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37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包括用于支撑电池组的底板,所述底板的边沿设有一圈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围成电池组放置区,所述侧板的外围设有若干段溃缩吸能结构;所述底板在具有侧板的一侧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与两个侧板连接,所述加强梁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溃缩吸能梁,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在交叉处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均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设计结构的溃缩达到轻量化与防撞性能的平衡。

A Lightweight Anti-collision Batte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
本技术涉及纯电动汽车电池组件
,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
技术介绍
当前,纯电动汽车日趋完善,对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箱的轻量化设计,除了其置于整车中的系统层级的设计考虑外,对电池箱本体的设计也多种多样:选材有采用铝合金整体压铸的,有分成若干压铸件后拼接的,有采用“第一代汽车高强钢”拉伸模的;对于电池箱的防撞设计,有申请号为CN201510074855.3、CN201611059903.2、CN201710908113.5等专利。诸如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其结构不具备溃缩能力,没有很好地兼顾轻量化与防撞性能,单独采用铝合金材料时,无法解决起火后箱体软化等问题,必须在车身处添加其他防护件,这无疑将电池箱的部分重量转移给了车身。现有的电池包集成效率普遍在60~70%,难以满足集成效率在75%、80%甚至85%及以上的期望值,所以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能通过设计结构的溃缩达到轻量化与防撞性能的平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包括用于支撑电池组的底板,所述底板的边沿设有一圈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围成电池组放置区,所述侧板的外围设有若干段溃缩吸能结构;所述底板在具有侧板的一侧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与两个侧板连接,所述加强梁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溃缩吸能梁,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在交叉处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均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溃缩吸能结构的横截面包括“凹”字形的外架构和设置于外架构内的内架构。优选地,所述内架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沿侧板的高度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溃缩吸能结构的横截面扫描轨迹为平行于底板的线段。或者,所述内架构包括若干“X”字形的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首尾相连。优选地,所述溃缩吸能结构的横截面扫描轨迹为波浪形。优选地,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均采用波浪形结构。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在交叉处设置的凹槽平面,所述凹槽平面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将电池箱分为底板和侧板,这样便于加工制造和模块化应用,底板与侧板即围成电池组放置区;侧板的外围设有若干段溃缩吸能结构,用于在受到前后和侧方碰撞时发生溃缩而吸能,达到缓冲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电池组,且分成多段结构有利于在各个方向上独立地提供缓冲;底板在具有侧板的一侧设有加强梁,加强梁的两端与两个侧板连接,加强梁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溃缩吸能梁,这样在发生前后碰撞时,先由侧板外侧的溃缩吸能结构溃缩吸能,实现初段缓冲,若冲击足够大,则由纵向溃缩吸能梁溃缩继续吸能,实现进一步缓冲,发生侧向碰撞时原理类似;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在交叉处设有固定结构,用于连接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防止两者在日常行车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相对运动,保证对电池组的良好支撑;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均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安装孔,这样可以在放入电池时通过安装孔进行定位固定,防止电池在电池组放置区内发生位移;总体而言,本技术通过设计结构的溃缩达到了轻量化与防撞性能的平衡,相比现有的电池箱,减重达20%以上,可以满足系统集成效率达到75%以上的期望。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的俯视图;图3是图2沿A-A向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图2沿B-B向的部分剖视图。图中:1、底板;2、侧板;3、溃缩吸能结构;4、纵向溃缩吸能梁;5、横向溃缩吸能梁;6、安装孔;7、外架构;8、内架构;9、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包括用于支撑电池组的底板1,所述底板1的边沿设有一圈侧板2,所述底板1与侧板2围成电池组放置区,所述侧板2的外围设有若干段溃缩吸能结构3;所述底板1在具有侧板2的一侧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与两个侧板2连接,所述加强梁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溃缩吸能梁4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溃缩吸能梁5,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4和横向溃缩吸能梁5在交叉处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4和横向溃缩吸能梁5均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安装孔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池箱分为底板1和侧板2(宜采用“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制成的薄板成型件),这样便于加工制造和模块化应用,底板1与侧板2即围成电池组放置区;侧板2的外围设有若干段溃缩吸能结构3,用于在受到前后和侧方碰撞时发生溃缩而吸能,达到缓冲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电池组,且分成多段结构有利于在各个方向上独立地提供缓冲;底板1在具有侧板2的一侧设有加强梁,加强梁的两端与两个侧板2连接,加强梁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溃缩吸能梁4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溃缩吸能梁5,这样在发生前后碰撞时,先由侧板2外侧的溃缩吸能结构3溃缩吸能,实现初段缓冲,若冲击足够大,则由纵向溃缩吸能梁4溃缩继续吸能,实现进一步缓冲,发生侧向碰撞时原理类似;纵向溃缩吸能梁4和横向溃缩吸能梁5在交叉处设有固定结构,用于连接纵向溃缩吸能梁4和横向溃缩吸能梁5,防止两者在日常行车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相对运动,保证对电池组的良好支撑;纵向溃缩吸能梁4和横向溃缩吸能梁5均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安装孔6,这样可以在放入电池时通过安装孔6进行定位固定,防止电池在电池组放置区内发生位移;总体而言,本技术通过设计结构的溃缩达到了轻量化与防撞性能的平衡,相比现有的电池箱,减重达20%以上,可以满足系统集成效率达到75%以上的期望。优选地,所述溃缩吸能结构3的横截面包括“凹”字形的外架构7和设置于外架构7内的内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电池组的底板,所述底板的边沿设有一圈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围成电池组放置区,所述侧板的外围设有若干段溃缩吸能结构;所述底板在具有侧板的一侧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与两个侧板连接,所述加强梁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溃缩吸能梁,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在交叉处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均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电池组的底板,所述底板的边沿设有一圈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围成电池组放置区,所述侧板的外围设有若干段溃缩吸能结构;所述底板在具有侧板的一侧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与两个侧板连接,所述加强梁包括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溃缩吸能梁,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在交叉处设有固定结构,所述纵向溃缩吸能梁和横向溃缩吸能梁均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吸能结构的横截面包括“凹”字形的外架构和设置于外架构内的内架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化防撞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构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路遥徐斌李伟汪岳峰付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恒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