所述的上层排碱管上还设置有对排碱管实现反冲洗的反冲洗快接头,所述的下层集水管之间统一汇总后与真空井接通。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是由多个短接排碱管通过快接头连接组成。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排碱孔。作为优化,所述的下层的集水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集水孔。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和下层的集水管的外层均设置有过滤层。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之间的间距小于下层集水管之间的间距。作为优化,所述的改良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上层排碱管上端位于盐碱地表层的秸秆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通过在盐碱地中铺设两层管道,上层为排碱管下层为集水管,上层实现对盐碱地的排碱作用,下层实现对地下水位的降低控制,防止盐碱地中的地下水出现毛细爬升现象,有效防止在地下水位升高后,地下水位向上爬升,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实现的地下水位的有效长期控制,保证上层排碱管对盐碱地排盐的效果,防止经过排碱后的盐碱地再次形成盐碱地,有效长期控制土壤中的盐含量,同时保证地下水位不会超过下层集水管的高度,实现了地下水位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图;其中,1排碱管、2集水管、3上下连接头、4三通快接头、5反冲洗快接头、6真空井、7快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包括位于上层的排碱管1和位于下层的集水管2,所述的排碱管1与集水管2之间通过中间的上下连接管3实现连接,所述的上下连接管3通过三通快接头4与排碱管1和集水管2实现快速连接,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为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排碱管1并列组成,所述的下层的集水管2是由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集水管2并列组成,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与下层的集水管2之间的夹角为0°-90°,在所述的上层排碱管1上还设置有对排碱管1实现反冲洗的反冲洗快接头5,所述的下层集水管2之间统一汇总后与真空井6接通。在图1中所述的实施例中,在盐碱地的土壤层铺设两层管道,上层的为排碱管下层的为集水管,上层的排碱管与下层的集水管之间通过上下连接管实现连接,下层的集水管统一汇总后再与真空井连接,通过真空井可以实现强排的作用,上层的排碱管上开有排碱孔,通过排碱管上的排碱孔实现强排碱的作用,土壤中的盐含量通过排碱孔进入排碱管,再通过集水管进入真空井,下层的集水管上也设置有积水孔,下层集水管直径大于上层的排碱管,下层集水管实现集水的作用,当地下水位上升至集水管的位置时,通过集水管上开设的集水孔,实现对地下水的收集,在真空强压的作用下,地下水通过集水孔进入进水管内部,通过集水管汇集后流入真空井内部,实现地下水的集中收集,地下水位在上升后,通过下层的集水管实现控制,并且地下水位超过集水管的高度时,通过集水管实现地下水位的降低,防止了土壤中水分的毛细爬升现象,也就有效防止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同时水分中的含盐量也会降低,实现地下水位的有效控制后,实现了长期排盐的效果,防止了由于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的地下水的过度蒸发,从根本上实现了排盐的效果,提高了盐碱地改良的成功率。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是由多个短接排碱管通过快接头7连接组成。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排碱孔。作为优化,所述的下层的集水管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集水孔。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和下层的集水管2的外层均设置有过滤层。在排碱管和集水管的外层包覆植物纤维或者化纤维材质的过滤膜,通过过滤膜防止土壤中的杂质或者固体颗粒进入排碱管和集水管中,防止管道堵塞,同时对管道实现了保护的作用,防止在安装中对管道产生磨损。作为优化,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之间的间距小于下层集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层的排碱管(1)和位于下层的集水管(2),所述的排碱管(1)与集水管(2)之间通过中间的上下连接管(3)实现连接,所述的上下连接管(3)通过三通快接头(4)与排碱管(1)和集水管(2)实现快速连接,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为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排碱管(1)并列组成,所述的下层的集水管(2)是由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集水管(2)并列组成,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与下层的集水管(2)之间的夹角为0°‑90°,在所述的上层排碱管(1)上还设置有对排碱管(1)实现反冲洗的反冲洗快接头(5),所述的下层集水管(2)之间统一汇总后与真空井(6)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层的排碱管(1)和位于下层的集水管(2),所述的排碱管(1)与集水管(2)之间通过中间的上下连接管(3)实现连接,所述的上下连接管(3)通过三通快接头(4)与排碱管(1)和集水管(2)实现快速连接,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为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排碱管(1)并列组成,所述的下层的集水管(2)是由多个互相平行设置的集水管(2)并列组成,所述的上层的排碱管(1)与下层的集水管(2)之间的夹角为0°-90°,在所述的上层排碱管(1)上还设置有对排碱管(1)实现反冲洗的反冲洗快接头(5),所述的下层集水管(2)之间统一汇总后与真空井(6)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盐与降低控制地下水位的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俊山逄焕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乾舜水土治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