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式吸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73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收纳式吸管组,其包括:一第一伸缩吸管、一第二伸缩吸管、一容置体、以及一盖体。其中,该第一伸缩吸管呈一收纳状态且收纳于该第二伸缩吸管之中。进一步地,该第二伸缩吸管亦可呈一收纳状态,且可收纳于该容置体之中。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收纳式吸管组达到便于携带且收纳后不占空间的优点。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该第一伸缩吸管包括一限位部的设计,令使用者方便地从该第二伸缩吸管之中拿取该第一伸缩吸管。此外,通过该容置体具有至少一通风孔的设计,令该容置体收纳该第一伸缩吸管以及该第二伸缩吸管时不易产生异味且可保持通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收纳式吸管组
本技术关于吸管产品的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收纳式吸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生态的变化,人们的环保意识随之提高,尤其是大量的塑料废弃物造成环境巨大的污染与伤害。统计资料指出,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进海洋中。并且,联合国于公元2016年的报告中指出,海洋废弃物已是威胁海洋及沿岸生物生命的关键因素。其中,又以海洋生物误食抛弃式吸管最受关注与讨论。因应环境生态的污染,许多国家政府及相关机关皆提出相关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法令与规范。为了适应政府规范,现今有许多环保吸管被提出以替代抛弃式吸管做为吸取饮品的工具。图1显示现有的环保吸管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环保吸管组1’由至少一吸管11’以及一收纳袋12’所组成。虽然现有的环保吸管组1’提供重复使用的环保吸管功能。然而,可想而知的是该环保吸管组1’仍具有以下的缺失:(1)根据现有的环保吸管组1’的设计,由于该吸管11’细长且具有弯曲部份将导致清洗不易同时难以察觉其管中是否干净无瑕。并且,现有的环保吸管组1’收纳时体积过大,不便于放入使用者的口袋导致不便于随身携带。此外,根据消费者使用反应,每当要将使用完的该吸管11’收入该收纳袋12’时,由于吸管11’经过使用或经过清洗后为潮湿状态。此时,若直接将该未干的吸管11’置入该收纳袋12’里,将导致该收纳袋12’因潮湿而产生异味,进而影响使用者继续使用的意愿。由上述可以得知,现有的环保吸管组1’仍有所不足。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极力加以研究创作,而终于研发完成本技术的一种收纳式吸管组。
技术实现思路
不同于现有的环保吸管组具有不易清洁与不便于携带的缺点。本技术的收纳式吸管组包括:一第一伸缩吸管、一第二伸缩吸管、一容置体、以及一盖体。其中,该第一伸缩吸管呈一收纳状态且收纳于该第二伸缩吸管之中。进一步地,该第二伸缩吸管也可呈一收纳状态,且可收纳于该容置体之中。如此,本技术的收纳式吸管组达到便于携带且收纳后不占空间的优点。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该第一伸缩吸管包括一限位部的设计,令使用者方便地从该第二伸缩吸管之中拿取该第一伸缩吸管。为了达成上述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案的专利技术人提供所述收纳式吸管组的一实施例,包括:一第一伸缩吸管,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筒体,彼此管径不同并依序套设成一可伸缩管体,且包括一第一上开口以及一第一下开口;其中,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中管径最大的第一中空筒体可依序收纳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之中其他的第一中空筒体,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呈一收纳状态;其中,通过施加一第一外力使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之中最内侧的第一中空筒体拉出,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成一伸长状态。附图说明图1显示现有的环保吸管组的示意图;图2显示本技术的一种收纳式吸管组的第一立体图;图3显示第一伸缩吸管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第二伸缩吸管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第一伸缩吸管与第二伸缩吸管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本技术的收纳式吸管组的第二立体示意图;以及图7显示容置体与盖体的立体示意图。图中主要符号说明:S收纳式吸管组1第一伸缩吸管10容置体101容纳口11第一中空筒体12第一中空筒体13第一中空筒体14第一中空筒体111第一上开口112第一下开口113限位部15盖体151嵌合环152盖板153嵌合部102通风孔103穿线部104凹槽1a第二伸缩吸管11a第二中空筒体12a第二中空筒体13a第二中空筒体14a第二中空筒体111a第二上开口112a第二下开口1’环保吸管组11’吸管12’收纳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收纳式吸管组,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2,显示本技术的一种收纳式吸管组的第一立体图。并请同时参阅图3,显示第一伸缩吸管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收纳式吸管组S包括:一第一伸缩吸管1。其中,该第一伸缩吸管1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筒体(11,12,13,14),彼此管径不同并依序套设成一可伸缩管体,且包括一第一上开口111以及一第一下开口112。更详细地说明,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11,12,13,14)之中管径最大的第一中空筒体11可依序收纳其他的第一中空筒体(12,13,14),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1呈现一收纳状态。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施加一第一外力使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11,12,13,14)之中最内侧的第一中空筒体14由下拉出,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1呈现一伸长状态。由图3可以得知,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11,12,13,14)呈内缩状,且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11,12,13,14)依序底端开口的管径大小近似于另一个第一中空筒体(11,12,13,14)的顶端开口管径大小。举例说明,管径最大的第一中空筒体11的底端开口的管径大小相等或近似于管径次大的第一中空筒体12的顶端开口的管径大小。继续参阅图2。并请同时参阅图4,显示第二伸缩吸管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新型还包括:一第二伸缩吸管1a。其中,该第二伸缩吸管1a包括:多个第二中空筒体(11a,12a,13a,14a),彼此管径不同并依序套设成一可伸缩管体,且包括一第二上开口111a以及一第二下开口112a。更详细地说明,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11a,12a,13a,14a)中管径最大的第二中空筒体11a可依序收纳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之中其他的第二中空筒体(12a,13a,14a),进而令该第二伸缩吸管1a呈现一收纳状态。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施加一第二外力使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11a,12a,13a,14a)中最内侧的第二中空筒体14a由下拉出,进而令该第二伸缩吸管1a呈现一伸长状态。由图4可以得知,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11a,12a,13a,14a)呈内缩状,且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11a,12a,13a,14a)的底端开口的管径依序地近似于另一个第二中空筒体(11a,12a,13a,14a)的顶端开口管径大小。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管径最大的第二中空筒体11a的底端开口的管径大小相等或近似于管径次大的第二中空筒体12a的顶端开口的管径大小。请参阅图5,显示第一伸缩吸管与第二伸缩吸管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第一伸缩吸管1还包括:一限位部113。其中,该限位部113设置于该第一伸缩吸管1的该第一上开口111的口缘处。由图5可以得知,该第一伸缩吸管1可收纳于该第二伸缩吸管1a,且该第一伸缩吸管1通过该限位部113卡位于该第二上开口111a,进而令该第一上开口111以及该限位部113突出于该第二上开口111a上。简而言之,该限位部113的直径大于该第二上开口111a而不会容纳于该第二伸缩吸管1a之中。值得说明的是,该第一下开口112呈一斜口状,且该第一伸缩吸管1呈收纳状态时该第一下开口112凸出于整体。此外,该第二下开口112a呈一斜口状,且该第二伸缩吸管1a呈收纳状态时该第二下开口112a凸出于整体。请参阅图6,显示本技术的收纳式吸管组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并请参阅图7,显示容置体与盖体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收纳式吸管组S还包括:一容置体10以及一盖体15。其中,该容置体10用以容置该第一伸缩吸管1以及该第二伸缩吸管1a,且包括有一容纳口101。并且,该盖体15连接该容置体10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纳式吸管组,包括:一第一伸缩吸管,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筒体,彼此管径不同并依序套设成一可伸缩管体,且包括一第一上开口以及一第一下开口;其中,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中管径最大的第一中空筒体可依序收纳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中其他的第一中空筒体,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呈一收纳状态;其中,通过施加一第一外力使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中最内侧的第一中空筒体拉出,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成一伸长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式吸管组,包括:一第一伸缩吸管,包括:多个第一中空筒体,彼此管径不同并依序套设成一可伸缩管体,且包括一第一上开口以及一第一下开口;其中,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中管径最大的第一中空筒体可依序收纳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中其他的第一中空筒体,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呈一收纳状态;其中,通过施加一第一外力使该多个第一中空筒体中最内侧的第一中空筒体拉出,进而令该第一伸缩吸管成一伸长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式吸管组,还包括:一第二伸缩吸管,包括:多个第二中空筒体,彼此依序套设成一可伸缩管体,且包括一第二上开口以及一第二下开口;其中,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中管径最大的第二中空筒体可依序收纳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中其他的第二中空筒体,进而令该第二伸缩吸管呈一收纳状态;其中,通过施加一第二外力使该多个第二中空筒体中最内侧的第二中空筒体拉出,进而令该第二伸缩吸管呈一伸长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式吸管组,其中,该第一伸缩吸管,还包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第一伸缩吸管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胜福
申请(专利权)人:聚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