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带插座的底壳、手腕带插座及手腕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400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8:15
一种手腕带插座的底壳、手腕带插座及手腕带组件,该底壳包括上侧开口的框体和与该框体连接的限位结构,该框体具有与该开口相对的底壁以及与该底壁连接的下插接壁,该下插接壁的上缘设有弧形的第一凹口,该限位结构包括连接于该下插接壁的外侧面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该第一凸块和该第二凸块分设于该第一凹口的两侧。将该底壳与配套的上盖构成完整的手腕带插座后,将手腕带插头插接至该手腕带插座中时,该手腕带插头会被限制在该第一凸块和该第二凸块之间,有效防止了手腕带插头与手腕带的接触片之间不必要的磨损,大大提高了手腕带插座与手腕带插头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手腕带插头容易从手腕带插座内松脱的问题。

Base case, wristband socket and wristband assembly of wristband s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腕带插座的底壳、手腕带插座及手腕带组件
本技术涉及防静电手腕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腕带插座的底壳、手腕带插座及手腕带组件。
技术介绍
手腕带插座使用时需要与手腕带连接,手腕带插座与手腕带之间连接方式为将手腕带的插头插到手腕带插座的插孔内,目前的问题在于,在使用过程中,手腕带的插头会随着使用者的操作动作在插座的插孔内频繁转动,使得手腕带插座的插孔内的接触片与手腕带的插头之间长期频繁摩擦,加速了插头与接触片磨损,导致手腕带插头容易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手腕带插头随使用者的操作动作而频繁转动的手腕带插座的底壳。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手腕带插座及手腕带组件。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腕带插座的底壳,所述底壳包括上侧开口的框体和与所述框体连接的限位结构,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下插接壁,所述下插接壁的上缘设有弧形的第一凹口,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下插接壁的外侧面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分设于所述第一凹口的两侧。采用所述底壳与配套的上盖构成完整的手腕带插座后,将手腕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腕带插座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上侧开口的框体和与所述框体连接的限位结构,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下插接壁,所述下插接壁的上缘设有弧形的第一凹口,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下插接壁的外侧面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分设于所述第一凹口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腕带插座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上侧开口的框体和与所述框体连接的限位结构,所述框体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下插接壁,所述下插接壁的上缘设有弧形的第一凹口,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下插接壁的外侧面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分设于所述第一凹口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腕带插座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凸块的第一上限位面和第一下限位面,所述第二凸块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二上限位面和第二下限位面,所述第一上限位面与所述第二上限位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下限位面与所述第二下限位面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腕带插座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口呈半圆弧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腕带插座的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与所述限位结构一体注塑形成。5.一种手腕带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壳,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底壳的所述框体,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下插接壁相抵接的上插接壁,所述上插接壁的下缘设有弧形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二凹口与所述第一凹口对准且对称,所述第一凹口与所述第二凹口共同围设形成一可供手腕带插头插入的插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腕带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插接壁的上缘还设有弧形的第三凹口,所述上盖的下缘还设有弧形的第四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