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辛高峰专利>正文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87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包括支撑角钢,支撑角钢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复合基础包括底板、固定基板、加强筋、固定直杆、固定锚杆,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固定直杆包括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固定直杆之间设有连杆,固定锚杆包括第一锚杆和第二锚杆,以及用以插设固定螺栓的垂直固定孔、固定孔组,固定孔组包括基孔、固定槽、锁定孔、固定穿孔;复合基础还包括用以埋设固定直杆、固定锚杆、连杆的混凝土基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可调整支撑角钢与结构角钢的角度,根据设计高度进行调整;整体刚性强,提高铁塔的抗倾倒能力。

A Composite Foundation of Transmission Line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
本技术涉及输电
,特别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
技术介绍
我国的“西电东送”项目,将西部丰富水利资源和煤资源状变为电,输送至我国东部,既解决东部能源资源匮乏的问题,又提高了西部地区的能源转化和能源处理问题。电力输送的载体使输电线路,输电线路的载体就是输电线路铁塔。输电线路铁塔为塔状建筑物,并且有酒杯型、猫头型、上字型、干字型、桶型,共五种形态。铁塔通过等边角钢、组合角钢组成空间桁架结构。目前,杆件间连接采用粗制螺栓,靠螺栓受剪力连接,个别部件焊接组合件。申请日期2015.06.15,申请号CN201520407440.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送电线路铁塔用复合基础,然而然而,上述公开的复合基础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支撑角钢与结构角钢的位置固定,只能够适用于一种高度的铁塔,通用性差;2、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管部件的刚性差;3、混凝土基础内的螺旋形叶片的张力小,所承载的抗侧倾能力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可调整支撑角钢与结构角钢的角度,根据设计高度进行调整;整体刚性强,提高铁塔的抗倾倒能力。本技术解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包括支撑角钢,支撑角钢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所述复合基础包括水平放置的底板,底板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垂直固定孔,底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L”型固定基板,固定基板的“L”型开口向后,并且固定基板的顶部向后方倾斜设置,底板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固定基板固定连接的加强筋,加强筋设置于固定基板的前方,加强筋包括设置于固定基板拐角处与底板垂直的的第一加强筋,以及分别与固定基板两侧板面垂直第二加强筋,固定基板上贯穿设置有与其板面垂直的固定孔组。所述固定孔组由前至后沿底板的中央垂面对称设置于固定基板两侧板面,包括多个固定穿孔,所述第一角钢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的后方侧壁;所述固定孔组还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孔、固定槽、多个锁定孔,固定槽设置为槽壁至基孔中心轴线等距的扇形圆弧形,并且多个锁定孔的中心轴线至基孔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角钢、第三角钢分别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两侧的后侧壁,并且第二角钢、第三角钢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角钢的开口方向相对而设。所述第一角钢、第二角钢、第三角钢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孔组相匹配的通孔,通孔和固定孔组内插设有固定螺栓,用以将支撑角钢可靠固定于固定基板上。所述垂直固定孔内插设有垂直的固定直杆,固定直杆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直杆除外螺纹的部分皆埋设于混凝土基础内,固定直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锚杆。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角钢与固定基板固定螺栓的螺纹端由前方向后方设置,防止螺杆凸出于固定基板的前方侧壁,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固定基板、支撑角钢采用的热轧22号或者25号等边角钢,并且表面经过热镀锌防腐处理,其中,底板和固定基板的板厚最小为60毫米,支撑角钢的长度小于等于2000毫米、截面板厚为3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直杆包括设置于中央垂面上及附近的第一直杆,以及设置于中央垂面最远端的第二直杆。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锚杆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直杆中部与固定基板两侧板皆垂直的第一锚杆,以及固定设置于第二直杆中部与其上方固定基板侧板垂直的第二锚杆。进一步的,所述位于中央垂面上的第一直杆至其他固定直杆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杆。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的优点在于:1、第二角钢和第三角钢能够分别各自固定槽的限定下绕各自基孔中心轴线旋转,并通过锁定孔可靠固定,调整成所建高度铁塔所规定的的支撑角钢与结构角钢的位置;2、固定连接的实心连杆和固定直杆,提高了两者的整体结构的刚性;4、与相应部件垂直设置的锚杆,提高了铁塔的抗侧倾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下列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的爆炸总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中:11、底板,12、垂直固定孔,13、固定基板,14、加强筋,14-A、第一加强筋,14-B、第二加强筋,15、固定孔组,15-A、基孔,15-B、固定槽,15-C、锁定孔,15-D、固定穿孔,16、支撑角钢,16-A、第一角钢,16-B、第二角钢,16-C、第三角钢,21、固定直杆,21-A、第一直杆,21-B、第二直杆,22、固定锚杆,22-A、第一锚杆,22-B、第二锚杆,31、混凝土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地、明确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目的和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本技术所描述实施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如图1所示,包括由第一角钢16-A、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组成的支撑角钢16。如图1所示,所述复合基础包括水平放置的底板11,底板11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垂直固定孔12,底板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L”型固定基板13,固定基板13的“L”型开口向后,并且固定基板13的顶部向后方倾斜设置,底板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固定基板13固定连接的加强筋14,加强筋14设置于固定基板13的前方,加强筋14包括设置于固定基板13拐角处与底板11垂直的的第一加强筋14-A,以及分别与固定基板13两侧板面垂直第二加强筋14-B,固定基板13上贯穿设置有与其板面垂直的固定孔组15。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孔组15由前至后沿底板11的中央垂面对称设置于固定基板13两侧板面,包括多个固定穿孔15-D,所述第一角钢16-A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13的后方侧壁;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孔组15还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孔15-A、固定槽15-B、多个锁定孔15-C,固定槽15-B设置为槽壁至基孔15-A中心轴线等距的扇形圆弧形,并且多个锁定孔15-C的中心轴线至基孔15-A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分别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13两侧的后侧壁,并且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角钢16-A的开口方向相对而设。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角钢16-A、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孔组15相匹配的通孔,通孔和固定孔组15内插设有固定螺栓,用以将支撑角钢16可靠固定于固定基板13上。所述支撑角钢16与固定基板13固定螺栓的螺纹端由前方向后方设置,防止螺杆凸出于固定基板13的前方侧壁,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如图3所示,所述垂直固定孔12内插设有垂直的固定直杆21,固定直杆21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直杆21除外螺纹的部分皆埋设于混凝土基础31内。所述固定直杆21包括设置于中央垂面上及附近的第一直杆21-A,以及设置于中央垂面最远端的第二直杆21-B,位于中央垂面上的第一直杆21-A至其他固定直杆21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杆。固定直杆2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锚杆22,固定锚杆22包括固定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包括支撑角钢(1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钢(16)包括第一角钢(16‑A)、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所述复合基础包括水平放置的底板(11),底板(11)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垂直固定孔(12),底板(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L”型固定基板(13),固定基板(13)的“L”型开口向后,并且固定基板(13)的顶部向后方倾斜设置,底板(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固定基板(13)固定连接的加强筋(14),加强筋(14)设置于固定基板(13)的前方,加强筋(14)包括设置于固定基板(13)拐角处与底板(11)垂直的第一加强筋(14‑A),以及分别与固定基板(13)两侧板面垂直第二加强筋(14‑B),固定基板(13)上贯穿设置有与其板面垂直的固定孔组(15),所述固定孔组(15)由前至后沿底板(11)的中央垂面对称设置于固定基板(13)两侧板面,包括多个固定穿孔(15‑D),所述第一角钢(16‑A)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13)的后方侧壁;所述固定孔组(15)还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孔(15‑A)、固定槽(15‑B)、多个锁定孔(15‑C),固定槽(15‑B)设置为槽壁至基孔(15‑A)中心轴线等距的扇形圆弧形,并且多个锁定孔(15‑C)的中心轴线至基孔(15‑A)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分别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13)两侧的后侧壁,并且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角钢(16‑A)的开口方向相对而设,所述第一角钢(16‑A)、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上分别设置有与固定孔组(15)相匹配的通孔,通孔和固定孔组(15)内插设有固定螺栓,用以将支撑角钢(16)可靠固定于固定基板(13)上,所述垂直固定孔(12)内插设有垂直的固定直杆(21),固定直杆(21)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直杆(21)除外螺纹的部分皆埋设于混凝土基础(31)内,固定直杆(21)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锚杆(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复合基础,包括支撑角钢(1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角钢(16)包括第一角钢(16-A)、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所述复合基础包括水平放置的底板(11),底板(11)上贯穿设置有多个垂直固定孔(12),底板(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L”型固定基板(13),固定基板(13)的“L”型开口向后,并且固定基板(13)的顶部向后方倾斜设置,底板(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固定基板(13)固定连接的加强筋(14),加强筋(14)设置于固定基板(13)的前方,加强筋(14)包括设置于固定基板(13)拐角处与底板(11)垂直的第一加强筋(14-A),以及分别与固定基板(13)两侧板面垂直第二加强筋(14-B),固定基板(13)上贯穿设置有与其板面垂直的固定孔组(15),所述固定孔组(15)由前至后沿底板(11)的中央垂面对称设置于固定基板(13)两侧板面,包括多个固定穿孔(15-D),所述第一角钢(16-A)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13)的后方侧壁;所述固定孔组(15)还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孔(15-A)、固定槽(15-B)、多个锁定孔(15-C),固定槽(15-B)设置为槽壁至基孔(15-A)中心轴线等距的扇形圆弧形,并且多个锁定孔(15-C)的中心轴线至基孔(15-A)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分别贴合设置于固定基板(13)两侧的后侧壁,并且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的开口方向与第一角钢(16-A)的开口方向相对而设,所述第一角钢(16-A)、第二角钢(16-B)、第三角钢(16-C)上分别设置有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高峰苗冬夏于文增
申请(专利权)人:辛高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