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90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气装置,供气装置通过输气管道连通有支撑部,支撑部连通有生物膜床,所述生物膜床包括柔性空心管,所述柔性空心管上设有若干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之间的凹处设有若干第一排气微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生物转盘法需在反应池面,空间利用率不高,需要大面积占地;底部泵气装置容易扰动池底淤泥固定在生物膜床上,不易清理;导致生物膜过厚,发生腐败事故的问题。

A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Biological Membrane of Pseudoalga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淤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淤泥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氨氮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的手段有很多,常用的例如重力沉降、沉淀池、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吸附法等等。这其中生物膜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水处理方法。生物膜法是使污水连续流经填料或某种载体(如碎石、炉渣或塑料蜂窝等)。在填料上就能够形成膜状生物污泥,该膜状生物污泥被称为生物膜。生物膜上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能够起到与活性污泥同样的净化作用,吸附并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膜和盘面之间因转动而产生切应力,随着膜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膜从盘面脱落,随水流走。实现污水的处理。申请号为CN201720727845,此专利技术能的有益效果为,碳纤维生物膜不容易板结,运行稳定,降低维修、维护人工成本。但是存在缺点,碳纤维造价成本高,使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推广此外该专利技术无法解决以下问题:生物转盘法需在反应池面,空间利用率不高,需要大面积占地;底部泵气装置容易扰动池底淤泥固定在生物膜床上,不易清理;导致生物膜过厚,发生腐败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生物转盘法需在反应池面,空间利用率不高,需要大面积占地;底部泵气装置容易扰动池底淤泥固定在生物膜床上,不易清理;导致生物膜过厚,发生腐败事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供气装置,供气装置通过输气管道与支撑部连通,支撑部与生物膜床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床包括柔性空心管,所述柔性空心管上有若干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之间的凹处设有若干第一排气微孔。进一步地,所述突出部为中空结构,随柔性空心管气压强弱而膨胀和收缩。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空管外固定有柔性膜。进一步地,所述的柔性膜内部中空;柔性膜内部固定有若干支撑管;柔性膜固定在柔性空心管且通过支撑管与柔性空心管连通;支撑管上成形有若干输气孔;所述的柔性膜上有若干第二突出部;所述的第二突出部之间设有若干第二排气微孔;所述的柔性膜与柔性空心管连通且一体成型。进一步地,供气装置预设控制输出气体气压强度变化的时间及频率。进一步地,第一排气微孔和第二排气微孔为单向排气阀。进一步地,柔性空心管顶部上设有配重,在柔性空心管体不供气状态下,垂直下落。进一步地,柔性空心管顶部设有浮体,在柔性空心管体不供气状态下保持垂直悬浮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解决了生物转盘法需在反应池面,空间利用率不高,需要大面积占地;底部泵气装置容易扰动池底淤泥固定在生物膜床上,不易清理;导致生物膜过厚,发生腐败事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柔性空心管俯视图;图3柔性空心管侧视图;图4柔性膜图a;图5柔性膜图b;图6柔性空心管配重图;图7柔性空心管浮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气装置1,供气装置1通过输气管道2连通有支撑部3,支撑部3连通有生物膜床4,所述生物膜床4包括柔性空心管5,所述柔性空心管5上有若干突出部7,所述突出部之间的凹处设有若干第一排气微孔8。所述的突出部7为中空结构,随柔性空心管气压强弱而膨胀和收缩。供气装置1预设控制输出气体气压强度变化的时间及频率。支撑部3为柔性空心管5提供支撑作用,并且为其输送气体。当供气装置1开始工作时,气体通过输气管道2,将气体送入柔性空心管5,柔性空心管5开始直立,并且开始膨胀,表面积增大,这样就可以使生物膜床与池水的反应面积增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一般情况下,在水池内产生的气泡并不会立即破碎,而是在上升一段距离,水压减小后,气泡才会破碎,气泡内部的氧气才会释放,降低了对生物膜的有效氧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突出部7配合第一微排气孔8的结构,可以增加在排气时形成的微气泡在生物膜反应面的黏性,使包含在气泡内的氧气在突出部间留驻积累,使池内的微生物能够充分进行有有氧呼吸。而在加大空气模式下,微汽包迅速积累并破裂,从突出部底部将过厚生物膜有效剥离。因为先前已经预设了供气装置的工作流程,当供气装置1工作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缩小气压使柔性空心管5收缩,使粘结在其上的生物膜脱了,从而解决了解决了生物转盘法需在反应池面,空间利用率不高,需要大面积占地;底部泵气装置容易扰动池底淤泥固定在生物膜床上,不易清理;导致生物膜过厚,发生腐败事故的问题。实施例2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得基础上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柔性空管5外固定有柔性膜6。这样既增大生物膜床4了与水体的反应面积,且柔性生物膜,在第一微排气孔8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摆动,能够使柔性空管5周围生成的氧气,均匀的溶解在池内。提高了反应效率,能够更好的处理污水。实施例3如图5,柔性膜6内部中空;柔性膜6内部固定有若干支撑管11;柔性膜6固定在柔性空心管5且通过支撑管11与柔性空心管5连通;支撑管11上成形有若干输气孔9;所述的柔性膜6上有若干第二突出部13;所述的第二突出部13之间设有若干第二排气微孔14;所述的柔性膜6与柔性空心管5连通且一体成型。当供气装置1工作时,柔性空心管5在空气的作用下膨胀起来,同时空气通过支撑管11上的输气孔9,进入柔性膜6里,使柔性膜膨胀。此外膨胀起来的支撑管5在柔性膜的内部空腔里,起到支撑柔性膜6的作用。膨胀起来的柔性膜6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反应面积且柔性膜6上具有第二突出部13和第二微气排空14,第二突出部13能够将第而微排气孔14在排气时形成的结构可以增加在排气时形成的微气泡在生物膜反应面的黏性,使包含在气泡内的氧气在突出部间留驻积累,使池内的微生物能够充分进行有有氧呼吸。而在加大空气模式下,微汽包迅速积累并破裂,从突出部底部将过厚生物膜有效剥离。实施例3如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气装置(1),供气装置(1)通过输气管道(2)连通支撑部(3),支撑部(3)连通生物膜床(4),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床(4)包括柔性空心管(5),所述柔性空心管(5)上设有若干突出部(7),所述突出部(7)之间的凹处设有若干第一排气微孔(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供气装置(1),供气装置(1)通过输气管道(2)连通支撑部(3),支撑部(3)连通生物膜床(4),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床(4)包括柔性空心管(5),所述柔性空心管(5)上设有若干突出部(7),所述突出部(7)之间的凹处设有若干第一排气微孔(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7)为中空结构,随柔性空心管气压强弱而膨胀和收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的柔性空管(5)外固定有柔性膜(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拟海藻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膜(6)内部中空;柔性膜(6)内部固定有若干支撑管(11);柔性膜(6)固定在柔性空心管(5)且通过支撑管(11)与柔性空心管(5)连通;支撑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梦菲彭诗阳钟仁华蔡红春董安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鑫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