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氧模块及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207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氧模块,负氧模块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的负氧片,相邻两负氧片之间相隔一定间距以构成供气流流动的流道;相邻两负氧片之间存在的间距、与负氧片在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排布长度之间的比例为1:15~1:20;所述负氧片表面涂抹有光触媒介质,以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负氧离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空气净化装置中设置负氧模块,在负氧模块的负氧片上涂抹能够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的光触媒介质,当空气进入负氧模块时,能够在光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分解,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A Negative Oxygen Module and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氧模块及空气净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装置的负氧模块。
技术介绍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空气质量问题现在已经是大多数人最忠实的污染问题之一,有效的空气净化系统,能够显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空气净化装置是应用最广泛的空气净化设备,现有技术中的有些空气净化装置通过高强电压产生的等离子对空气中的细菌和污染物进行过滤,这项技术可以除去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但是无法真正使空气清新,且产生有利于人体的负氧离子,同时,高压电离的方式也会产生臭氧等附加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有些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物理过滤的方式来降低空气中灰尘细菌含量,这种物理处理方法能够降低粒径较大的颗粒物,但是对于房屋内的有机物的消除和负氧离子的含量增加没有帮助。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净化装置的负氧模块,通过在负氧模块的负氧片上涂抹光触媒介质,负氧模块外侧设置的负氧离子触发器能够发射紫外线,当空气在负氧片之间的流道中流动时,紫外线与光触媒介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大量负氧离子,同时将空气中的氧气或水分解为羟基负离子,羟基负离子能够将空气中有害的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负氧模块,负氧模块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的负氧片,相邻两负氧片之间相隔一定间距以构成供气流流动的流道;相邻两负氧片之间存在的间距、与负氧片在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排布长度之间的比例为1:15~1:20;所述负氧片表面涂抹有光触媒介质,以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负氧离子。进一步,负氧片外周设置有一框架结构,负氧片自框架结构的一侧对应插入框架结构内部,框架结构的插入侧设置有条形挡板,所述条形挡板与框架结构之间插接固定,以将负氧片固定在框架结构内部。进一步,框架结构包括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中部镂空的矩形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负氧片的第一支撑筋,第一支撑筋靠近负氧片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向靠近负氧片的方向凸出延伸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在第一支撑筋上沿垂直于负氧片的方向间隔排布,各负氧片的边缘对应伸入第一支撑筋上相邻的两凸起结构之间,令负氧片卡合固定在支撑框架上。进一步,支撑框架上至少有一条第一支撑筋在其远离支撑框架镂空处的一侧、设置有一平行于第一支撑筋的条形挡板,所述条形挡板沿垂直于流道的方向延伸,条形挡板靠近负氧片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支撑筋的方向凸出延伸有多个第一凸出部,条形挡板远离负氧片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支撑筋的方向凸出延伸有多个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在条形挡板上间隔排布,第一支撑筋上设置有在平行于流道方向贯穿第一条形筋的豁口,第一凸起部对应伸入相邻两负氧片之间,第二凸出部对应伸入第一支撑筋上的豁口内,令条形挡板卡合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条形挡板上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交错排布。进一步,至少一个支撑框架在其远离负氧片的一侧对应覆盖有一负氧离子触发板,且令负氧离子触发板上设置有紫外光发射装置的一侧朝向负氧片。进一步,负氧片的面积与负氧离子触发器上紫外光发射装置的功率之间的比例为1:10~1:15(mm2/W)。进一步,负氧片外周平行于流道、且垂直于支撑框架的相对的两侧分别有一盖板,盖板平行于流道的两侧形成高度突变的台阶;支撑框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支撑筋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靠近负氧片的一侧设置有一条形凹槽,所述条形槽沿平行于流道的方向贯穿第二支撑筋,盖板两侧的台阶对应伸入两支撑框架上第二支撑筋的条形凹槽中,令盖板平行于负氧片固定在支撑框架上;盖板靠近负氧片的一侧在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上间隔排布有多条、沿平行于负氧片的方向延伸的条形筋;所述条形筋向靠近负氧片的方向凸出延伸、且其延伸端端部与负氧片接触;相邻两条形筋之间相隔的间距相等。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负氧模块,所述负氧模块中的负氧片沿平行于空气净化装置内气流流动的方向延伸。进一步,空气净化装置外壳内部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滑槽,负氧模块上位于下侧的盖板、垂直于流道的两侧边缘对应伸入滑槽中,令负氧模块安装于空气净化装置内。进一步,构成空气净化装置外壳的垂直于滑槽且平行于气流流动方向的两侧、至少有一侧可翻转打开,令负氧离子发生装置沿空气净化装置内部的滑槽、通过可翻转打开的一侧自空气净化装置内部抽拉取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其分解升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2、本技术利用紫外线照射光触媒介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成生态级负氧离子,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且负氧离子粒径足够小能够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发挥生物效应,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有利于人体健康。3、紫外线照射光触媒介质使空气中的氧气或水分解成羟基负离子,羟基负离子能够瞬间把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同时能够破坏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杀灭细菌和病毒。4、本技术中设置的负氧离子增强器能够喷射水幕,水幕与气流撞击,将气流中夹带的大部分无机氧化物和大颗粒灰尘清除,净化空气。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风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氧离子增强器安装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氧离子增强器的爆炸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氧离子增强器开启个数判断流程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氧离子增强器的工作流程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氧离子触发板的结构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氧模块的爆炸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框架的结构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条形挡板的结构图;图15时本技术实施例中负氧离子发生装置的爆炸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控制方法流程图。图中:1、壳体;10、风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第一腔室;104、第二腔室;2、负氧离子增强器;21、本体;210、进水口;212、限位筋;213、导向轨道;214、线束连接部;215、限位槽;22、滤芯;23、雾化片;24、喷头;25、基板;3、负氧离子发生装置;31、负氧离子触发板;311、紫外光发射装置;32、负氧模块;321、负氧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氧模块,其特征在于:负氧模块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的负氧片,相邻两负氧片之间相隔一定间距以构成供气流流动的流道;相邻两负氧片之间存在的间距、与负氧片在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排布长度之间的比例为1:15~1:20;所述负氧片表面涂抹有光触媒介质,以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负氧离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氧模块,其特征在于:负氧模块包括多个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平行且间隔排布的负氧片,相邻两负氧片之间相隔一定间距以构成供气流流动的流道;相邻两负氧片之间存在的间距、与负氧片在垂直于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排布长度之间的比例为1:15~1:20;所述负氧片表面涂抹有光触媒介质,以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负氧离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氧模块,其特征在于:负氧片外周设置有一框架结构,负氧片自框架结构的一侧对应插入框架结构内部,框架结构的插入侧设置有条形挡板,所述条形挡板与框架结构之间插接固定,以将负氧片固定在框架结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负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框架结构包括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中部镂空的矩形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负氧片的第一支撑筋,第一支撑筋靠近负氧片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向靠近负氧片的方向凸出延伸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在第一支撑筋上沿垂直于负氧片的方向间隔排布,各负氧片的边缘对应伸入第一支撑筋上相邻的两凸起结构之间,令负氧片卡合固定在支撑框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氧模块,其特征在于:支撑框架上至少有一条第一支撑筋在其远离支撑框架镂空处的一侧、设置有一平行于第一支撑筋的条形挡板,所述条形挡板沿垂直于流道的方向延伸,条形挡板靠近负氧片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支撑筋的方向凸出延伸有多个第一凸出部,条形挡板远离负氧片的一侧向靠近第一支撑筋的方向凸出延伸有多个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沿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在条形挡板上间隔排布,第一支撑筋上设置有在平行于流道方向贯穿第一条形筋的豁口,第一凸起部对应伸入相邻两负氧片之间,第二凸出部对应伸入第一支撑筋上的豁口内,令条形挡板卡合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条形挡板上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交错排布。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大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