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57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包括集油盒,所述集油盒包括吸油槽和过滤槽,所述吸油槽连通所述过滤槽,在所述吸油槽至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吸油块,在所述过滤槽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完全收集沿机舱壁流下的油液不至流到机舱底部,且可重复利用收集起来的油液,且该装置可重复利用,取油方便快捷。

A Oil Gathering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the Engine Room of a Sub-generat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新式机舱罩底部无集油装置。在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润滑系统会出现漏油现象,油液由高点顺流至机舱最低位置。由于机组机舱罩底部无集油装置,油液直接流向机舱外,污染周围环境及塔筒壁。现有技术中的集油装置可以对油液进行重复利用,但是对于沿机舱壁流下的油液不容易收集到收集装置中,容易从收集装置的侧壁流下,使得收集不完全,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完全收集沿机舱壁流下的油液不至流到机舱底部,且可重复利用收集起来的油液,且该装置可重复利用,取油方便快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包括集油盒,所述集油盒包括吸油槽和过滤槽,所述吸油槽连通所述过滤槽,在所述吸油槽至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吸油块,在所述过滤槽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油槽上的第一吸油块是用来吸收沿机舱壁流下,所述吸油槽是用来收集机舱顶部流下的油液,所述过滤槽是用于过滤吸收进来的油液,所述吸油部分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油盒的对应侧壁是为了吸收沿机舱壁流下的油液,设置第一开口是为了方便过滤后油液的取用。进一步的,在所述吸油槽内设置第二吸油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油块与所述第二吸油块一体成型。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吸油块设置在吸油槽内用于储存吸进来的油,当油过多渗出来的时候可以进入过滤槽中进行过滤,或者更换新的吸油块。进一步的,在所述集油盒内部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集油盒划分为所述吸油槽和所述过滤槽,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油槽和所述过滤槽的第二开口。进一步的,在所述隔板上竖向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插槽内插接过滤板。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板用于过滤吸油块吸收的油液,且所述过滤板可以进行更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上沿低于所述第二吸油块上表面,所述第二开口下沿高于所述集油盒内底面。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开口上沿低于所述第二吸油块为了过滤第二吸油块吸收的油液,第二开口下沿高于集油盒内部底端是为了防止油渣堵塞第二开口。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密封所述第一开口。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块可以用于密封第一开口。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的外端设置拉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拉环用于将密封块从第一开口中拉出,从而打开第一开口。进一步的,所述集油盒外端底部设置防滑垫。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滑垫防止集油盒不能牢固的放在机舱底部的固定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结构简单,2.不仅可以吸收机舱顶部低落的油液,同时可以吸收沿机舱壁流下的油液,不至于使油液流到机舱底部,3.可实现油液的二次过滤,重复利用油液,取油方便快捷。4.更换以及清洗滤网方便快捷。5.集油盒底部设置防滑垫能够更加稳固在机舱底部,不至于发生位置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的第一吸油块和第一吸油块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的右视图。图1-3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集油盒,2、吸油槽,21、第一吸油块,22、第二吸油块,3、过滤槽,31、第一开口,32、过滤板,33、密封块,34、拉环,4、隔板,41、第二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包括集油盒1,所述集油盒1包括吸油槽2和过滤槽3,所述吸油槽2连通所述过滤槽3,在所述吸油槽2至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吸油块21,在所述过滤槽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31。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吸油块21的外侧端与所述吸油槽2对应侧的侧壁齐平,所述吸油部分2高出所述集油盒的那一部分高度不限。可选的,所述第一吸油块21为吸油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吸油块21高于所述集油盒1的对应侧壁的那一端的外侧与所述集油盒1的外侧壁齐平。第一吸油块能够完全吸收沿机舱壁流下的油液,且油液中的杂质可以浮于第一吸油块的上部,第一吸油块21可以取出清洗更换。进一步的,在所述吸油槽2内设置第二吸油块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油块21和所述第二吸油块22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吸油块22设置在吸油槽2内可以用于储存油污。进一步的,在所述集油盒1内部设置隔板4,所述隔板4将所述集油盒1划分为所述吸油槽2和所述过滤槽3,在所述隔板4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油槽2和所述过滤槽3的第二开口41。可以理解的是,一端用于吸油一端用于对油液进行过滤。进一步的,在所述隔板4上竖向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连通所述第二开口41,所述插槽内插接过滤板32。可选的,所述吸油槽2和所述过滤槽3通过过滤板隔开,所述过滤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油盒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41上沿低于所述第二吸油块22上表面,所述第二开口41下沿高于所述集油盒1内底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口的位置的设置是防止过滤板被油液中的杂质堵塞,由于杂质一部分沉与集油盒1底部一部分浮于第二吸油块22上端,不容易堵塞过滤板。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开口31处设有密封块33,所述密封块33密封所述第一开口31。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31的内侧设置过滤芯,所述过滤芯与所述集油盒1的侧壁连接,所述过滤芯用于实现对油液的二次过滤。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33的外端设置拉环35。可选的,在所述密封块33的外端设置把手。进一步的,所述集油盒1外端底部设置防滑垫。工作原理:沿机舱壁流下的油液,或者从机舱顶部滴下的油液通过第一吸油块21的吸收进入集油盒1中,油液中的杂质部分浮于第二吸油块22的上方,一部分沉积于集油盒1的底部,油液通过第二开口41处的过滤板32的过滤后进入集油盒1的另一端储存,当油液过多时,可通过拉环35将密封块33拉出将第一开口31打开,将油液回收再利用,当过滤板32堵塞,将过滤板32从隔板4中抽出进行更换,当第一吸油块21和第二吸油块22需要更换将其取出更换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盒(1),所述集油盒(1)包括吸油槽(2)和过滤槽(3),所述吸油槽(2)连通所述过滤槽(3),在所述吸油槽(2)至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吸油块(21),在所述过滤槽(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盒(1),所述集油盒(1)包括吸油槽(2)和过滤槽(3),所述吸油槽(2)连通所述过滤槽(3),在所述吸油槽(2)至少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吸油块(21),在所述过滤槽(3)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开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油槽(2)内设置第二吸油块(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油块(21)和所述第二吸油块(22)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分电机组机舱底部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油盒(1)内部设置隔板(4),所述隔板(4)将所述集油盒(1)划分为所述吸油槽(2)和所述过滤槽(3),在所述隔板(4)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陈国忠王天炜高飞马生珑张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装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