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31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成像镜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调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第一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相对像面的位置固定;成像镜头满足条件式:0.4

An imaging lens an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标准人像镜头,一般是指在镜头1.5m~2m的距离上照人的镜头,按照一般的美学观点,在1.5~2m外看一个人的五官是最漂亮的。因为这个距离的透视效果使人的鼻子显得比真实的略小而脸又不至于太平。并且一般照人像的时候习惯只照人的头和肩。所以我们所说的标准的人像照镜头,一般是指在镜头1.5m~2m的距离上照人的镜头,长一点的也可以,不过距离长,不好与被照的人沟通,距离近了,变形又产生了。标准人像镜头通常具有20°~35°的视场角,该镜头能够虚化视场角外的物体,突出显示视场角内的人/物,从而被人像摄制所广泛需求。现有的大F值的标准人像镜头,一般采用Triplet(三片镜片)镜头结构,而对于F值小于2的大口径标准镜头则通常采用双高斯结构。但由于双高斯镜头属于对称性结构,存在匹兹万值较大,对焦镜片组为整组镜头移动导致电子对焦速度过慢且不精准,另外整体体积过大过重,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其体小量轻,调焦部件可以做到只有一片镜片,具有对焦速度快、成像性能优异的特点。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成像镜头,包括从物侧到像侧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调焦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像面的位置固定;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4<F1/F≤1.5,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胶合透镜组,所述胶合透镜组由正透镜和负透镜组成,所述正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70≤νd≤95,其中,νd定义为介质关于波长为587.6nm的光线的阿贝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还包括第一正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所述第一正透镜设于所述第二正透镜的物侧,所述胶合透镜组设于所述第二正透镜的像侧;所述第二正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b,所述胶合透镜组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a,并满足以下条件式:1<R3a/R2b<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至少一枚负透镜,该负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1.59≤nd≤1.70,其中,nd定义为介质关于波长为587.6nm的光线的折射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至少一枚负透镜,该负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50≤νd≤83,其中,νd定义为介质关于波长为587.6nm的光线的阿贝数。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组配置有一枚弯月形负透镜,所述弯月形负透镜在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a、Rb,并满足以下条件式:1<(Ra+Rb)/(Ra-Rb)<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3满足以下条件式:0.5≤F3/F≤1.5。进一步地,所述成像镜头中最接近像侧的透镜表面和像面之间的距离Bf满足以下条件式:0.17<Bf/F<0.29。进一步地,由物侧到像侧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组顺次配置有第一正透镜、第二正透镜、第一负透镜和第三正透镜,所述第一负透镜和所述第三正透镜组成胶合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配置有第二负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顺次配置有第四正透镜、第三负透镜、第五正透镜和第四负透镜。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上述的任一种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通过条件式0.4<F1/F≤1.5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范围,从而规定了第一透镜组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入瞳位置。在该条件式范围内,入瞳的位置更接近物侧,入瞳尺寸也更小。在视场角相同的情况下,主光线与透镜的交点离光轴更近,因此第一透镜组的口径可以设计得更小,而由光线偏角所引起的球差、畸变等诸像差也相应地更小。由此可以降低整体系统的重量,提供一种小型,轻量,大口径,并具有优异的成像性能的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同时,本成像镜头的调焦部件可以做到仅包括一片透镜,有利于成像镜头及成像设备的快速对焦和小型化的实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镜头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INF)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2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INF)时的像散示意图;图2C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0.8m)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2D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0.8m)时的像散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镜头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INF)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4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INF)时的像散示意图;图4C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0.8m)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4D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0.8m)时的像散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镜头结构示意图;图6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INF)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6B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INF)时的像散示意图;图6C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0.8m)时的球面像差示意图;图6D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成像镜头在无限远聚焦(0.8m)时的像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到像侧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调焦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像面的位置固定;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4<F1/F≤1.5,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到像侧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调焦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相对像面的位置固定;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0.4<F1/F≤1.5,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胶合透镜组,所述胶合透镜组由正透镜和负透镜组成,所述正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70≤νd≤95,其中,νd定义为介质关于波长为587.6nm的光线的阿贝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还包括第一正透镜和第二正透镜,所述第一正透镜设于所述第二正透镜的物侧,所述胶合透镜组设于所述第二正透镜的像侧;所述第二正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b,所述胶合透镜组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a,并满足以下条件式:1<R3a/R2b<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至少一枚负透镜,该负透镜满足以下条件式:1.59≤nd≤1.70,其中,nd定义为介质关于波长为587.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华庄永盛庄建南朱其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诺摄影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