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松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26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2和紧定螺钉6,7,其特征在于:螺母侧面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3,4,螺母2固定在螺栓1上,将紧定螺钉6,7拧入螺母侧面螺纹3,4使其固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松螺母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紧定螺钉破坏螺母螺纹,增大摩擦力起防松效果的螺母。
技术介绍
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间消失,这种现象多次重复后就会使联接松动。在高温或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螺纹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材料发生退变和应力松弛,也可使联接中的预紧力和摩擦力逐渐减小导致联接失效,螺纹连接一旦松脱,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甚至造成严重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螺纹联接进行防松处理。防松的根本问题是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转动。传统的防松方法如双螺母防松法,利用双螺母拧紧后的对顶作用,增大螺纹联接上的摩擦力,起到防松效果。使用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螺纹联接部件的重量、体积均增大,不够经济,且只能提供脉冲型的防松力,即在一定的力作用下,螺母防松会突然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持久的新型防松螺母。本技术由螺母2和紧定螺钉6,7组成,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在螺母2相邻两侧面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3,4,螺母2固定在螺栓1上,将紧定螺钉6,7拧入螺母侧面螺纹3,4使其固定。在螺母2相邻两侧面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3,4时的钻孔位置应设在螺母2侧面垂直于螺栓1方向的中点上。螺母2侧面螺纹3,4,在平行于螺栓1方向的位置应相差1/2螺母螺纹5的奇数倍,将两紧定螺钉6,7拧入,使一个紧定螺钉7挤压在螺母螺纹5牙底,另一个紧定螺钉6挤压在螺母螺纹5牙顶。紧定螺钉6,7的前端加工成锥形,拧紧后可将螺母螺纹5略微破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是机械防松和螺母防松相结合,所提供的防松力具有持久性,防松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数值,防松效果不会突然失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形图图2是本技术的I-I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紧定螺钉拧入螺母螺纹的局部放大图图中螺栓1螺母2螺母侧面钻孔攻丝形成的螺纹3,4螺母螺纹5紧定螺钉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在螺母2相邻两侧面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3,4,螺母2固定在螺栓1上,将紧定螺钉6,7拧入螺母侧面螺纹3,4使其固定。在螺母2相邻两侧面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3,4时的钻孔位置应设在螺母2侧面垂直于螺栓1方向的中点上。螺母2侧面螺纹3,4,在平行于螺栓1方向的位置应相差1/2螺母螺纹5的奇数倍,将两紧定螺钉6,7拧入,使一个紧定螺钉7挤压在螺母螺纹5牙底,另一个紧定螺钉6挤压在螺母螺纹5牙顶。紧定螺钉6,7的前端加工成锥形,拧紧后可将螺母螺纹5略微破坏。通过下述实验可看出本技术的防松效果较双螺母防松好。用测力称重传感器分别测量使双螺母、新型防松螺母松动的力。将活动扳手活动段固定在螺母上,将传感器顶住扳手另一端并用力推动(使用木板可增大受力面积,防止传感器滑动),螺母松动的同时从称重数字显示器上读出的数据即为最大防松力F。已知活动扳手臂长为L,F*L即为最大防松力矩实验数据L=0.45m双螺母实用M10紧定螺钉的新型防松螺母F(初) 22.5kg22.2kgF(终) 54.5kg93.3kgF(初)-F(终)32kg 71.1kg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以使用M10紧定螺钉的新型防松螺母为例,使该新型防松螺母防松效果失效的力矩比使双螺母防松效果失效的力矩大2.3倍,且新型防松螺母提供的防松力具有持久性,在一定里的作用下,防松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数值(因为使该防松方法失效要持续破坏螺纹)。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2和紧定螺钉6,7,其特征在于螺母侧面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3,4,螺母2固定在螺栓1上,将紧定螺钉6,7拧入螺母侧面螺纹3,4使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松螺母,其特征是在螺母2相邻的两侧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时的钻孔位置应设在螺母侧面垂直于螺栓1方向的中点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松螺母,其特征是螺母2侧面螺纹3,4,在平行于螺栓1方向的位置应相差1/2螺母螺纹5的奇数倍,将两紧定螺钉6,7拧入,使一个紧定螺钉7挤压在螺母螺纹5牙底,另一个紧定螺钉6挤压在螺母螺纹5牙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松螺母,其特征是紧定螺钉6,7前端加工成锥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松螺母,包括螺母和紧定螺钉,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持久防松力的螺母。在螺母侧面通过钻孔攻丝形成螺纹,螺母固定在螺栓上,将紧定螺钉拧入螺母侧面螺纹将螺母螺纹略微破坏,通过机械防松和螺母防松的结合增大防松效果。本技术适用于重载,受振动,冲击,不常拆卸的大型运动部件联接。文档编号F16B39/00GK2649852SQ20032011066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大有, 冷护基 申请人:安徽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有冷护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