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配线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224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纤配线框,包括外壳、抽拉组件以及翻转组件;外壳包括盖板及两条导轨,导轨与盖板之间设有进缆口,一个进缆口供光纤跳线进入,另一个进缆口供进线光缆进入;抽拉组件包括抽拉托盘,抽拉托盘放置于导轨上并沿导轨移动;抽拉托盘上设有光纤接头,用于将光纤跳线与光纤尾纤进行连接;抽拉托盘上还设有合页,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板,设置于抽拉托盘上并通过合页与抽拉托盘连接,翻转板通过合页进行翻转;翻转板上设有过线孔及熔纤盘,过线孔供光纤尾纤从抽拉托盘进入熔纤盘内,熔纤盘对进线光缆与光纤尾纤进行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纤配线框结构简单,采用上下双层结构隔离不同的功能区域,操作空间大,光线路径独立互不影响。

Optical Fiber Wiring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配线框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纤配线框。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网络建设的发展,光纤配线系统中光纤密度不断提高,现有的光纤配线子框在结构设计、外形尺寸、线序管理、维护操作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光纤配线子框在结构设计上存在技术瓶颈的缺陷,提供一种光纤配线框。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框,包括外壳、抽拉组件以及翻转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位于上部的盖板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条导轨,每条导轨与所述盖板之间均设有进缆口,其中一个进缆口用于供光纤跳线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另一个进缆口用于供进线光缆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所述抽拉组件包括抽拉托盘,所述抽拉托盘用于放置于所述两条导轨上并沿导轨进行移动;所述抽拉托盘上设有光纤接头,所述光纤接头用于将所述光纤跳线与光纤尾纤进行连接;所述抽拉托盘上还设有合页,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设置于所述抽拉托盘上并通过所述合页与所述抽拉托盘连接,所述翻转板用于通过所述合页进行翻转;所述翻转板上设有过线孔以及熔纤盘,所述过线孔用于供所述光纤尾纤从所述抽拉托盘进入所述熔纤盘内,所述熔纤盘用于对所述进线光缆与所述光纤尾纤进行熔接。较佳地,所述翻转板上还设有绕纤轮以及齿形卡槽,所述进线光缆用于经绕纤轮盘绕后固定在所述齿形卡槽中之后,再绕至所述熔纤盘内。较佳地,所述光纤接头包括LC双联法兰(一种光纤接头的具体类型)。较佳地,所述翻转板的侧边还设有限位板,用于对所述翻转板的翻转进行限位。较佳地,所述外壳的两个侧边还分别设有安装挂耳。较佳地,所述抽拉托盘上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侧设有拉手。较佳地,所述抽拉托盘上还设有扎线齿,所述扎线齿用于绑扎固定所述光纤跳线。较佳地,所述合页为阻尼合页。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光纤配线框结构简单,采用上下双层结构隔离不同的功能区域,操作空间大,光线路径独立互不影响,并且操作方便,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纤配线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纤配线框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纤配线框的抽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纤配线框的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纤配线框在翻转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的走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光纤配线框在翻转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走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配线框,包括外壳1、抽拉组件2以及翻转组件3;所述外壳1包括位于上部的盖板11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条导轨12,每条导轨12与所述盖板11之间均设有进缆口13,其中一个进缆口用于供光纤跳线41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另一个进缆口用于供进线光缆42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所述抽拉组件2包括抽拉托盘21,所述抽拉托盘21用于放置于所述两条导轨12上并沿导轨12进行移动;所述抽拉托盘21上设有光纤接头22,所述光纤接头22用于将所述光纤跳线41与光纤尾纤43进行连接;具体地,所述光纤接头22可包括LC双联法兰。所述抽拉托盘21上还设有合页23,具体可为阻尼合页,所述翻转组件3包括翻转板31,所述翻转板31设置于所述抽拉托盘21上并通过所述合页23与所述抽拉托盘21连接,所述翻转板31用于通过所述合页23进行翻转;具体地,当所述抽拉托盘21从所述外壳1中抽出之后,所述翻转板31就可以通过所述合页23进行翻转。所述翻转板31上设有过线孔32以及熔纤盘33,所述过线孔32用于供所述光纤尾纤43从所述抽拉托盘21进入所述熔纤盘33内,所述熔纤盘33用于对所述进线光缆42与所述光纤尾纤43进行熔接。具体地,所述翻转板31上还设有绕纤轮34以及齿形卡槽35,所述进线光缆42用于经绕纤轮34盘绕后固定在所述齿形卡槽35中之后,再绕至所述熔纤盘33内。优选地,所述翻转板31的侧边还设有限位板36,用于对所述翻转板31的翻转进行限位。所述外壳1的两个侧边还分别设有安装挂耳14,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安装挂耳14将所述光纤配线框安装在其他位置。优选地,所述抽拉托盘21上还设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的外侧设有拉手25,从而可以通过所述拉手25拉动所述抽拉托盘21;所述抽拉托盘21上还设有扎线齿26,所述扎线齿26用于绑扎固定所述光纤跳线41。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光纤跳线41从所述外壳1一侧的进缆口引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绑扎固定在所述抽拉托盘21后侧的扎线齿26处,将光纤跳线41与光纤尾纤43通过LC双联法兰进行连接;光纤尾纤43经所述翻转组件3的过线孔32,绕至翻转板31上侧的熔纤盘33内。进线光缆42从所述外壳1另一侧的进缆口引入所述光缆配线框内,经绕纤轮34,固定在齿形卡槽35后,再绕至熔纤盘33内,与光纤尾纤43进行熔接。本技术的光纤配线框结构简单,采用上下双层结构隔离不同的功能区域,操作空间大,光线路径独立互不影响,并且操作方便,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本技术减小了光纤配线框的外形尺寸,节省了安装空间。操作方便,提高线序管理的效率,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实用性。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述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配线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抽拉组件以及翻转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位于上部的盖板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条导轨,每条导轨与所述盖板之间均设有进缆口,其中一个进缆口用于供光纤跳线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另一个进缆口用于供进线光缆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所述抽拉组件包括抽拉托盘,所述抽拉托盘用于放置于所述两条导轨上并沿导轨进行移动;所述抽拉托盘上设有光纤接头,所述光纤接头用于将所述光纤跳线与光纤尾纤进行连接;所述抽拉托盘上还设有合页,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设置于所述抽拉托盘上并通过所述合页与所述抽拉托盘连接,所述翻转板用于通过所述合页进行翻转;所述翻转板上设有过线孔以及熔纤盘,所述过线孔用于供所述光纤尾纤从所述抽拉托盘进入所述熔纤盘内,所述熔纤盘用于对所述进线光缆与所述光纤尾纤进行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配线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抽拉组件以及翻转组件;所述外壳包括位于上部的盖板以及位于底部两侧的两条导轨,每条导轨与所述盖板之间均设有进缆口,其中一个进缆口用于供光纤跳线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另一个进缆口用于供进线光缆进入所述光纤配线框内;所述抽拉组件包括抽拉托盘,所述抽拉托盘用于放置于所述两条导轨上并沿导轨进行移动;所述抽拉托盘上设有光纤接头,所述光纤接头用于将所述光纤跳线与光纤尾纤进行连接;所述抽拉托盘上还设有合页,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设置于所述抽拉托盘上并通过所述合页与所述抽拉托盘连接,所述翻转板用于通过所述合页进行翻转;所述翻转板上设有过线孔以及熔纤盘,所述过线孔用于供所述光纤尾纤从所述抽拉托盘进入所述熔纤盘内,所述熔纤盘用于对所述进线光缆与所述光纤尾纤进行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藤仓上海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