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864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属于微创手术通道技术领域,包括硬质管道、设置在硬质管道外壁表面的可膨胀的气囊以及可滑动的套接在硬质管道内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导头部、连接部、限位部、把持部,所述导头部顶端的直径与硬质管道的内径相等;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导头部的顶部和限位部的底部连接;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等于硬质管道的外径;所述把持部设置在限位部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良好暴露脑深部病灶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而且通过内芯既能够使硬质管道较好的进入脑组织,又能够对硬质管道进行较好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
本技术涉及微创手术通道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
技术介绍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部分病灶位于脑组织深部,位置越深,病灶暴露越困难。切除脑深部病灶,常规方式是脑组织皮层造瘘,形成外大内小的手术通道,用脑压板(助手持脑压板或使用自动牵开器)将脑组织牵开,以暴露深部病灶。脑压板为金属条状与脑组织接触面积小,接触部位受到的剪切力相对较大,且使用脑压板牵开暴露的空间常较狭小。为了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同时又能为脑深部病灶的提供良好暴露条件,很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解决以上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在良好暴露脑深部病灶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便于通过建立的手术通道进行手术;而且通过内芯既能够使硬质管道较好的进入脑组织,又能够对硬质管道进行较好的固定。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包括硬质管道、设置在硬质管道外壁表面的可膨胀的气囊以及可滑动的套接在硬质管道内的内芯,所述内芯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导头部、连接部、限位部、把持部,所述导头部的直径与硬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包括硬质管道(1)、设置在硬质管道(1)外壁表面的可膨胀的气囊(3)以及可滑动的套接在硬质管道(1)内的内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导头部(24)、连接部(23)、限位部(22)、把持部(21),所述导头部(24)的直径与硬质管道(1)的内径相等;所述连接部(23)的两端分别与导头部(24)的顶部和限位部(22)的底部连接;所述限位部(22)的直径大于等于硬质管道的外径;所述把持部(21)设置在限位部(22)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包括硬质管道(1)、设置在硬质管道(1)外壁表面的可膨胀的气囊(3)以及可滑动的套接在硬质管道(1)内的内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导头部(24)、连接部(23)、限位部(22)、把持部(21),所述导头部(24)的直径与硬质管道(1)的内径相等;所述连接部(23)的两端分别与导头部(24)的顶部和限位部(22)的底部连接;所述限位部(22)的直径大于等于硬质管道的外径;所述把持部(21)设置在限位部(2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头部(24)包括导入部(242)以及设置在导入部(242)顶部的固定部(241),所述固定部(241)的直径与硬质管道(1)的内径一致,所述固定部(241)的顶部与连接部(23)连接;所述固定部(241)为圆柱状,所述导入部(242)为半球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管道(1)的长度等于导入部(242)与限位部(22)之间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慎杰向伟孙皓王科程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