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螺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85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防松螺母由一上螺母(3)和一下螺母(2)形成。此上下螺母彼此以偏心方式相啮合,而提供所谓“楔住”效应,以可靠地防止它们彼此松开。所述上螺母(3)有一个或多个凸耳以与一拧紧工具,例如一扳手的下端接触,此凸耳或诸凸耳(3b)从上螺母(3)的外周部分突伸出去,以提供对螺母的旋转角度的肉眼观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松螺母组件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申请人研制成功了一种防松螺母组件,每一螺母组件包括一具有一凸出部分的下螺母和一具有一凹进部分的上螺母。所述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形状互补,凸出部分以偏心方式进入凹进部分可以可靠地防止该双螺母组件无故松开。具体而言,两个螺母都具有穿过螺母的螺纹孔。下螺母的凸出部分在螺纹孔的周围具有一外周缘,此外周缘的直径朝着下螺母的外端部逐渐缩小。此凸出部分的外周缘的形状相对于下螺母螺纹孔稍为偏心设置。另一方面,形成在上螺母以配合下螺母的凸出部分的凹进部分有一个与上螺母的螺纹孔同轴的内周缘。因此,在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之间形成了一种偏心关系。当上下螺母彼此紧固在一起时,它们将被迫向旁边离开螺纹孔的共同轴线一个小的径向距离。这样,强的应力将以相反的径向方向加在与螺纹孔相啮合的螺纹杆或螺栓体上。这种强应力的组合有时称为把诸螺母牢牢地保持在位的“楔住”效应,这种楔住效应不允许螺母无故松开。在可以得到使用的种种紧固工具之中,套筒扳手由于使用方便容易奏效而为人们所乐于采用。但是,用套筒扳手拧紧上述防松螺母组件的上螺母时,很可能与已经较好地安放在位置上的下螺母无法很好地接合或啮合。在这种情况下,上螺母就不会相对于下螺母旋转,不能提供“楔住”效果,从而使上述螺母组件失去了防松的功能。人们还注意到,为了确保防松效果,每一螺母组件的上下螺母均需由一个合适的转矩加以拧紧。因此,有时候使用预先设定得可以具有一定转矩的某些类型的转矩扳手。虽然,这种转矩扳手在拧紧工作时可以有一定效果,然而其使用的不便处为工人们带来无法使用的麻烦。为此,工人们必须使用单端或其他普通扳手来代替转矩扳手,此时工人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或感觉来进行工作。而在这种情况下拧紧防松螺母组件时,往往不能实现合适的转矩或者该扳手有可能从刚刚旋紧过的上螺母向下滑向下螺母。此时,上下螺母就连在一起旋转,或者在上下螺母之间发生其他不符合需要的相互作用,结果就会产生螺母组件不能令人满意的拧紧效果。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即使不使用转矩扳手,它的上下螺母也可以以适当的拧紧转矩力而被容易和可靠地拧紧。专利技术概要这里提出的防松螺母组件基本上由一上螺母及一下螺母组成。螺母中的一个在它的螺纹孔周围有一个凸出部分,该凸出部分的形状与形成在另一螺母的螺纹孔周围的凹进部分相配合。一个螺母的凸出部分有一个逐渐缩小的外周缘,它的直径在轴线方向朝着另一螺母向外逐渐减小。从凸出部分的外周缘和凹进部分的内周缘选择的一个周缘形成得相对于相应的螺纹孔略为偏心,而另一个周缘则与相应的孔同轴形成。上螺母至少包括一侧向凸伸出的横向凸耳。此至少一个凸耳在它被用于拧紧上螺母时抵靠在一扳手、一套筒扳手或其他拧紧工具的下端部分(例如围绕一啮合螺母的孔的下表面或内周缘端部区域)。此横向凸耳或诸凸耳的形状可以做得使它或它们的旋转角度可以用肉眼看出。在使用上述螺母组件时,当拧紧工具拧紧上螺母时,此横向凸耳(或诸凸耳)将抵靠在该拧紧工具上。拧紧工具不会受到任何干扰或与下螺母啮合。因此很容易拧紧上螺母。由于肉眼可以看到上螺母的旋转角度,因此在查对加到其上的转矩的同时可以将上螺母恰到好处地拧紧。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防松螺母组件,它基本上由一上螺母和一下螺母组成,螺母之一围绕一螺纹孔有一凸出部分,凸出部分的形状与形成在另一螺母围绕其螺纹孔的凹进部分相配合。一个螺母的凸出部分有一逐渐缩小的外周缘,其直径沿轴线方向向外朝着另一螺母逐渐减小。从凸出部分的外周缘和凹进部分的内周缘中选择的一个周缘相对于相应的螺纹孔形成得略呈偏心而另一周缘则与相应的螺纹孔呈同轴形成。其中,上螺母包括至少一个横向凸耳侧向地从该外周缘的一下部(诸下部)突伸出来。当一拧紧工具用于拧紧该上螺母时,此横向凸耳抵靠在该拧紧工具的下端部上。在使用上述螺母组件时,当一拧紧工具拧紧上螺母时,上螺母的横向凸耳将抵靠在该拧紧工具上。拧紧工具不会有任何干扰或者与下螺母啮合,因此可以方便地拧紧上螺母。从上螺母的下周缘部分突伸的横向凸耳(或诸凸耳)可以为用肉眼看出上螺母的旋转角度提供方便。所以一边检查所加的转矩,一边可以正确地拧紧螺母。横向凸耳(或诸凸耳)可以从上螺母的外垂直表面突伸出去,它将靠在一扳手或类似的拧紧工具的内表面上以拧紧上螺母。在此,凸耳(或诸凸耳)与上螺母的本体紧紧地形成一体,因此比较容易加以制造。凸耳(或诸凸耳)的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加以设计,例如,它或它们可以是围绕上螺母延伸的凸缘。一个滚花的标记,一凸起或者一个凹口可以形成在圆周形凸缘的任何合适的一点上以便用肉眼看出旋转的角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从上螺母本体突伸的该横向凸耳(或诸凸耳)一方面可以用来控制加在上螺母上的转矩,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作止动件,禁止拧紧工具沿着螺母本体在轴线方向作超过限度的过多的移动。因此,虽然本专利技术的螺母结构十分简单,由此可以简化用于制造螺母组件的模具,但它依然可以提供对拧紧转矩的用肉眼的检验,可以提高拧紧工作使之虽容易而正确。横向凸耳或每一个横向凸耳可以设计成有一个在径向方向超过下螺母的每一个角的外边缘向外凸出的凸伸部分。即使在套筒扳手是一个十二边形的套筒扳手的情况下,这一结构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凸耳(诸凸耳)进入该套筒扳手的套筒腔内。最好,上螺母的轴线和此螺母的每一径向延伸的凸耳的外尖端之间的距离(即一凸耳或诸凸耳的作为整体的最大半径)做成相等于或大于下螺母的最大半径(即在六角形螺母的情况下,轴线和六角形每一角之间的距离)。下螺母的直径可以等于或大于上螺母的半径。上螺母和下螺母都可以是六角形螺母。在这里,至少一个横向凸耳可以形成在上螺母的六角的至少一个角的下端部处。这样的结构可以便于在远离偏心地设置在其上中心凸出部分或中心凹进部分的位置处对凸耳或诸凸耳进行机械加工。这意味着这些凸耳的机械加工可以比较容易并且可以在形成它们时不会太多地损害凸出部分或凹进部分附近的刚性或紧固性。通过这一特征,可以确保紧密和牢靠的凸出部分与凹进部分的啮合而用不着担心达不到必需的防松效果。此外,至少六个角之一没有横向凸耳,让其它几个角上形成诸横向凸耳可以用作指示旋转角的一个明显的准绳而不会被拧紧螺母的操作者所误解,从而可以允许他或她用肉眼容易地控制加到螺母上的转矩。横向凸耳或诸横向凸耳可以在螺母的下端面往上捶击上螺母而形成。这些螺母角的下端部分将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在它们的下端用适当的捶击机捶击之前可以先用传统的加压工艺制备出原始的所谓“结实的防松螺母”以容易和快速地形成凸耳或诸凸耳。加工此原始的“防松螺母”虽然增加了少许制造成本,但在使用时经过加工的原始的防松螺母能够提供良好的性能并且可以用肉眼控制拧紧的转矩。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防松螺母组件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螺母组件的侧视图,其中部分以剖视形式表示。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防松螺母的平面图。图4是一上螺母的正视图,它在第三实施例中用于构成一防松螺母组件。图5是图4中上螺母的底视图。专利技术的详述在图1及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是一双螺母型的防松螺母组件,它由一下螺母2和一上螺母3组成。这些螺母可以具有任何形状也可以是任何类型,但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松螺母组件,它包括一上螺母和一下螺母,两螺母中的一个围绕一带有螺纹的孔有一凸出部分,其形状与在另一螺母围绕其螺纹孔形成的一凹进部分相配合,一螺母的凸出部分具有一逐渐缩小的外周缘,其直径在轴线方向向外朝着另一螺母逐渐减小,该凸出部分的外周缘和凹进部分的内周缘之一相对于相应螺纹孔形成得略呈偏心而两外周缘的另一个则与相应螺纹孔同轴地形成,其中,该上螺母至少包含一横向凸耳,该凸耳从上螺母侧向地突出,以抵靠在一拧紧工具的下端部,凸耳的形状设计成可以用肉眼看出它的旋转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若林克彦
申请(专利权)人: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