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78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包括相互套接的一个外管及一个内管,该外管一端套设一个可以一起转动的束紧套环,该束紧套环上设有一个锥状的导引部,该导引部一侧设有一段螺纹部,该内管套设在该外管内部,其上对应于该束紧套环处设有一个迫紧部件,该迫紧部件上设有可与束紧套环的螺纹部互相螺纹结合的螺纹部,该螺纹部一侧设有一个圆锥状的束紧面。利用锥面配合,可快速达到束紧或松释动作而达到杆体伸缩的目的。(*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本技术涉及一种伸缩杆,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单手操作,快速调整杆体长度的伸缩杆。为了收藏或移位方便,以往具有长柄状的器具,如扫帚、拖把、钓具的柄部具有伸缩功能,如后面将说明的图1所示,以一种钓具中的捞鱼网网柄构造为例,该网柄包括一个外管11及内管14,外管11顶端外部设有一个结合座12,该结合座12顶部形成锥部121,该锥部121上沿径向设有多数个槽道122(也就是空白部分),且锥部121侧边设有螺纹123,该结合座12外部套设一个套环13,该套环13内部也设有锥孔131及螺孔132,该螺孔132与该螺纹123螺纹结合成一体。该内管14穿过该套环13、结合座12内部,并套入该外管11内部。当旋转该套环13时,利用锥孔131与锥部121配合,使锥部121受到束缚(此时该槽道122会缩小宽度),并使外管11设有锥部121的内周面对该内管14产生束紧作用,藉此结构使内、外管14、11连结及调整内管14的伸出长度,但是,当欲将网柄延伸时,必须以双手同时操作,也就是其中一手转动该套环13,使外管11与内管14松动,再利用另一只手拉伸外管11(或内管14),当拉伸至预定长度时,再将套环13旋紧,使内管14再次受到束紧,实际使用时,当鱼儿上钩必须将捞鱼网网柄延长,一只手握持钓竿,只靠另一只手无法操作网柄,如果利用双膝将网框部分夹紧定位或利用脚将网框压制定位于地面上,再以单手转动该套环13,使外管11与内管14松开,然后拉伸外管11(或内管14)至预定长度,必须再将套环13旋紧时,由于外管11(或内管14)没有受到定位,很容易向下降移,因此,在钓鱼-->前,就必须将捞鱼网的网柄预先延长,以便随时使用,当变换钓场时,就造成携带上的不便。另外,有一种在内管末端设有一个偏心块,利用该内管带动偏心块旋转,就可以与外管的内孔迫紧定位,使内、外管连结,但是,在使用中偏心块很容易松脱,使用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以单手转动外管,就可以与内管产生迫紧或松释的作用,使用上非常方便。本技术提供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由一个外管及一个内管套接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套接连动一个束紧套环,该内管套接连动一个迫紧部件,该内管套设于外管内部时,迫紧部件与束紧内环也相互套接,且套接处以螺纹结合并以圆锥面互相贴触,当转动外管或内管时,藉该螺纹的导引可改变圆锥面的迫紧状态,而使外管与内管连结成一体或呈松动可滑动的状态。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包括相互套接的一个外管及一个内管,该外管一端套设一个可以一起转动的束紧套环,该束紧套环上设有一个锥状的导引部,该导引部一侧设有一段螺纹部,该内管套设在该外管内部,其上对应于该束紧套环处设有一个迫紧部件,该迫紧部件上设有可与束紧套环的螺纹部互相螺合的螺纹部,该螺纹部一侧设有一个圆锥状的束紧面。当外管带动该束紧套环转动时,藉螺纹部的引导使该束紧套环与迫紧部件的束紧面与导引部紧迫密合或松脱,使各构件间连结或产生滑动状态,以达到单手操作的目的。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捞鱼网网柄伸缩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未迫紧状态的正面组合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未迫紧状态的侧面组合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呈迫紧状态的正面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呈迫紧状态的侧面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未迫紧状态的正面组合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未迫紧状态的侧面组合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呈迫紧状态的正面组合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呈迫紧状态的侧面组合剖面图。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包含一个外管20、一个束紧套环30、一个迫紧部件40及一个内管50。该外管20呈中空管状,其一端靠近末端处设有一个环沟21,该环沟21延伸至外管20内部的一个内孔22中,而形成一个凸缘23。该束紧套环30呈中空筒状,内部设有一个两端透空的圆孔31,该圆孔31一端配合该外管20的环沟21也设有向圆孔31内部突出的凸环32,当该外管20迫紧地套设在该圆孔31内部时,藉该凸环32与环沟21的嵌合而连结固定。该圆孔31的另一端端口处设有一个外窄内宽且呈锥孔状的导引部33,该导引部33内侧设有一段螺纹部34。该迫紧部件40用可被压缩且具有回复弹性的材料制成,且呈中空圆筒状,内部设有呈八角形的套合孔41,该迫紧部件40外周面一-->端对应该束紧套环30的导引部33也设有一个呈圆锥状且锥度相同的束紧面42,该束紧面42上设有沿径向开设且可贯通至套合孔41内部的多数个槽道43(也就是空白部分),藉该槽道43使对称于束紧面42的一端具有被收束的弹性,在束紧面42的侧边设有一段螺纹部44,该螺纹部44螺设在该束紧套环30的螺纹部34上。该内管50配合该迫紧部件40的套合孔41,其外周面形成八边形,一端可穿过该迫紧元件40的套合孔41、该束紧套环30的圆孔31而伸设于该外管20的内孔22中,靠近末端处设有一个卡止环51,可与该凸缘23配合,使内管50不会从外管20中脱离,另一端可固接供操作使用的器具如拖把、扫帚、网框等物品。图2、3所示为本技术中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内管50可自由地在外管20内部滑动的状态,内管50可随意地调整伸出或缩入,当内管50调整定位时,操作者可利用双膝将内管50末端固接供使用器具的部分夹紧定位或利用脚压制定位于地面上,也就是使内管50及迫紧部件40呈不可动的状态,此时以单手转动该外管20,就可以连动该束紧套环30一起转动,在束紧套环30转动时,其内的螺纹部34与迫紧元件40的螺纹部44产生螺旋导引动作,因迫紧部件40的八角形套合孔41与截面呈八边形的内管50套接,使迫紧部件40在无法转动的情况下,只能沿着内管50的轴向移动,当束紧面42朝导引部33的方向渐渐移动时,受到该导引部33渐渐缩小内径的锥面约束,该束紧面42及套合孔41也会收缩成较小状,且其上的槽道43宽度也会变窄,利用套合孔41内周面对于内管50的束紧,就可使内管50定位,如图4、5所示。相反的,当反向旋转该管20时,该导引部33会渐渐地远离该迫紧元件40的束紧面42,且使束紧面42及套合孔41也渐渐地向外回释成原来的状态,使套合孔41内周面与内管50间形成间隙,而使内管50呈可滑动的状态,可再进行调整伸出、缩入的动作。-->图6、7所示为本技术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伸缩杆也具有一个外管20’、一个束紧套环30’、一个迫紧部件40’及一个内管50’。该外管20’一端套设有一个封套60,此端较内侧处设有一个环沟21’,该环沟21’延伸至外管20’内部的一个八边形的内孔22’中,该内孔22’中形成一个凸缘23’。该束紧套环30’呈中空筒状,其外周截面形状形成相对于内孔22’的八边形,使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该伸缩杆由互相套接的一个外管及一个内管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套接连动一个束紧套环,该束紧套环呈两端透空的中空筒状,且不会从外管上脱离,该束紧套环上设有一个锥状的导引部及一段螺纹部;该内管套接连动一个迫紧部 件,该迫紧部件上设有螺纹部,该螺纹部螺纹结合在该束紧套环的螺纹部上,该迫紧部件设有一个对应套合于该束紧套环导引部的锥状束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该伸缩杆由互相套接的一个外管及一个内管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套接连动一个束紧套环,该束紧套环呈两端透空的中空筒状,且不会从外管上脱离,该束紧套环上设有一个锥状的导引部及一段螺纹部;该内管套接连动一个迫紧部件,该迫紧部件上设有螺纹部,该螺纹部螺纹结合在该束紧套环的螺纹部上,该迫紧部件设有一个对应套合于该束紧套环导引部的锥状束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手操作的伸缩杆,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炳烈
申请(专利权)人:旭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