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789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终端设备中,被驱动器件设置于壳体,被驱动器件具有第一挂接部;第一弹性件和平衡杆设置于内腔中,第一弹性件分别与被驱动器件和壳体相连;挂接曲柄设置于内腔中,挂接曲柄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挂接曲柄的第一端具有第二挂接部;平衡杆与挂接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磁控组件设置于内腔中,磁控组件与挂接曲柄相连,磁控组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第一状态,磁控组件驱动挂接曲柄的第一端朝向被驱动器件转动,以使第二挂接部与第一挂接部挂接配合以限制被驱动器件移动,在第二状态,磁控组件释放挂接曲柄的第一端,第一弹性件驱动被驱动器件从穿孔伸出壳体。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终端设备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termin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用户对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大的屏幕占比不但能优化终端设备的显示性能,而且还能提升终端设备的外观性能。为了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采用能够升降的功能器件,例如摄像头、闪光灯等。当需要功能器件工作时,功能器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伸出终端设备的壳体之外;当完成工作时,功能器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回缩到终端设备的壳体之内,进而能够实现隐藏。上述结构的终端设备,由于能够将原先设置在终端设备的板面上的功能器件隐藏在壳体之内,进而能够使得显示屏的面积更大,达到增大屏幕占比的目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功能器件需要驱动机构的驱动实现升降移动。驱动机构通常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器,这些器件的成本较高,往往会导致终端设备的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终端设备采用驱动电机和减速器对功能器件进行驱动,存在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被驱动器件,所述被驱动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被驱动器件具有第一挂接部;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被驱动器件和所述壳体相连;挂接曲柄,所述挂接曲柄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挂接曲柄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具有第二挂接部;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平衡杆与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磁控组件,所述磁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磁控组件与所述挂接曲柄相连,所述磁控组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磁控组件驱动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被驱动器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挂接部与所述第一挂接部挂接配合以限制所述被驱动器件移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磁控组件释放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被驱动器件从所述穿孔伸出所述壳体。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通过第一弹性件、磁控组件和挂接曲柄与被驱动器件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被驱动器件的位置切换。在第一状态下,用户可以将被驱动器件按压到壳体内,磁控组件可以驱动挂接曲柄以将被驱动器件保持在壳体内,最终实现被驱动器件的隐藏;在第二状态下,磁控组件的驱动能够解除挂接曲柄的第一端对被驱动器件在壳体内的保持,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被驱动器件伸出到壳体之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中被驱动器件无需占用终端设备的板面空间,因此能够增大终端设备的屏幕占比,在此前提下,被驱动器件进出壳体的驱动无需采用驱动电机、减速器等价格较高的零部件,因此能够降低终端设备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和图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壳体、110-内腔、120-中框、121-穿孔、130-导向柱、140-螺钉、150-定位柱、160-导向块、200-被驱动器件、210-第一挂接部、220-连接部、230-接触部、240-限位部、300-螺旋伸缩弹簧、400-磁控组件、410-线圈、420-内芯、421-第二条形连接孔、500-挂接曲柄、510-第二挂接部、520-第一条形连接孔、530-第二连接柱、600-平衡杆、610-限位块、620-第一连接柱、700-导向套、800-扭簧、900-密封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所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壳体100、被驱动器件200、第一弹性件、磁控组件400、挂接曲柄500和平衡杆600。壳体100为终端设备的外围基础构件,壳体100具有内腔110和与内腔110连通的穿孔121,穿孔121能够供被驱动器件200通过,进而实现被驱动器件200在内腔110与壳体100之外进行位置的切换。通常情况下,壳体100可以包括中框120,穿孔121可以开设在中框120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限制穿孔121的具体开设位置。被驱动器件200设置于壳体100,被驱动器件200在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可移动,进而实现位置的切换。在缩回位置,被驱动器件200位于壳体100内,从而实现在壳体100内的隐藏。在伸出位置,被驱动器件200位于壳体100外,通常情况下,伸出位置为被驱动器件200的工作位置,至少部分被驱动器件200伸出壳体100之外,从而为后续的工作做准备。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被驱动器件200可以是摄像头、闪光灯、受话器、指纹识别模组等构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限制被驱动器件200的具体种类。被驱动器件200具有第一挂接部210,第一挂接部210用于与后文的第二挂接部510挂接配合。具体的,第一挂接部210可以为挂接凹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限制第一挂接部210的具体种类。第一弹性件设置于壳体100的内腔110中,第一弹性件分别与被驱动器件200和壳体100相连。第一弹性件能够以壳体100为基础向被驱动器件200施加第一弹力,第一弹力用于驱动被驱动器件200向伸出位置移动,在被驱动器件200不受限制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能够驱动被驱动器件200伸出到壳体100之外。挂接曲柄500设置于壳体100的内腔110中,挂接曲柄500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与壳体100,从而能够相对于壳体100发生转动。挂接曲柄500的第一端具有第二挂接部510,第二挂接部510用于与第一挂接部210挂接配合。具体的,第二挂接部510可以为挂钩。挂接曲柄500通过转动,从而能够实现第二挂接部510与第一挂接部210之间的挂接配合或分离。平衡杆600可移动地设置于内腔110中,平衡杆600能够起到平衡的作用,平衡杆600与挂接曲柄50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从而能够适应挂接曲柄500的转动。磁控组件400设置于壳体100的内腔110中。磁控组件400与挂接曲柄500相连,磁控组件400通过磁力实现对挂接曲柄500转动的驱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磁控组件4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而且,磁控组件400可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第一状态,磁控组件400驱动挂接曲柄500的第一端朝向被驱动器件200转动,以使得第二挂接部510与第一挂接部210挂接配合以限制被驱动器件200移动。此种情况下,第二挂接部510与第一挂接部210的挂接,能够使得被驱动器件200保持在缩回位置。在第二状态,磁控组件400释放挂接曲柄500的第一端,从而能够使得第二挂接部510与第一挂接部210分离,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被驱动器件,所述被驱动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被驱动器件具有第一挂接部;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被驱动器件和所述壳体相连;挂接曲柄,所述挂接曲柄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挂接曲柄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具有第二挂接部;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平衡杆与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磁控组件,所述磁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磁控组件与所述挂接曲柄相连,所述磁控组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磁控组件驱动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被驱动器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挂接部与所述第一挂接部挂接配合以限制所述被驱动器件移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磁控组件释放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被驱动器件从所述穿孔伸出所述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穿孔;被驱动器件,所述被驱动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被驱动器件具有第一挂接部;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被驱动器件和所述壳体相连;挂接曲柄,所述挂接曲柄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挂接曲柄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具有第二挂接部;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平衡杆与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二端可转动地连接;磁控组件,所述磁控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磁控组件与所述挂接曲柄相连,所述磁控组件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磁控组件驱动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被驱动器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挂接部与所述第一挂接部挂接配合以限制所述被驱动器件移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磁控组件释放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弹性件驱动所述被驱动器件从所述穿孔伸出所述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内芯,所述内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内芯与所述挂接曲柄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内芯和所述壳体;线圈,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内芯上;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线圈断电,所述第二弹性件通过所述内芯移动驱动所述挂接曲柄的第一端朝向所述被驱动器件转动;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线圈通电,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力抵消所述第二弹性力的弹力以释放所述挂接曲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青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