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农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180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小球藻养殖槽,其特征是:所述小球藻养殖槽的底部一角固定有氧气泵,所述氧气泵通过出气管固定连通四方框形管路,所述四方框形管路上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单向出气阀一,所述四方框形管路的两侧固定穿过对称的固定板的两端,对称的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的内侧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小球藻养殖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本装置能够进行加氧以及使水流动,加快氧气扩散,促进小球藻的繁殖。

A Cyclic Culture System of Chlor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小球藻养殖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小球藻(Chlorella)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小球藻为无性繁殖,每个细胞可以产生2、4、8或16个似亲孢子,成熟时母细胞破裂,孢子逸出,长大后即为新个体。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多生活于较小浅水,也有海产种类。天然条件下个体较少,人工培养可以大量繁殖。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高,又有多种维生素,可食用和作为饵料。小球藻既可以进行自养培养又可以进行异养培养。传统的培养方法多采用自养培养,小球藻的自养培养采用的培养基主要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现有技术中小球藻的培养装置的产量低且易受自然条件如氧含量及水流速的影响,而且培养后的小球藻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降低,目前还缺少一种能够增加水循环和氧气含量的小球藻养殖设备,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方便小球藻的养殖。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小球藻养殖槽,其特征是:所述小球藻养殖槽的底部一角固定有氧气泵,所述氧气泵通过出气管固定连通四方框形管路,所述四方框形管路上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单向出气阀一,所述四方框形管路的两侧固定穿过对称的固定板的两端,对称的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的内侧底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小球藻养殖槽的一侧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通过电机支架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铰接穿过支撑环且端部固定连接转盘,所述支撑环的下侧通过立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盘的边缘位置固定有圆柱块,所述圆柱块设置在T形槽杆横杆上的滑槽内,所述T形槽杆的竖杆上端固定连接L形杆的一端,所述L形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U形管道支架的横管中部上侧,所述U形管道支架的横管两端分别被导向杆穿过,两个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内侧底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U形管道支架的两个竖杆端部分别固定有凸轴,两个所述凸轴分别嵌入直槽杆的滑槽内,两个所述直槽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盘一的一侧,两个所述圆盘一的另一侧分别铰接连杆一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二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在圆盘二的一侧,两个所述圆盘一和圆盘二的中部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搅拌扇叶,两个所述圆盘一和圆盘二的中部分别对应铰接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的侧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U形管道支架的横管两端和两竖杆均为实心支架,所述U形管道支架的横管中部为空心管道,所述U形管道支架的横管上设置有一组单向出气阀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杆一铰接在圆盘一的铰接点和直槽杆之间的夹角为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四方框形管路通过出气软管固定连通所述U形管道支架的横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本装置时,打开电机和氧气泵,氧气泵产生的氧气经过出气管进入四方框形管路,四方框形管路内的氧气经过出气软管进入U形管道支架的横管空腔内,U形管道支架和四方形管路内的氧气分别通过单向出气阀二和单向出气阀一进入小球藻养殖槽内的水中,同时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圆柱块在滑槽内圆周运动,圆柱块带动T形槽杆上下移动,T形槽杆通过L形杆带动U形管道支架沿导向杆上下移动,实现U形管道支架在释放氧气时上下移动,U形管道支架还带动凸轴在直槽杆的滑槽内上下移动,凸轴带动直槽杆上下摆动,直槽杆带动圆盘一来回转动,圆盘一带动连杆一来回摆动,连杆一带动连杆二来回摆动,连杆二带动圆盘二来回转动,圆盘一和圆盘二带动搅拌扇叶来回转动,实现对水的搅拌,使水流动起来,加快氧气扩散。本装置能够进行加氧以及使水流动,加快氧气扩散,促进小球藻的繁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技术的转盘和圆柱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L形杆,1a、U形管道支架,2、小球藻养殖槽,3、单向出气阀二,4、导向杆,5、固定板,5a、单向出气阀一,6、氧气泵,7、出气管,7a、出气软管,8a、四方框形管路,8、转盘,9、底板,10、立板,11、电机支架,11a、电机,12、支撑环,13、T形槽杆,14、圆柱块,15、搅拌扇叶,16、圆盘二,17、连杆二,18、连杆一,19、圆盘一,20、凸轴,21、直槽杆,22、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小球藻养殖槽2,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底部一角固定有氧气泵6,所述氧气泵6通过出气管7固定连通四方框形管路8a,所述四方框形管路8a上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单向出气阀一5a,所述四方框形管路8a的两侧固定穿过对称的固定板5的两端,对称的所述固定板5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内侧底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一侧底部固定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上侧通过电机支架11固定连接电机11a,所述电机11a的输出轴铰接穿过支撑环12且端部固定连接转盘8,所述支撑环12的下侧通过立板10固定在所述底板9上,所述转盘8的边缘位置固定有圆柱块14,所述圆柱块14设置在T形槽杆13横杆上的滑槽22内,所述T形槽杆13的竖杆上端固定连接L形杆1的一端,所述L形杆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中部上侧,所述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两端分别被导向杆4穿过,两个所述导向杆4的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内侧底部。所述U形管道支架1a的两个竖杆端部分别固定有凸轴20,两个所述凸轴20分别嵌入直槽杆21的滑槽内,两个所述直槽杆2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圆盘一19的一侧,两个所述圆盘一19的另一侧分别铰接连杆一17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一1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二17的一端,两个所述连杆二17的另一端分别对应固定在圆盘二16的一侧,两个所述圆盘一19和圆盘二16的中部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搅拌扇叶15,两个所述圆盘一19和圆盘二16的中部分别对应铰接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侧面。所述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两端和两竖杆均为实心支架,所述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中部为空心管道,所述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上设置有一组单向出气阀二3。所述连杆一17铰接在圆盘一19的铰接点和直槽杆21之间的夹角为135度。所述四方框形管路8a通过出气软管7a固定连通所述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为:使用本装置时,打开电机11a和氧气泵6,氧气泵6产生的氧气经过出气管7进入四方框形管路8,四方框形管路8内的氧气经过出气软管7a进入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空腔内,U形管道支架1a和四方形管路8内的氧气分别通过单向出气阀二3和单向出气阀一5a进入小球藻养殖槽2内的水中,同时电机11a的输出轴转动带动转盘8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小球藻养殖槽(2),其特征是: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底部一角固定有氧气泵(6),所述氧气泵(6)通过出气管(7)固定连通四方框形管路(8a),所述四方框形管路(8a)上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单向出气阀一(5a),所述四方框形管路(8a)的两侧固定穿过对称的固定板(5)的两端,对称的所述固定板(5)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内侧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小球藻养殖槽(2),其特征是: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底部一角固定有氧气泵(6),所述氧气泵(6)通过出气管(7)固定连通四方框形管路(8a),所述四方框形管路(8a)上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单向出气阀一(5a),所述四方框形管路(8a)的两侧固定穿过对称的固定板(5)的两端,对称的所述固定板(5)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内侧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球藻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的一侧底部固定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上侧通过电机支架(11)固定连接电机(11a),所述电机(11a)的输出轴铰接穿过支撑环(12)且端部固定连接转盘(8),所述支撑环(12)的下侧通过立板(10)固定在所述底板(9)上,所述转盘(8)的边缘位置固定有圆柱块(14),所述圆柱块(14)设置在T形槽杆(13)横杆上的滑槽(22)内,所述T形槽杆(13)的竖杆上端固定连接L形杆(1)的一端,所述L形杆(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中部上侧,所述U形管道支架(1a)的横管两端分别被导向杆(4)穿过,两个所述导向杆(4)的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小球藻养殖槽(2)内侧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达娟张树林王泽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农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