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444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压缩机,包括供油装置和缸体,所述缸体中设有用于放置滚子的腔体,所述缸体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吸油孔,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吸油孔连通,用于为所述腔体中提供润滑油。使得设置在缸体中的滚子与滑片之间能够得到较好润滑,从而提高转子压缩机的使用可靠性。

Roto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气体压缩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子压缩机。
技术介绍
转子压缩机主要通过滑片和滚子将缸体分为吸气腔和排气腔,滚子连接在曲轴上,在电机的作用下滚子随曲轴转动,滚子在转动的过程中滑片在滚子的表面相对滑动。一般的转子压缩机中通过吸气带油达到滑片与滚子之间润滑的效果,但是当转子压缩机的在高压比情况下运行时,吸气带油量较少,无法对滑片和滚子之间进行较好的润滑,影响转子压缩机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转子压缩机,以提高使用可靠性。一种转子压缩机,包括供油装置和缸体,所述缸体中设有用于放置滚子的腔体,所述缸体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吸油孔,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吸油孔连通,用于为所述腔体中提供润滑油。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转子压缩机,主要通过在所述缸体上设置所述吸油孔,使得供油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吸油孔向所述腔体中提供润滑油,从而使得设置在缸体中的滚子与滑片之间能够得到较好润滑,从而提高转子压缩机的使用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压缩机为立式转子压缩机,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储油部件,所述储油部件中设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一端与所述吸油孔连通,所述储油腔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压缩机的电机上腔体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油装置还包括导入管路和导出管路,所述导入管路连通在所述电机上腔体与所述储油腔之间,所述导出管路连通在所述储油腔与所述吸油孔之间,所述导入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导出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导油管路和泵油组件,所述导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吸油孔连通,所述导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压缩机的下腔油池连通,所述泵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油管路上,用于将所述下腔油池中的润滑油压入所述腔体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上设有供滑片安装的滑槽或滑孔,所述滑片能够在所述滑槽或滑孔中前后移动,所述吸油孔与所述滑槽或滑孔对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缸体为两个,两个缸体分别为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引入通路、第一引出通路和第二引出通路,所述第一引出通路和所述第二引出通路均与所述引入通路连通,所述引入通路与所述供油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引出通路与所述第一缸体上的吸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引出通路与所述第二缸体上的吸油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出通路包括第一导油槽和第一引出孔,所述第一导油槽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与所述第一缸体相对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导油槽的侧壁和底壁与所述第一缸体的端面形成第一导油孔,第一缸体上的吸油孔与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引出孔连通在所述第一导油孔与所述引入通路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油槽为环形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出通路包括第二导油槽和第二引出孔,所述第二导油槽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与所述第二缸体相对的端面,且所述第二导油槽的侧壁和底壁与所述第二缸体的端面形成第二导油孔,第二缸体上的吸油孔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所述引入通路包括相互连通的安装孔和引入孔,所述供油装置的出口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引出孔和所述第二引出孔连通形成引出孔,所述引出孔贯穿所述隔板的两个端面,且所述引出孔连通所述第一导油孔和所述第二导油孔,所述引入孔贯通所述引出孔的侧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出通路包括第二导油槽和第二引出孔,所述第二导油槽设置在所述隔板上与所述第二缸体相对的端面,且所述第二导油槽的侧壁和底壁与所述第二缸体的端面形成第二导油孔,第二缸体上的吸油孔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引出孔连通在所述第二导油孔与所述引入通路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油槽为环形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压缩机还包括曲轴和与所述曲轴对应设置的电机,所述第一缸体、隔板和所述第二缸体沿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上依次套设在所述曲轴上,所述电机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能够与壳体形成电机上腔体,所述第二缸体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能够与壳体形成下腔油池。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转子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和图2中所述转子压缩机中两个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2所述转子压缩机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述隔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转子压缩机,11、供油装置,111、储油部件,112、导入管路,1121、第一开关阀,113、导出管路,1131、第二开关阀,114、导油管路,115、泵油组件,12、缸体,121、腔体,122、吸油孔,123、滑孔,124、第一缸体,125、第二缸体,13、隔板,131、引入通路,1311、安装孔,1312、引入孔,132、第一引出通路,1321、第一导油槽,1322、第一引出孔,133、第二引出通路,1331、第二导油槽,1332、第二引出孔,14、滚子,15、滑片,16、电机,17、曲轴,18、电机上腔体,19、下腔油池。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子压缩机10,包括供油装置11和缸体12,所述缸体12中设有用于放置滚子14的腔体121,如图3所示,所述缸体12设有与所述腔体121连通的吸油孔122,所述供油装置11与所述吸油孔122连通,用于为所述腔体121中提供润滑油。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转子压缩机10,主要通过在所述缸体12上设置所述吸油孔122,使得供油装置11能够通过所述吸油孔122向所述腔体121中提供润滑油,从而使得设置在缸体12中的滚子14与滑片15之间能够得到较好润滑,从而提高转子压缩机10的使用可靠性。具体地,所述供油装置11可以存储外界的润滑油,也可以通过收集存储转子压缩机10中的润滑油,在需要的时候再将润滑油导入腔体121中。具体地可以收集转子压缩机10中电机上腔体18中的润滑油,也可以将转子压缩机10中下腔油池19的润滑油循环导入腔体121进行润滑。而所述供油装置11与所述吸油孔122之间的连通过程可以直接连通也可以间接连通。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转子压缩机10为立式转子压缩机10,所述供油装置11包括储油部件111,所述储油部件111中设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一端与所述吸油孔122连通,所述储油腔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压缩机10的电机上腔体18连通。转子压缩机10在运转的过程中,电机上腔体18中的润滑油进入所述储油腔,沉积存储在储油腔中。当需要为所述腔体121中提供润滑油以使得腔体121中的滚子14与滑片15之间较好润滑时,将所述储油腔中的润滑油导入腔体121中。实现转子压缩机10中润滑油的循环利用,节约资源。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供油装置11还包括导入管路112和导出管路113,所述导入管路112连通在所述电机上腔体18与所述储油腔之间,所述导出管路113连通在所述储油腔与所述吸油孔122之间,所述导入管路112上设有第一开关阀1121,所述导出管路113上设有第二开关阀1131。当转子压缩机10中吸气带油量足够为滑片15和滚子14之间提供润滑时,所述第一开关阀1121开启,第二开关阀1131关闭,进入电机上腔体18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导入管路112进入储油腔中,并存储在所述储油腔中。当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装置和缸体,所述缸体中设有用于放置滚子的腔体,所述缸体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吸油孔,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吸油孔连通,用于为所述腔体中提供润滑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装置和缸体,所述缸体中设有用于放置滚子的腔体,所述缸体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吸油孔,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吸油孔连通,用于为所述腔体中提供润滑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压缩机为立式转子压缩机,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储油部件,所述储油部件中设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一端与所述吸油孔连通,所述储油腔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压缩机的电机上腔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还包括导入管路和导出管路,所述导入管路连通在所述电机上腔体与所述储油腔之间,所述导出管路连通在所述储油腔与所述吸油孔之间,所述导入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导出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导油管路和泵油组件,所述导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吸油孔连通,所述导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压缩机的下腔油池连通,所述泵油组件设置在所述导油管路上,用于将所述下腔油池中的润滑油压入所述腔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设有供滑片安装的滑槽或滑孔,所述滑片能够在所述滑槽或滑孔中前后移动,所述吸油孔与所述滑槽或滑孔对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为两个,两个缸体分别为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引入通路、第一引出通路和第二引出通路,所述第一引出通路和所述第二引出通路均与所述引入通路连通,所述引入通路与所述供油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引出通路与所述第一缸体上的吸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引出通路与所述第二缸体上的吸油孔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压缩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鑫赵旭敏彭慧明周艳白璐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