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99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拉锁,所述锁体组件包括第一联动组件,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与执手连接的第一联动轴,可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运动的换向拨片,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联动的第一传动连杆,以及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联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换向拨片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以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随执手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并与所述换向拨片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压接,以使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执手带动第一联动机构工作,只需要拉动或推动执手,就可以开启房门;且只需要换向拨片就可以实现推拉换向操作,轻松实现推拉开门的换向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

Push-pull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拉锁
本专利技术属于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推拉锁。
技术介绍
推拉锁是门锁的一种,执手推拉锁是目前室内常用的锁具,其外形美观且实用方便,通过执手的操作控制开锁。推拉锁上设有推拉机构,一般来说,执手推拉锁有“左推”、“左拉”、“右推”和“右拉”四种开锁方式;同时需要根据门的开向以及推拉锁所在位置决定开锁方式,且开锁方式切换时,切换方式复杂,且通用性差,不能通过单一的推门或开门动作就实现房门的开启或关闭。而且,推拉机构普遍采用齿轮联动制动的方式,但齿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或卡顿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例如,中国专利201610811290.7提供了一种的推拉锁,包括锁本体和推拉机构,推拉机构设置于锁本体上,推拉机构包括壳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齿轮组件、活动杆、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盖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容纳腔,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第三限位孔和第四限位孔均与容纳腔连通,壳体用于固定于锁本体上;第一连接件,至少部分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限位孔内,且第一连接件能够在第一限位孔内滑动。该推拉锁能够实现左推、左拉、右推及右拉这四种开锁方式的相互切换,但切换方式复杂。在需要左推的开锁方式时,需要卸下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齿条且卸下第二连接件;需要左拉的开锁方式时,需要卸下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齿条且卸下第三连接件;需要右推的开锁方式时,需要卸下第四连接件和第二齿条且卸下第二连接件;需要右拉的开锁方式时,需要卸下第四连接件和第二齿条且卸下第三连接件。然而,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都是位于壳体内的,而壳体又是固定在锁本体内的,在更换开锁方式时,需要先对锁本体和壳体部分进行拆除,然后将齿轮组件部分拆除后才能对相应的零件进行拆卸,拆卸完成后又需要重新将各零件一一安装回去,操作复杂,通用性差。且通过齿轮组件联合控制的方式,实现房门的开启,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齿轮生锈或磨损,导致卡顿的现象,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执手推拉锁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进,提供一种新的推拉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推拉锁存在的执手开启方式复杂、通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推拉锁,通过执手的单一推或拉动作,就可实现房门的关闭与开启,操作方式简单,推拉切换方式简单,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推拉锁,包括执手、锁体组件与锁芯组件,所述锁体组件包括第一联动组件,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与执手连接的第一联动轴,可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运动的换向拨片,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联动的第一传动连杆,以及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联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换向拨片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以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随执手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并与所述换向拨片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压接,以使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优选的,所述第一联动轴包括与执手连接的第一弹性件,与换向拨片连接的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连接的第三弹性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平行设置并均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的一端均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的第一凹槽内。优选的,所述换向拨片开设有Z型槽,所述Z型槽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尺寸匹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端面卡设于所述Z型槽内,可沿所述Z型槽移动;所述第一传动连杆开设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与所述第三弹性件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尺寸匹配,所述第三弹性件的端面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传动轴主体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主体固连成一体的第二传动轴同步件,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尺寸与第三凹槽的尺寸匹配,所述第一凸起卡设于第三凹槽内;所述换向拨片的一端位于第一传动连杆的上方,与第一传动连杆一端接触,所述换向拨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上方,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接触;所述第一传动连杆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下方,与所述第二传送轴同步件接触。优选的,所述锁体组件进一步包括反锁组件;所述反锁组件包括第一反锁拨片,与所述第一反锁拨片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臂,与所述第一转臂固连的第一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接触的第一滑片,所述第一转臂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上,所述第一转臂同步带动所述第一反锁拨片以及第一滑动件在所述第一滑片上滑动;所述第一反锁拨片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远离第一联动轴的一端的上方。优选的,所述锁芯组件包括锁舌组件以及第二联动组件,所述第二联动组件与锁舌组件连接,以约束所述锁舌组件的运动;所述第二联动组件包括第三传动轴,可与所述第三传动轴联动的第二传动连杆,可与所述第二传动连杆同步联动的第三传动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三传动连杆连接的第一限位台肩,所述第三传动轴、第二传动连杆、第三传动连杆以及第一限位台肩依次连接;所述锁舌组件包括锁舌、第二限位拨片、第三限位垫片,所述锁舌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台肩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垫片以及第二限位拨片依次套设于所述锁舌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限位垫片与第二限位拨片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锁舌的弹出与压入状态。优选的,所述第三传动轴包括第三传动轴主体以及与所述第三传动轴主体固连成一体的第三传动轴同步件,所述第二传动连杆包括第一拨叉与第二拨叉,所述第三传动连杆包括第一阻挡件、第一推杆以及弹簧;所述第三传动轴同步件与所述第一拨叉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拨叉同步联动;所述第二拨叉与所述阻挡件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阻挡件同步联动;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挡件固连成一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台肩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限位台肩同步联动;所述第一限位台肩与所述锁舌连接,以带动所述锁舌同步联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推杆上。优选的,所述锁芯组件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结构与所述锁舌组件以及第二联动组件的结构相匹配,所述锁舌组件与第二联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二外壳套设于第一外壳外部,以实现对组装后的第一外壳与所述锁舌组件以及第二联动组件的封装。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第二阻挡件、第三阻挡件以及第四阻挡件;所述第二阻挡件以及第三阻挡件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轴前后两端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三传动轴前后移动;所述第四阻挡件与所述弹簧接触,以限制所述弹簧的伸缩长度。优选的,进一步包括内面板壳体与外面板壳体,所述内面板壳体与外面板壳体结构相配合,所述锁体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内面板壳体与外面板壳体的腔室内,所述锁芯组件设置于两者之间;所述内面板壳体以及外面板壳体上均安装有执手,所述执手与所述第一联动轴连接;所述外面板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转臂以及第三转臂,所述内面板壳体上相应设置有尺寸匹配的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推拉门锁,采用执手控制房门的开启与关闭,对传统的齿轮式推拉机构进行改进。通过设置与执手连接的第一联动轴、可约束第一联动轴同步运动的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拉锁,包括执手、锁体组件与锁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件包括第一联动组件,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与执手连接的第一联动轴,可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运动的换向拨片,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联动的第一传动连杆,以及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联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换向拨片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以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随执手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并与所述换向拨片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压接,以使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拉锁,包括执手、锁体组件与锁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件包括第一联动组件,所述第一联动组件包括与执手连接的第一联动轴,可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运动的换向拨片,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同步联动的第一传动连杆,以及可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联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换向拨片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以约束所述第一联动轴随执手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轴压接,并与所述换向拨片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压接,以使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轴包括与执手连接的第一弹性件,与换向拨片连接的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连接的第三弹性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平行设置并均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第二弹性件、第三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的一端均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三弹性件的第一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拨片开设有Z型槽,所述Z型槽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尺寸匹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端面卡设于所述Z型槽内,可沿所述Z型槽移动;所述第一传动连杆开设于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与所述第三弹性件远离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尺寸匹配,所述第三弹性件的端面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包括第二传动轴主体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主体固连成一体的第二传动轴同步件,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上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传动连杆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尺寸与第三凹槽的尺寸匹配,所述第一凸起卡设于第三凹槽内;所述换向拨片的一端位于第一传动连杆的上方,与第一传动连杆一端接触,所述换向拨片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上方,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接触;所述第一传动连杆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同步件下方,与所述第二传送轴同步件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拉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组件进一步包括反锁组件;所述反锁组件包括第一反锁拨片,与所述第一反锁拨片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臂,与所述第一转臂固连的第一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接触的第一滑片,所述第一转臂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上,所述第一转臂同步带动所述第一反锁拨片以及第一滑动件在所述第一滑片上滑动;所述第一反锁拨片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连杆远离第一联动轴的一端的上方。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亮亮刘学海周运岭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韩昌物联智能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