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773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所述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支撑组件;其中,两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从所述罐体的前端的相对两侧向下伸出,所述两支撑组件之间形成一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分别固定于罐体前端的相对两侧上的支撑组件来形成凹槽,相对于整板弯折形成凹槽占用空间小,鹅颈进入凹槽之后与罐体的距离较近,使得该部分的重心下降,并且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大型的弯折作业,制造加工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支撑组件既可以作为载荷传递区,又可作为加强支撑,功能多样且适应性广泛。

Tank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式集装箱交叉引用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410158908.5的原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4年4月18日,原申请的专利技术名称为罐式集装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罐式集装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运输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公路运输,几乎作为实现“门到门”运输的必要环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罐式集装箱在底部设置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或用于载荷传递,或用于加强罐箱整体刚度和强度。在公路运输中,半挂车结构形式存在差异,北美的半挂车具有鹅颈且长度达到3米多,但通用的罐式集装箱前端底部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与半挂车的鹅颈干涉,无法与之配装。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的罐箱沿用了干货箱的方法,如附图1所示,采用整板13折弯形成适合鹅颈的凹槽,固定在罐体11的下方并与端框12连接,覆盖整个半挂车的鹅颈14。但是罐箱与干货箱不同,罐箱的鹅颈槽不作为组成载货空间的一部分,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罐箱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由于鹅颈14和罐体11之间会有一层厚厚的板材阻隔,罐体11和鹅颈14之间的距离会较远,从而导致该部分的重心偏高,并且这种结构需要对一块相当大的板材进行折弯,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凹槽制造复杂且空间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造简单且空间利用率高的罐式集装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所述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支撑组件;其中,两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从所述罐体的前端的相对两侧向下伸出,所述两支撑组件之间形成一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为中空结构,由多块板材拼接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加强筋板和侧板,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一端和所述侧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二端和所述侧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罐体的外壁,所述底板、加强筋板、侧板和所述罐体的外壁围成以所述底板为支撑面的中空的腔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延伸弯折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并连接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一端,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为底板的第二端,并连接所述侧板的第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两端封板,所述端封板同时连接所述底板、加强筋板、侧板和所述罐体的外壁以封闭所述中空的腔体的两端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两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支撑板和两所述支撑组件形成所述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延伸弯折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为底板的第二端,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底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侧板的第一端,所述侧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罐体的外壁,所述支撑板、两所述底板、两所述侧板和所述罐体的外壁围成以所述底板为支撑面的中空的腔体,两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板形成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两端封板,两所述支撑组件的端封板同时连接所述底板、侧板、所述罐体的外壁和所述支撑板以封闭所述中空的腔体的两端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连接部,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罐体的外壁,所述加强筋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罐体的外壁围成以所述底板为支撑面的中空的第一腔体,所述支撑板、所述罐体的外壁和两所述支撑组件围成第二腔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两端封板,所述支撑组件的端封板同时连接所述底板、加强筋板、侧板、所述罐体的外壁和所述支撑板以封闭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两端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底板和所述支撑板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封闭所述中空的腔体的同一端的两端封板一体成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侧板与所述底板的支撑部垂直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底板的支撑部为第一支撑面,所述底板的连接部弯折形成一台阶形缺口,所述缺口为第二支撑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包括四所述支撑组件,两所述支撑组件沿罐体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罐体一侧的外壁上,另两所述支撑组件相对设置在罐体的另一侧的外壁上,位于同一侧的两所述支撑组件由一段加强圈连接,所述加强圈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外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罐式集装箱还包括两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和端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侧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用于容纳半挂车的鹅颈部分。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两个分别固定于罐体前端的相对两侧上的支撑组件来形成凹槽,相对于整板弯折形成凹槽占用空间小,鹅颈进入凹槽之后与罐体的距离较近,使得该部分的重心下降,并且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大型的弯折作业,制造加工容易,提高了生产效率。支撑组件既可以作为载荷传递区,又可作为加强支撑,功能多样且适应性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罐式集装箱和半挂车的鹅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D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C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的B方向的视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罐式集装箱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包括两端框2、罐体1、两支撑梁4和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两端框2固定在罐体1的两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端框2也可以采用进行过半挂车改装的端框2。罐体1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罐体1。支撑梁4连接端框2和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的支撑组件3。支撑梁4起加强作用。支撑梁4可以连接支撑组件3的各个部分。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用以支撑罐式集装箱的罐体1,所述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支撑组件3,两所述支撑组件3相对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前端的外壁上的两侧,两支撑组件3之间形成一凹槽。相对设置是指两支撑组件3设置于罐体1上不同的两侧,包括但不限于两支撑组件3对称的设置在罐体1上。罐体1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支撑组件;其中,两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从所述罐体的前端的相对两侧向下伸出,所述两支撑组件之间形成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和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两支撑组件;其中,两所述支撑组件分别从所述罐体的前端的相对两侧向下伸出,所述两支撑组件之间形成一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中空结构,由多块板材拼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加强筋板和侧板,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一端和所述侧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底板的两端,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二端和所述侧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罐体的外壁,所述底板、加强筋板、侧板和所述罐体的外壁围成以所述底板为支撑面的中空的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延伸弯折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并连接所述加强筋板的第一端,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为底板的第二端,并连接所述侧板的第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端封板,所述端封板同时连接所述底板、加强筋板、侧板和所述罐体的外壁以封闭所述中空的腔体的两端的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式集装箱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两支撑组件之间,所述支撑板和两所述支撑组件形成所述凹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延伸弯折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为所述底板的第一端,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为底板的第二端,所述底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底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侧板的第一端,所述侧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罐体的外壁,所述支撑板、两所述底板、两所述侧板和所述罐体的外壁围成以所述底板为支撑面的中空的腔体,两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板形成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两端封板,两所述支撑组件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翔李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