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47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该保护罩包括拱形部和处于拱形部两侧的支撑沿部,两支撑沿部所共处的平面或曲面与拱形部围成血管和神经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与血管和/或神经的走向相一致。拱形部形成天然的、用于罩围创伤后外露血管和/或神经的容纳空间,不仅便于制作,而且结构稳定;支撑沿部的宽度大于拱形部的厚度,如此就使得安置保护罩时,皮肤缺损创区域内的受力点分散较为均匀,避免皮肤缺损创区域内的组织因受到挤压而造成进一步损伤。

Protective shield of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in local bone exposure area after trau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
本技术属于动物实验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和工业生产的扩大化,常常会发生人身意外事故,伴随肢体创伤的发生,在发生较大的四肢创伤时,肢体中断常伴有面积较大的肌肉和皮肤缺损或坏死,以及局部骨外露。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发生肢体损伤后肢体的肌肉和皮肤有大面积的损伤或坏死,但偶尔也会存在少量的完整的血管和神经,此时,对这些尚存功能的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对后期肢体的恢复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损伤发生在肢体中端、而肢体末端尚完好的情况下,暴露在损伤部分的血管和神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就尤为重要了,一旦这部分血管和神经发生坏死,残存的肢体末端也将出现坏死。目前,在对损伤肢体进行治疗的处理方式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其原理是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薄膜覆盖创伤伤口(在覆盖薄膜前还会在伤口内放置负压海绵),薄膜内接负压吸引口,外接负压吸引器,在向覆盖区内导入清洗液时,开启负压吸引器,使覆盖区内保持负压,从而导入的清洗液又被吸出,进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以及清创的目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对肢体缺损较好的应对方法,然而该方法对幸存的血管和神经并不友好,在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骨头会完全暴露或只有少量肌肉残存,暴露在外的血管和神经既缺少遮挡又缺少软性支撑,这样,负压海绵会直接压迫在血管和/或神经上,对暴露在外的血管和/或神经造成巨大损伤,甚至引起坏死,进一步加重后期肢体恢复的难度。目前的针对大面积的肢体组织缺损的手术中,还没有采取针对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内血管和/或神经的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发生大面积肢体肌肉或组织缺损、局部骨外露后裸露在外的血管和/或神经进行保护、避免封闭负压引流术的压迫引起血管和/或神经损伤甚至坏死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包括拱形部和处于拱形部两侧的支撑沿部,两支撑沿部所共处的平面或曲面与拱形部围成血管和神经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延伸方向与血管和/或神经的走向相一致。拱形部能够形成天然的、用于罩围创伤后外露血管和/或神经的容纳空间,不仅便于制作,而且结构稳定。为了使保护罩适用于更多情况,保护罩的设计以小巧为主,因此拱形部的宽度是相对较窄的。如果将拱形部直接罩设在皮肤缺损创面,在后续进行封闭负压引流时,拱形部的边缘会对创面造成损伤。通过在拱形部两侧设置支撑沿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支撑沿部的宽度大于拱形部的厚度,如此就使得安置保护罩时,皮肤缺损创区域内的受力点分散较为均匀,避免因受到挤压而造成进一步损伤。在上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中,拱形部和支撑沿部一体成型设置。一体设置的拱形部和支撑沿部之间没有缝隙留存异物,便于清洗保护罩,增加保护罩的使用次数。在上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中,所述的拱形部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缝合线,各缝合线的头端均绕过支撑沿部延伸至保护罩的外侧且穿设有缝针。在拱形部的内壁设置带线缝针后,在将保护罩安置到预设位置后,可以利用带线缝针将保护罩与损伤部位周边的组织缝合在一起,避免保护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在上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中,所述的缝合线设置在保护罩的端部。在上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中,在保护罩同一端部,所述的缝合线有两根,两根缝合线关于容纳空间对称设置。在上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中,所述的保护罩由刚性内芯和包裹在该刚性内芯外周的亲人体外套组成。刚性内芯使得保护罩能够始终保持形状而不会轻易发生变形,确保容纳空间足够大以有效保护血管和神经;而亲人体外套则具有与人体组织更加亲和的组织相容性,避免人体组织对保护罩产生排斥。保护罩在制作之初的长度不可能适应所有不同大小的皮肤缺损区域,在使用时难免会对保护罩进行裁切,但裁切后保护罩内侧的刚性内芯就会暴露,而刚性内芯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因此在上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中,所述的保护罩端部套装有防护盖,所述的防护盖采用亲人体材料制成。当对保护罩进行裁切后,将防护盖套装至裁切端面上即可避免钢芯内芯暴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申请的保护罩包括拱形部和处于拱形部两侧的支撑沿部,其中拱形部能够形成天然的、用于罩围创伤后外露血管和/或神经的容纳空间,不仅便于制作,而且结构稳定;支撑沿部的宽度大于拱形部的厚度,如此就使得安置保护罩时,皮肤缺损创区域内的受力点分散较为均匀,避免皮肤缺损创区域内的组织因受到挤压而造成进一步损伤。(2)本申请在拱形部的内壁设置带线缝针,在将保护罩安置到预设位置后,可以利用带线缝针将保护罩与损伤部位周边的组织缝合在一起,避免保护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3)本申请的保护罩由刚性内芯和包裹在该刚性内芯外周的亲人体外套组成,刚性内芯使得保护罩能够始终保持形状而不会轻易发生变形,确保容纳空间足够大以有效保护血管和神经;而亲人体外套则具有与人体组织更加亲和的组织相容性,避免人体组织对保护罩产生排斥。(4)本申请的保护罩端部套装有由亲人体材料制成的防护盖,当对保护罩进行裁切后,将防护盖套装至裁切端面上即可避免钢芯内芯暴露,避免刚性内芯直接与人体接触引发不良反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用于对本技术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进行塑形的第一塑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用于对本技术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进行塑形的第二塑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采用第二塑形单元对保护罩进行塑形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包括拱形部11和处于拱形部11两侧的条状支撑沿部12,拱形部11和支撑沿部12一体成型设置;两支撑沿部12所共处的平面或曲面与拱形部11围成用于罩围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容纳空间13,容纳空间13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沿部1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即保护罩1在长度方向上是呈条状的,依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走向设置。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保护罩1由刚性内芯14和包裹在该刚性内芯14外周的亲人体外套15组成。刚性内芯14使得保护罩1能够始终保持形状而不会轻易发生变形,确保容纳空间13足够大以有效保护血管和神经,刚性内芯14可以采用薄钛板、不锈钢板等材料制成;而亲人体外套15则具有与人体组织更加亲和的组织相容性,避免人体组织对保护罩1产生排斥,亲人体外套15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如图1和图2所示,拱形部11的内壁上固定有缝合线16,各缝合线16的头端穿设有缝针17,可以采用缝针17直接将缝合线16缝在拱形部11内壁上(缝针17可轻松穿插进硅胶中)。穿设有缝针17的缝合线16头端自拱形部11绕过支撑沿部12后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1),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形部(11)和处于拱形部(11)两侧的支撑沿部(12),两支撑沿部(12)所共处的平面或曲面与拱形部(11)围成血管和/或神经的容纳空间(13),容纳空间(13)的延伸方向与血管和/或神经的走向相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1),其特征在于,包括拱形部(11)和处于拱形部(11)两侧的支撑沿部(12),两支撑沿部(12)所共处的平面或曲面与拱形部(11)围成血管和/或神经的容纳空间(13),容纳空间(13)的延伸方向与血管和/或神经的走向相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1),其特征在于,拱形部(11)和支撑沿部(12)一体成型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伤后局部骨外露区域血管和神经的保护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拱形部(11)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缝合线(16),各缝合线(16)的头端均绕过支撑沿部(12)延伸至保护罩(1)的外侧且穿设有缝针(17)。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祥杜伟斌陈慧胡华辉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