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439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8:27
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包括壳体,壳体前面开口,壳体内设有数组散热片组件,每组散热片组件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左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位于中间位置的散热片组件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右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后面,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第一U型导热管,第一U型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第一U型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前后两侧交错分布的第一U型导热管和第二U型导热管将多组散热片组件进行,从而能够增加热传导效率,周围环境能够更快的获得热量,避免资源的。

High power heat pipe radiator for variable frequency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
本技术属于散热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热导管散热片广泛应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现有的热导管散热片热传导效率低,进而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包括壳体,壳体前面开口,壳体内设有数组散热片组件,每组散热片组件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左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位于中间位置的散热片组件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右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位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后面,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设有第一U型导热管,第一U型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第一U型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之间设有第二U型导热管,第二U型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内,第二U型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内壁固定连接,第一U型导热管顶端与第二U型导热管顶端分别与壳体内顶面铰接连接,第一U型导热管和第二U型导热管底端分别为与相对应的散热片组件外部,第一U型导热管和第二U型导热管底端开设外螺纹,第一U型导热管和第二U型导热管底端分别套装螺套,螺套与对应的外螺纹螺纹配合。如上所述的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组件表面涂抹非金属材料。如上所述的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所述的壳体左右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口。如上所述的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所述的壳体顶面固定安装提手。如上所述的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所述的提手材质为ABS树脂合成塑胶。本技术的优点是:当使用本技术时,热量首先传递到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一端,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一端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一个散热片组件上,对应的第一个散热片组件中多个散热片依次进行热量的传递,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一端将热量传递到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另一端,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另一端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二个散热片组件上,对应的第二个散热片组件中多个散热片依次进行热量的传递,对应的第二个散热片组件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一端,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一端将热量传递到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另一端,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另一端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三个散热片组件上,对应的第三个散热片组件中多个散热片依次进行热量的传递,对应的第三个散热片组件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二个第一U型导热管一端,依次往下进行热量的传递,进而能够保证每组散热片组件上快速的获得热量并进行热量的传递;本技术通过前后两侧交错分布的第一U型导热管和第二U型导热管将多组散热片组件进行,从而能够增加热传导效率,周围环境能够更快的获得热量,避免资源的;同时本技术还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应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如图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前面开口,壳体1内设有数组散热片组件2,每组散热片组件2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左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3,位于中间位置的散热片组件2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右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4,第二通孔4位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后面,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3之间设有第一U型导热管5,第一U型导热管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内,第一U型导热管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4之间设有第二U型导热管6,第二U型导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4内,第二U型导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4内壁固定连接,第一U型导热管5顶端与第二U型导热管6顶端分别与壳体1内顶面铰接连接,第一U型导热管5和第二U型导热管6底端分别为与相对应的散热片组件2外部,第一U型导热管5和第二U型导热管6底端开设外螺纹,第一U型导热管5和第二U型导热管6底端分别套装螺套7,螺套7与对应的外螺纹螺纹配合。当使用本技术时,热量首先传递到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5一端,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5一端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一个散热片组件2上,对应的第一个散热片组件2中多个散热片依次进行热量的传递,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5一端将热量传递到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5另一端,第一个第一U型导热管5另一端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二个散热片组件2上,对应的第二个散热片组件2中多个散热片依次进行热量的传递,对应的第二个散热片组件2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6一端,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6一端将热量传递到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6另一端,第一个第二U型导热管6另一端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三个散热片组件2上,对应的第三个散热片组件2中多个散热片依次进行热量的传递,对应的第三个散热片组件2将热量传递到对应的第二个第一U型导热管5一端,依次往下进行热量的传递,进而能够保证每组散热片组件2上快速的获得热量并进行热量的传递;本技术通过前后两侧交错分布的第一U型导热管5和第二U型导热管6将多组散热片组件2进行,从而能够增加热传导效率,周围环境能够更快的获得热量,避免资源的;同时本技术还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应推广使用。具体而言,使用银粉漆作散热片组件2表面涂料会使散热片散热能力减弱,本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片组件2表面涂抹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涂料比涂银粉漆有利于散热片辐射散热。具体的,为了便于散热片组件2能够更好地向四周进行散热,本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左右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口。散热片组件2散发的热量能够通过通风口向四周进行传递,进而能够使周围环境大范围接受热量。进一步的,由于壳体1上没有受力点不便于对其进行取放,本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顶面固定安装提手8。提手8能够给使用者手部一个着力点进而便于取放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普通材质的提手8不具有弹性且始终位于壳体1顶面外侧,本实施例所述的提手8材质为ABS树脂合成塑胶。由于ABS树脂合成塑胶具有弹性且松手后能自动恢复原状,当需要拿取本技术时用手往外拉动提手8,然后抓住提手8就能够移动本技术,松手后提手8就会自动的复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前面开口,壳体(1)内设有数组散热片组件(2),每组散热片组件(2)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左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3),位于中间位置的散热片组件(2)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右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4),第二通孔(4)位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后面,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3)之间设有第一U型导热管(5),第一U型导热管(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内,第一U型导热管(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4)之间设有第二U型导热管(6),第二U型导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4)内,第二U型导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4)内壁固定连接,第一U型导热管(5)顶端与第二U型导热管(6)顶端分别与壳体(1)内顶面铰接连接,第一U型导热管(5)和第二U型导热管(6)底端分别为与相对应的散热片组件(2)外部,第一U型导热管(5)和第二U型导热管(6)底端开设外螺纹,第一U型导热管(5)和第二U型导热管(6)底端分别套装螺套(7),螺套(7)与对应的外螺纹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频电源大功率热导管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前面开口,壳体(1)内设有数组散热片组件(2),每组散热片组件(2)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左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3),位于中间位置的散热片组件(2)中的每个散热片顶面右侧分别开设第二通孔(4),第二通孔(4)位于相对应的第一通孔(3)后面,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3)之间设有第一U型导热管(5),第一U型导热管(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内,第一U型导热管(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3)内壁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4)之间设有第二U型导热管(6),第二U型导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4)内,第二U型导热管(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4)内壁固定连接,第一U型导热管(5)顶端与第二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学增董绪林张圣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航宇吉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