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套管清洗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65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管套管清洗刷。所述气管套管清洗刷包括有第一清洁部、第二清洁部和第三清洁部;第一清洁部包括有第一刷杆和第一刷毛,第一刷杆为弹性杆,第一刷毛沿第一刷杆的轴向方向在第一刷杆的周向上均匀布置;第二清洁部的一端与第一刷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清洁部连接,第二清洁部包括有第二刷杆以及棉布条或者海绵,第二刷杆为弹性杆,棉布条或者海绵包绕在第二刷杆上,包绕后的棉布条或者海绵的宽度等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第三清洁部为橡胶软塞,橡胶软塞具有弹性,且橡胶软塞的横向直径大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

Cleaning brush for tracheal cannu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套管清洗刷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管套管清洗刷。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在颈上段气管切开、造瘘插入特质气管套管,以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和给氧、预防手术后呼吸道阻塞,而进行的紧急、半紧急和预防性手术,气管切开位置一般3-4气管环,置入的气管切开套管可借助套管绳或系带固定于病患者(颈前)身上。气管切开套管与人体呼吸道相通,极易附着大量分泌物,如痰液等,因此要定时清洗消毒,以防止细菌滋生,并可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证呼吸道畅通。气管切开内套管消毒前,要进行清洗,清洗的质量直接影响消毒的质量,因为人体内的分泌物都是有机物,若没有洗刷干净,会在气管内壁形成一层生物薄膜,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包裹在其内,阻止热水或消毒剂穿透,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如气管切开内套管残留有细菌、病毒等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消毒前的清洗是十分重要的。气管切开套管由管芯、内套管和外套管组成。管芯只在置管的瞬间用,内套管和外套管组合植入患者颈部气管内,内套管需要定时拿出清洗消毒。气管切开内套管的外形为一弯弧形状,上端设置有入口,下端设置有出口,气管切开内套管的管径较小,因此很难在流水下将其内壁附着的痰液等分泌物冲洗干净,所以要先刷干净再进行消毒,目前,清洗时大都是将气管切开内套管先放在清水中浸泡,然后用长棉签或者普通刷子清洗,费时费力,而且长棉签和普通刷子都不能弯曲,很难将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洗干净,特别是内套管的弯折处的痰痂很难被彻底清除,清洗质量难以保证,这样未完全清洗干净的气管切开内套管在消毒后,其内壁会残存痰痂等污物,达不到消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清洗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使用长棉签或者普通刷子清洗,费时费力,而且长棉签和普通刷子都不能弯曲,很难将气管切开内套管清洗干净,特别是内套管的弯折处的痰痂很难被彻底清除,清洗质量难以保证,这样未完全清洗干净的气管切开内套管在消毒后,其内壁会残存痰痂等污物,达不到消毒效果的技术问题。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清洗刷,所述气管套管清洗刷包括有第一清洁部、第二清洁部和第三清洁部;所述第一清洁部包括有第一刷杆和第一刷毛,所述第一刷杆为弹性杆,所述第一刷毛沿所述第一刷杆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一刷杆的周向上均匀布置;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一端与第一刷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清洁部连接,所述第二清洁部包括有第二刷杆以及棉布条或者海绵,所述第二刷杆为弹性杆,所述棉布条或者海绵包绕在所述第二刷杆上,包绕后的棉布条或者海绵的宽度等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三清洁部为橡胶软塞,所述橡胶软塞具有弹性,且所述橡胶软塞的横向直径大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刷杆采用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塑料杆或者金属杆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刷毛采用硬质的刷毛,且在所述第一刷杆同一周向上的第一刷毛的横截面的直径等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洁部还包括有第二刷毛,所述第二刷毛为软毛,所述第二刷毛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刷毛的长度,所述第二刷毛沿所述第一刷杆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一刷杆的周向上均匀布置,且所述第一刷毛和第二刷毛间隔螺旋排列在所述第一刷杆上。进一步地,所述海绵为海藻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刷杆的前端设置有拉环,所述第一刷杆的后端与第二清洁部连接,所述拉环用于方便使用者拉动所述气管套管清洗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刷杆的后端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方便使用者握持。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外表面沿所述手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条防滑棱。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清洁部分别与第一清洁部和第三清洁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气管套管清洗刷时,先将待清洗的气管内套管泡在水或者消毒液中静置一段时间,然后使用者先将第一清洁部伸入气管内套管的入口中,然后将其向气管内套管内推入,使得第一刷杆伸入其中,由于第一刷杆使用弹性杆制成,能够弯曲,因此能配合气管内套管的弯折曲率,使得第一刷杆完全贯穿气管内套管,通过对第一清洁部的反复拉扯,对气管内套管进行一次清洁;然后拉动第一清洁部将其从气管内套管的出口处拉出,并同时带动与之相连的第二清洁部进入气管内套管中,此时第二清洁部对气管内套管的内壁进行清洁,由于棉布条或者海绵的宽度等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且两者均具有吸水性,因此,第二清洁部能够塞满气管内套管,紧贴气管内套管的内壁,并通过拉动产生摩擦阻力,从而对气管内套管内壁的每个地方进行清洁,实现对气管内套管的二次清洁;继续拉动第一清洁部,将第二清洁部从气管内套管的出口处拉出,紧接着与第二清洁部相连的第二清洁部进行气管内套管中,由于橡胶软塞有一定弹性,因此能够在拉力下进入气管内套管,同时由于橡胶软塞的横向直径大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因此橡胶软塞与气管内套管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能够将之前清除掉的污物刮下并带出气管内套管,最终实现对气管内套管的三次清洁。与现有的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方式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气管套管清洗刷对气管内套管进行清洗,能够配合气管内套管的弯折曲率,对其弯折处的内壁上的污垢也能进行充分的清洗,同时经过三次清洁,保证清洁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气管套管清洗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气管套管清洗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气管套管清洗刷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气管套管清洗刷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标:1-气管套管清洗刷;10-第一清洁部;100-第一刷杆;110-第一刷毛;120-拉环;130-手柄;20-棉布条;21-海绵;30-第三清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如出现“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清洗刷1,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套管清洗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套管清洗刷包括有第一清洁部、第二清洁部和第三清洁部;所述第一清洁部包括有第一刷杆和第一刷毛,所述第一刷杆为弹性杆,所述第一刷毛沿所述第一刷杆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一刷杆的周向上均匀布置;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一端与第一刷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清洁部连接,所述第二清洁部包括有第二刷杆以及棉布条或者海绵,所述第二刷杆为弹性杆,所述棉布条或者海绵包绕在所述第二刷杆上,包绕后的棉布条或者海绵的宽度等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三清洁部为橡胶软塞,所述橡胶软塞具有弹性,且所述橡胶软塞的横向直径大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套管清洗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套管清洗刷包括有第一清洁部、第二清洁部和第三清洁部;所述第一清洁部包括有第一刷杆和第一刷毛,所述第一刷杆为弹性杆,所述第一刷毛沿所述第一刷杆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一刷杆的周向上均匀布置;所述第二清洁部的一端与第一刷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清洁部连接,所述第二清洁部包括有第二刷杆以及棉布条或者海绵,所述第二刷杆为弹性杆,所述棉布条或者海绵包绕在所述第二刷杆上,包绕后的棉布条或者海绵的宽度等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所述第三清洁部为橡胶软塞,所述橡胶软塞具有弹性,且所述橡胶软塞的横向直径大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清洗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杆采用具有弹性和柔韧性的塑料杆或者金属杆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清洗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毛采用硬质的刷毛,且在所述第一刷杆同一周向上的第一刷毛的横截面的直径等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径。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波田梓蓉南方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