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超专利>正文

一种管材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88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管材本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本体。包括管材本体,在所述管材本体内壁沿管材本体轴线方向设置有螺旋单叶片,所述的螺旋单叶片根部一侧的管材本体内壁上开有螺旋凹槽,所述的螺旋凹槽与螺旋单叶片的螺距相同;所述的螺旋单叶片的截面为等腰梯形,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管材本体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螺旋单叶片的顶部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的螺旋凹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螺旋单叶片根部的另一侧也开有与螺旋单叶片螺距相同的螺旋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螺旋单叶片两侧设置螺旋凹槽,变相增加了螺旋单叶片的高度,增加了摩擦阻力,旋流阻力和螺旋过流面积,有利于减小波动,降低对封水层的破坏,降低噪音。

A Tub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材本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管材本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本体。
技术介绍
塑料管是一种建筑排水常用的管材,但由于塑料管材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用于建筑排水立管时,水流速度较高,当流量稍大时,容易形成水塞流(是指建筑排水立管用于重力排水时,当流量过大、附着在管壁的水膜厚度过大或受到结构的影响水流形成中央水团在管道内下落,形成管道内下落的团塞状水流),在这种水流状态下,水流受管壁摩擦阻力影响小,下速度降快,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加速流动。造成压力波动剧烈,水流噪声大,容易造成卫生间地漏水封破坏,出现返臭现象,这个缺点限制了塑料管材排水能力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材本体,本技术解决了排水量大时产生的剧烈波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材本体,包括管材本体,在所述管材本体内壁沿管材本体轴线方向设置有螺旋单叶片,所述的螺旋单叶片根部一侧的管材本体内壁上开有螺旋凹槽,所述的螺旋凹槽与螺旋单叶片的螺距相同;所述的螺旋单叶片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为该等腰梯形结构的较长的底,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管材本体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螺旋单叶片的顶部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的螺旋凹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凹槽的槽底为该等腰梯的较短的底,螺旋凹槽的槽顶角和槽底角均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圆弧过渡结构的曲率半径为2-8mm;所述螺旋单叶片的高度为4-15mm,所述螺旋凹槽的深度为管材本体壁厚的1/4-1/2。所述螺旋单叶片根部的另一侧也开有与螺旋单叶片螺距相同的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单叶片以及螺旋凹槽的螺距均为300-800mm;所述的螺旋单叶片的梯形下底角的度数为50-70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在螺旋单叶片两侧设置螺旋凹槽,变相增加了螺旋单叶片的高度和螺旋单叶片根部的宽度;螺旋单叶片高度的增加,可以增加附壁水膜的厚度,附壁水膜的厚度越大,说明中央水团越小,中央水团造成的压力波动越小;螺旋单叶片根部宽度的增加,可以增加螺旋单叶片的稳固性;同时,螺旋凹槽增加了螺旋过流面积,增加了摩擦阻力。下落速度大大降低,避免破坏水封,防止地漏返臭。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螺旋单叶片的根部与管材本体内壁的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曲率大大减小(曲率半径增大),依据流体附壁效应的理论,当管内水流沿管壁下落时,水流被吸附在管壁且不会离开,形成很好的附壁水膜流态,避免了水流向管中央运动产生水塞流的情况,减小了管内压力的波动,提高了在一定压力波动范围内的排水流量,还避免了水流对管壁的交替冲击,使管道振动和排水噪声大大降低。由于下落水流被吸附在管壁,增加了管壁摩擦阻力对水流的作用,同时螺旋曲线状的水流下落路径延长了单位下落高度的水流运动长度,使水流下落速度进一步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向剖面图。图2是图1中A-A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的截面图。图中:1-螺旋凹槽,2-螺旋单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包括管材本体,在所述管材本体内壁沿管材本体轴线方向设置有螺旋单叶片2,所述的螺旋单叶片2根部一侧的管材本体内壁上开有螺旋凹槽1,所述的螺旋凹槽1与螺旋单叶片2的螺距相同;所述的螺旋单叶片2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单叶片2的根部为该等腰梯形结构的较长的底,螺旋单叶片2的根部与管材本体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螺旋单叶片2的顶部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的螺旋凹槽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凹槽1的槽底为该等腰梯的较短的底,螺旋凹槽1的槽顶角和槽底角均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有的圆弧过渡结构均没有尖锐的角,当管内水流沿管壁下落时,水流被吸附在管壁且不会离开,形成很好的附壁水膜流态,避免了水流向立管中央运动产生水塞流的情况,减小了管内压力的波动,提高了在一定压力波动范围内的排水流量,还避免了水流对管壁的交替冲击,使管道振动和排水噪声大大降低。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圆弧过渡结构的曲率半径为2-8mm。所述螺旋单叶片2的高度为4-15mm,所述螺旋单叶片2的叶片螺距为300-800mm,将螺旋单叶片2设置为截面结构是等腰梯形结构,并且梯形的顶部设置为圆弧过渡,避免了顶端尖锐而导致的水流具有离开曲率极大面向立管中心运动的强烈倾向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水流的附壁效果。所述螺旋凹槽1的深度为管材本体壁厚的1/4-1/2,在管材本体实现功能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使用强度。所述螺旋单叶片2根部的另一侧也开有与螺旋单叶片2螺距相同的螺旋凹槽1,变相增加了螺旋单叶片2的高度和螺旋单叶片2根部的宽度;螺旋单叶片2高度的增加,可以增加附壁水膜的厚度,附壁水膜的厚度越大,说明中央水团越小,中央水团造成的压力波动越小;螺旋单叶片2根部宽度的增加,可以增加螺旋单叶片2的稳固性;同时,螺旋凹槽1增加了螺旋过流面积,增加了摩擦阻力。下落速度大大降低,避免破坏水封,防止地漏返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旋单叶片2的梯形下底角的度数为50-70度,如果梯形下底角的角度过小,就会影响附壁水膜流态,如果梯形下底角的角度过大,就会使水流的附壁效果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本体,包括管材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材本体内壁沿管材本体轴线方向设置有螺旋单叶片(2),所述的螺旋单叶片(2)根部一侧的管材本体内壁上开有螺旋凹槽(1);所述的螺旋凹槽(1)与螺旋单叶片(2)的螺距相同;所述的螺旋单叶片(2)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单叶片(2)的根部为该等腰梯形结构的较长的底,螺旋单叶片(2)的根部与管材本体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螺旋单叶片(2)的顶部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的螺旋凹槽(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凹槽(1)的槽底为该等腰梯的较短的底,螺旋凹槽的槽顶角和槽底角均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圆弧过渡结构的曲率半径为2‑8mm;所述螺旋单叶片(2)的高度为4‑15mm,所述螺旋凹槽(1)的深度为管材本体壁厚的1/4‑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本体,包括管材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材本体内壁沿管材本体轴线方向设置有螺旋单叶片(2),所述的螺旋单叶片(2)根部一侧的管材本体内壁上开有螺旋凹槽(1);所述的螺旋凹槽(1)与螺旋单叶片(2)的螺距相同;所述的螺旋单叶片(2)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单叶片(2)的根部为该等腰梯形结构的较长的底,螺旋单叶片(2)的根部与管材本体连接处为圆弧过渡结构,螺旋单叶片(2)的顶部设置为圆弧过渡结构,所述的螺旋凹槽(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螺旋凹槽(1)的槽底为该等腰梯的较短的底,螺旋凹槽的槽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