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68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它包括滤池池体,滤池池体内设有相连通的进水沉淀区、过滤区、清水出水区,进水沉淀区与过滤区之间以及过滤区与清水出水区之间分别由隔板隔开,进水沉淀区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沉淀区上部设有填料,填料上方一侧设有溢流口,另一侧设有可调节进水堰板;过滤区内设有中心转鼓,中心转鼓上安装有滤布盘片,中心转鼓出水口与清水出水区相连通;所述清水出水区设有可调节出水堰板和出水口,可调节出水堰板位于中心转鼓出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适应冲击性较大的来水,系统处理负荷高,出水效果好,能保证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处理过中能保持水质卫生。

A Strong Impact Resistance Cloth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
技术介绍
过滤是水处理技术中最为普遍的技术,而滤布滤池是水处理系统中重要设备,通常用于工艺末端微污染水的深度处理,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使用的纳米级的固液分离装置。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滤布滤池会出现以下几点缺陷与不足:1)在正常运行时,由于来水水量不稳定,来水对箱体的冲击或者是满载后水压的原因滤布滤池壳体容易发生形变;2)由于系统大多用于户外,传统的滤布滤池多为敞口式的池体,过滤干净的水容易再次受到污染,户外被太阳暴晒的池体内部也容易引起藻类爆发;3)过滤效率低;4)池底排泥效果差,排泥效率低;5)浸没式滤布滤池,水下配件特别是轴承等易损件容易生锈、变形、损坏,在检修时,检修难度大,检修成本高;6)停机时,过滤盘片容易板结;7)当来水悬浮物不稳定,瞬时悬浮物颗粒过大或者浓度过高时,容易破坏滤布,最终使得过滤效果差,过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可以增加滤池受力能力,适应冲击性较大的来水,系统处理负荷高,出水效果好,而且具有保证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优点。本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包括滤池池体,滤池池体1内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相连通的进水沉淀区6、过滤区7、清水出水区8,进水沉淀区6与过滤区7之间以及过滤区7与清水出水区8之间分别由隔板9隔开,所述进水沉淀区6的底部设有进水口12,进水沉淀区6的上部设有斜板填料14,斜板填料14的上方一侧设有溢流口16,另一侧设有可调节进水堰板24;过滤区7内设有可转动的中心转鼓20,中心转鼓20为空心结构,中心转鼓20上安装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滤布盘片21,中心转鼓20靠清水出水区8一侧设有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与清水出水区8相连通;所述清水出水区8设有可调节出水堰板25和出水口34,可调节出水堰板25位于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与出水口34之间。本技术所述进水口12连接管道混合器11的出口端,管道混合器11的进口端连接进水总管以及微絮凝加药装置5,通过管道混合器11可将进水总管的污水和微絮凝加药装置5的药剂进行混合后再流入进水沉淀区6。本技术所述过滤区7在可调节进水堰板24的出水处设置有消能折流挡板15。本技术在进水沉淀区6的底部以及过滤区7的底部分别设有进水沉淀区排泥管13和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进水沉淀区排泥管13和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经管路分别连接反洗排泥泵4,并在管路上安装有电动阀门3。本技术所述过滤区7的底部设置为泥斗17,将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安装在泥斗17的底部四周,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由两个U型支管对称排布组成,并呈矩形状,在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上设置若干对穿孔38,并且为45°向下或向上不等距穿孔,每对穿孔距之间的距离越靠近支管尾部孔距越短,支管尾部由管帽39封堵。本技术所述中心转鼓20为空心六棱柱型,其通过无油轴承19安装在支墩18上,支墩18固定在隔板上,中心转鼓20上安装有中心转鼓齿轮23,中心转鼓齿轮23与设在外面的驱动电机22经联动链条33连接,联动链条33由紧固链轮32调节松紧度。本技术所述滤池池体1的顶部设有若干块可相互独立开启的弧形池盖10,池盖上设置若干观察口35以便巡检人员观察设备内各部件运行情况。本技术所述滤池池体1的池壁上设置有若干圈梯形模压板,滤池池体1内设置有浮球开关42和液位计30。本技术所述滤池池体1内安装有用于冲洗滤布盘片21的反洗装置26,反洗装置26由吸盒27、吸盒支架28、空压机37、排泥软管31构成,吸盒27安装在吸盒支架28上并与滤布盘片21的滤布相接触,吸盒支架28固定在滤池池体1上,吸盒27的进口端经进气管36与空压机37相连接,吸盒27的出口端连接排泥软管31。本技术所述池盖、驱动电机、电动阀门、反洗排泥泵、微絮凝加药装置、液位计、浮球开关均与设置在外面的PLC控制器2电性连接,由控制器统一控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池体顶部设置池盖,池盖起到隔离作用,可以遮阳,防止雨水、落叶、降尘、垃圾等进入池内,防止藻类爆发,干净卫生。另外,在停机时,由于池内没有水,过滤盘片容易出现板结现象,设置池盖可以防止池内过滤盘片以及其他重要部件被太阳暴晒,缓解过滤盘片板结现象,延长池内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2、将池壁设置梯形模压板,增加了池壁筋板的密度,使得增加箱体整体受力能力增强,在满载的时候能更好的承受水压不变形,保证了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3、打破传统水平方向的进水方式,将来水从池体底部垂直往上进水,通过水的自身重力消能,防止设备突然进水对第一隔板的冲击而导致池体变形。4、本技术可根据系统所需投加不同种类的絮凝剂,絮凝剂通过管道混合器与来水混合均匀,减少能耗,另外在微絮凝的作用下可使微小的悬浮物絮凝成大颗粒以便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5、本技术在进水沉淀区设置斜板填料,经絮凝后的污水经过斜板填料,根据浅层沉淀原理,絮凝后的大颗粒悬浮物在此进行固液分离,根据重力的不同,大颗粒絮体沉淀到池底,上清液通过可调进水堰板进入到下一环节,悬浮物被进一步截留。6、本技术采用的轴承为无油轴承,干净环保耐用。7、本技术能增加池体整体受力能力,能适应冲击性较大的来水,在满载的时候能更好的承受水压不变形,系统处理负荷高,出水效果好,能保证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连续性,并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处理过中能保持水质卫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滤布滤池的外观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滤布滤池的外观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滤布滤池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在过滤区中安装的过滤区底部排泥管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3的A-A剖面图。图6为图5的B-B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采用的吸盒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采用的吸盒主视图。图中:滤池池体1、控制器2、电动阀门3、反洗排泥泵4、微絮凝加药装置5、进水沉淀区6、过滤区7、清水出水区8、隔板9、池盖10、管道混合器11、进水口12、进水沉淀区排泥管13、填料14、消能折流挡板15、溢流口16、泥斗17、支墩18、无油轴承19、中心转鼓20、滤布盘片21、驱动电机22、中心转鼓齿轮23、可调节进水堰板24、可调节出水堰板25、反洗装置26、吸盒27、吸盒支架28、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液位计30、排泥软管31、紧固链轮32、联动链条33、出水口34、观察口35、进气管36、空压机37、穿孔38、管帽39、中心转鼓出水口41、浮球开关42、吸泥缝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技术滤布滤池的外形结构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本设备分主体箱体及外部设备两个部分。主体箱体包括滤池池体1、池盖10、进水口12、出水口34、溢流口16等;外部设备包括微絮凝加药装置5、空压机37、PLC控制器2、电动阀门3、反洗排泥泵4等。如图1所示,滤池池体1上设有若干个弧形池盖10。所述弧形池盖10可设为平开式、推拉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包括滤池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池体(1)内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相连通的进水沉淀区(6)、过滤区(7)、清水出水区(8),进水沉淀区(6)与过滤区(7)之间以及过滤区(7)与清水出水区(8)之间分别由隔板(9)隔开,所述进水沉淀区(6)的底部设有进水口(12),进水沉淀区(6)的上部设有斜板填料(14),斜板填料(14)的上方一侧设有溢流口(16),另一侧设有可调节进水堰板(24);过滤区(7)内设有可转动的中心转鼓(20),中心转鼓(20)为空心结构,中心转鼓(20)上安装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滤布盘片(21),中心转鼓(20)靠清水出水区(8)一侧设有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与清水出水区(8)相连通;所述清水出水区(8)设有可调节出水堰板(25)和出水口(34),可调节出水堰板(25)位于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与出水口(3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包括滤池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池体(1)内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相连通的进水沉淀区(6)、过滤区(7)、清水出水区(8),进水沉淀区(6)与过滤区(7)之间以及过滤区(7)与清水出水区(8)之间分别由隔板(9)隔开,所述进水沉淀区(6)的底部设有进水口(12),进水沉淀区(6)的上部设有斜板填料(14),斜板填料(14)的上方一侧设有溢流口(16),另一侧设有可调节进水堰板(24);过滤区(7)内设有可转动的中心转鼓(20),中心转鼓(20)为空心结构,中心转鼓(20)上安装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滤布盘片(21),中心转鼓(20)靠清水出水区(8)一侧设有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与清水出水区(8)相连通;所述清水出水区(8)设有可调节出水堰板(25)和出水口(34),可调节出水堰板(25)位于中心转鼓出水口(41)与出水口(3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2)连接管道混合器(11)的出口端,管道混合器(11)的进口端连接进水总管以及微絮凝加药装置(5),通过管道混合器(11)可将进水总管的污水和微絮凝加药装置(5)的药剂进行混合后再流入进水沉淀区(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7)在可调节进水堰板(24)的出水处设置有消能折流挡板(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其特征在于:在进水沉淀区(6)的底部以及过滤区(7)的底部分别设有进水沉淀区排泥管(13)和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进水沉淀区排泥管(13)和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经管路分别连接反洗排泥泵(4),并在管路上安装有电动阀门(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强抗冲击性的滤布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区(7)的底部设置为泥斗(17),将过滤区底部排泥管(29)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立海宋海农杨崎峰陈永利林宏飞潘瑞谢春敏刘熹覃玲玲徐孝斌黄建淋林日团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