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锁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521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锁体结构,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的电机驱动机构、控制电路板、斜舌组件和方舌,控制电路板与电机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方舌活动连接有一拔叉,电机驱动机构与所述拔叉啮合连接,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电路板,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电路板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元件和第二感应元件,第一控制电路板和第二控制电路板分别对斜舌组件和方舌进行感应并控制电机驱动机构进行开关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感应式的开关锁,减少了锁体组件对电机的损害,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在应急状况下通过钥匙手动开锁,适用性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Loc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锁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控锁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智能电子门锁来代替传统的机械防盗锁。电子门锁可直接通过智能设备或者识别技术进行远程开锁操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市面上的电控锁主要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电控锁,它们一般由电机驱动锁体内方舌的伸出或收缩,通过电控面板上的拉手行程动作来控制斜舌,从而实现开关锁的功能,然而现有的这些电控锁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锁体内电机与各部件之间主要通过齿轮或者各种连接杆传动,每次开关锁时组件与电机会进行碰撞和摩擦,在长期使用下,容易导致电机损毁严重,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2)现有的全自动电控锁一般是电机置于后面板的全自动智能锁,其原理是把电机装在后面板上,让电机仿真钥匙的开锁过程,开、关门都是通过电机来驱动锁芯,再由锁芯拨头来控制锁体上锁舌的伸与缩,最终实现开、关门,因此,这种设计不能通过关门自动上锁,要通过物理开关按键控制上锁,这种锁体开关锁比较慢,电机噪音大,功耗高,一般做不了干电池供电使用。其次门内没有快开功能,门内机械开锁需要和门外钥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0)的电机驱动机构(2)、控制电路板(3)、斜舌组件(4)和方舌(5),所述控制电路板(3)与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电性连接,所述方舌(5)活动连接有一拔叉(6),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与所述拔叉(6)啮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包括第一控制电路板(31)和第二控制电路板(32),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31)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32)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元件(311)和第二感应元件(321),所述斜舌组件(4)通过活动触发所述第一感应元件(31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31)接收该触发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工作,所述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0)的电机驱动机构(2)、控制电路板(3)、斜舌组件(4)和方舌(5),所述控制电路板(3)与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电性连接,所述方舌(5)活动连接有一拔叉(6),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与所述拔叉(6)啮合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3)包括第一控制电路板(31)和第二控制电路板(32),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31)和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32)分别设有第一感应元件(311)和第二感应元件(321),所述斜舌组件(4)通过活动触发所述第一感应元件(31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板(31)接收该触发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工作,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通过所述拔叉(6)驱动所述方舌(5)朝所述壳体(0)的外部或内部移动,所述第二控制电路板(32)通过所述第二感应元件(321)对所述方舌(5)的位置进行感应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停止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组件(4)包括斜舌本体(41)、用于驱动所述斜舌本体(41)运动的弹簧(42)、用于锁定所述斜舌本体(41)的斜舌锁定轴(43)和用于对所述斜舌本体(41)进行限位的弹扣杆回位拔块(44),所述斜舌锁定轴(43)和所述弹扣杆回位拔块(44)均与所述斜舌本体(41)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1)和从动齿轮组(22),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与所述从动齿轮组(22)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锁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良钟洪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威展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