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071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厌氧生化池、过滤池、人工湿地和集水池,所述蓄水池、沉淀池、厌氧生化池、过滤池、人工湿地和集水池分别通过排水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筒,且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之间的第一排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沉淀隔板,所述厌氧生化池与过滤池之间的第三排水管路上设置有基质层,所述人工湿地与集水池相邻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污水处理系统结构上的改进,使收集效果,污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使处理后的水质能进行再次使用,节约了资源,美化了环境。

A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for Urban Drainage Pipeline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城市排水官网内的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这些污水中通常含有落叶或者生活垃圾等比较大的杂质,难以收集,流入下一步处理系统过程中,容易堵塞系统,处理十分不便;另外现有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后的污水不能进行再次利用,大大浪费了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蓄水池、沉淀池、厌氧生化池、过滤池、人工湿地和集水池结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污水处理系统结构上的改进,使收集效果,污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使处理后的水质能进行再次使用,节约了资源,美化了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厌氧生化池、过滤池、人工湿地和集水池,所述蓄水池、沉淀池、厌氧生化池、过滤池、人工湿地和集水池分别通过排水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筒,且所述蓄水池与沉淀池之间的第一排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沉淀隔板,所述厌氧生化池与过滤池之间的第三排水管路上设置有基质层,所述人工湿地与集水池相邻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筒的形状与蓄水池的形状相适应,套设在蓄水池内,顶部扣合连接,且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筒的支撑柱,其靠近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边缘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外扣槽,所述过滤筒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内扣槽,所述外扣槽和内扣槽扣合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外扣槽和内扣槽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通过弹簧安装座固定在外扣槽上。进一步地,所述沉淀隔板与沉淀池一体设置,且所述沉淀隔板将沉淀池分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斜坡,所述第一沉淀池靠近底部一侧开设有污泥排放口,所述污泥排放口上连接有污泥泵;所述述沉淀隔板靠近顶部贯穿设置有溢流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排水口的位置低于溢流口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厌氧生化池内平行设置有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固定设置在厌氧生化池的两侧壁上,且第一分隔板的底壁与厌氧生化池的底壁之间设置有水流空隙,所述第二分隔板紧贴厌氧生化池的底壁设置,其高度小于厌氧生化池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厌氧生化池内平行于分隔板设置有生化板,所述生化板紧贴厌氧生化池内壁设置,且所述厌氧生化池内还设置有多个生化球。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碗状过滤网和凹面过滤网,所述活性炭过滤网、碗状过滤网和凹面过滤网分别通过限位卡紧结构设置在过滤池的两侧,所述过滤池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限位卡紧结构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且所述限位卡紧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球,所述安装槽的顶部均开设有凹口。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湿地由下至上依次为防渗层、第一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三基质层,所述第三基质层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第一基质层内铺设有集水管路,所述集水管路连接在集水池内。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为荷花,芦苇,香蒲,菖蒲,茭白,水葱,泽泻,芦竹,水竹,红蓼,睡莲,千屈菜,美人蕉,黑三菱,萍蓬草,梭鱼草,水生鸢尾,荇菜,慈姑,菱角,芡实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蓄水池、沉淀池、厌氧生化池、过滤池、人工湿地和集水池结合,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污水处理系统结构上的改进,使收集效果,污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使处理后的水质能进行再次使用,节约了资源;人工湿地可种植景观植物,美化了环境,同时降低了污染。2)本专利技术的蓄水池中活动设置有过滤筒,能过滤掉污水中含有落叶或者生活垃圾等比较大的杂质,使后续的处理过程更顺畅,不易堵塞;且蓄水池的顶部边缘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外扣槽,过滤筒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内扣槽,外扣槽和内扣槽扣合连接将过滤筒固定在蓄水池内,安装拆卸方便。3)本专利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设备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安装简便,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对污染物进行高效降解,实现对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达到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目的;且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每一单元的设备占地面积小、集成度高等,因此基础设施费用及土建费用比较小。4)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池中,设置沉淀隔板,且沉淀隔板的上方设置溢流口,使水流呈S型流动,进行上下翻动,沉淀效果好;沉淀隔板的一侧设置为斜坡,杂质落入沉淀池地时处于倾斜状,沉淀杂质收集方便。5)本专利技术的厌氧生化池采用高程差和折流式水流方式,形成缺氧-厌氧的交替作用,净化效果好,且该结构中设置有生化板和生化球,生化板和生化球上能寄生更多的硝化细菌,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生化效果。6)本专利技术的整个厌氧生化池建在地下,厌氧生化池顶与地面有一点的距离,其密封和保温效果良好,有利于厌氧微生物在恒温调节下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7)本专利技术的过滤池中采用多级过滤充分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杂质,碗状过滤网增大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得污水充分过滤,且设置有倾斜角度,因此使得留在碗状滤网上的过滤杂质容易落入凹型过滤网中,避免杂质堆积,影响过滤效率,凹型过滤网便于收集;活性炭收集网,能充分过滤掉污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提高处理效果。8)本专利技术的人工湿地中三种基质采用不同的材料作为基质,实现污水处理中杂质的充分过滤、吸附和残留;另外基质层从上至下粒径逐渐增大,用于种植植物的第三基质层的粒径小,便于植物的根系要固定生长,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最下层即第一基质层的粒径大,孔隙率高,有利于水的通过,防治漫流现象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沉淀隔板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分隔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厌氧生化池的俯视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碗状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碗状过滤网的主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碗状过滤网的附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凹面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凹面过滤网的主视图。图中:1-蓄水池:11-过滤筒、12-支撑柱、13-外扣槽、14-内扣槽、15-复位弹簧、16-弹簧安装座、17-钢筋网盖、18-第一出水口、19-阀门,2-沉淀池:21-沉淀隔板:211-斜坡、212-溢流口、22-第一沉淀池:221-污泥排放口、222-污泥泵、23-第二沉淀池、24-第二排水口,3-厌氧生化池:31-第一分隔板、32-第二分隔板:321-凹口、33-水流空隙、34-生化板、35-生化球、36-自吸泵,4-过滤池:41-活性炭过滤网、42-碗状过滤网、43-凹面过滤网、44-限位卡紧结构:441-固定座、442-限位弹簧、443限位球、45-安装槽:451-凹口、46-活动盖板、47-第三出水口,5-人工湿地:51-防渗层、52-第一基质层、53-第二基质层、54-第三基质层、55-水生植物、56-集水管路,6-集水池,7-第一排水管路,8-第二排水管路,9-第三排水管路,10-第四排水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沉淀池(2)、厌氧生化池(3)、过滤池(4)、人工湿地(5)和集水池(6),所述蓄水池(1)、沉淀池(2)、厌氧生化池(3)、过滤池(4)、人工湿地(5)和集水池(6)分别通过排水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蓄水池(1)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筒(11),且所述蓄水池(1)与沉淀池(2)之间的第一排水管路(7)上设置有阀门(19),所述沉淀池(2)内设置有沉淀隔板(21),所述厌氧生化池(3)与过滤池(4)之间的第三排水管路(9)上设置有基质层(9),所述人工湿地(5)与集水池(6)相邻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沉淀池(2)、厌氧生化池(3)、过滤池(4)、人工湿地(5)和集水池(6),所述蓄水池(1)、沉淀池(2)、厌氧生化池(3)、过滤池(4)、人工湿地(5)和集水池(6)分别通过排水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蓄水池(1)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筒(11),且所述蓄水池(1)与沉淀池(2)之间的第一排水管路(7)上设置有阀门(19),所述沉淀池(2)内设置有沉淀隔板(21),所述厌氧生化池(3)与过滤池(4)之间的第三排水管路(9)上设置有基质层(9),所述人工湿地(5)与集水池(6)相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11)的形状与蓄水池(1)的形状相适应,套设在蓄水池(1)内,顶部扣合连接,且所述蓄水池(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筒(11)的支撑柱(12),其靠近底部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顶部边缘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外扣槽(13),所述过滤筒(11)的顶部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内扣槽(14),所述外扣槽(13)和内扣槽(14)扣合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扣槽(13)和内扣槽(1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5),所述复位弹簧(15)通过弹簧安装座(16)固定在外扣槽(1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隔板(21)与沉淀池(2)一体设置,且所述沉淀隔板(21)将沉淀池(2)分为第一沉淀池(22)和第二沉淀池(23),所述第一沉淀池(22)底部设置有斜坡(211),所述第一沉淀池(22)靠近底部一侧开设有污泥排放口(221),所述污泥排放口(221)上连接有污泥泵(222);所述述沉淀隔板(21)靠近顶部贯穿设置有溢流口(212),所述第二沉淀池(2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排水口(24),所述第二排水口(24)的位置低于溢流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伟刘宏领李金朋杨微郝志香王建波王松庆陆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