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26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包括底座、柜门、后墙、顶盖和两个侧墙,所述柜门、后墙和两个侧墙的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柜门、后墙和两个侧墙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侧墙的两端分别与柜门和后墙连接,所述侧墙由上下两个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半侧墙体构成,所述后墙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后墙体构成,所述柜门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柜门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进行折叠,可进行空间变化。

A Variable Folding Cabinet for Storag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柜子的
,特别是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柜子的结构通常是一个整体结构,其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特别是对于流动性大、需要频繁转场的用户而言,由于传统柜子的自身占用的空间较大,转场运输则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其次,不能根据需要进行空间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能够进行折叠,可进行空间变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包括底座、柜门、后墙、顶盖和两个侧墙,所述柜门、后墙和两个侧墙的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柜门、后墙和两个侧墙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盖,所述侧墙的两端分别与柜门和后墙连接,所述侧墙由上下两个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半侧墙体构成,所述后墙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后墙体构成,所述柜门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柜门构成。作为优选,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前上包角,所述前上包角的内侧在上方的半柜门与上方的半侧墙体之间设有垫块,所述前上包角通过第一螺栓与上方的半柜门固定连接,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的后端通过第一螺栓与上方的半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与上方的半后墙体的连接处设有后上包角,所述后上包角上设有可供第一螺栓穿过的通孔。作为优选,所述下方的半侧墙体的前后两端通过第二螺栓分别与下方的半柜门和下方的半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下方的半侧墙体与下方的半柜门和下方的半后墙体的连接处均设有下包角,后上包角和前上包角的下端设有搭盖下包角的上端的搭盖部。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后端设有与后墙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所述底座相对应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有与两个侧墙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座和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高度高于第三连接座的高度并低于第一连接座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下方的半后墙体和下方的半柜门的框架的上下两边框体上均设有挂钩,前后相对应的两个挂钩上均设有固定带。作为优选,所述两个下方的半侧墙体的框架的下边框体上均设有两个螺孔,所述上方的半柜门的框架和上方的半后墙体的框架的上边框体上均设有两个与螺孔一一对应的螺栓穿孔。作为优选,所述顶盖通过第三螺栓与两个侧墙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移动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柜门、后墙和两个侧墙的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柜门、后墙和两个侧墙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盖,侧墙由上下两个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半侧墙体构成,后墙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后墙体构成,柜门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柜门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进行折叠,可进行空间变化。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移除顶盖的俯视图;图3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侧墙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后墙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柜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拆下的半后墙体固定在折叠后的侧墙上的示意图;图8是拆下的半柜门固定在折叠后的侧墙上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柜门、3-后墙、4-顶盖、5-侧墙、6-第一螺栓、7-第二螺栓、8-前上包角、9-下包角、10-搭盖部、11-挂钩、12-固定带、13-螺孔、14-螺栓穿孔、15-移动轮、16-第三螺栓、17-后上包角、18-垫块、19-螺栓副、21-半柜门、31-半后墙体、51-半侧墙体、101-第一连接座、102-第二连接座、103-第三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技术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包括底座1、柜门2、后墙3、顶盖4和两个侧墙5,所述柜门2、后墙3和两个侧墙5的下端与底座1可转动连接,所述柜门2、后墙3和两个侧墙5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盖4,所述侧墙5的两端分别与柜门2和后墙3连接,所述侧墙5由上下两个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半侧墙体51构成,所述后墙3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后墙体31构成,所述柜门2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柜门21构成,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51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有前上包角8,所述前上包角8的内侧在上方的半柜门21与上方的半侧墙体51之间设有垫块18,所述前上包角8通过第一螺栓6与上方的半柜门21固定连接,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51的后端通过第一螺栓6与上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51与上方的半后墙体31的连接处设有后上包角17,所述后上包角17上设有可供第一螺栓6穿过的通孔,所述下方的半侧墙体51的前后两端通过第二螺栓7分别与下方的半柜门21和下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所述下方的半侧墙体51与下方的半柜门21和下方的半后墙体31的连接处均设有下包角9,后上包角17和前上包角8的下端均设有搭盖下包角9的上端的搭盖部10,所述底座1的后端设有与后墙3的下端可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座101,所述底座1相对应的两个侧边上分别设有与两个侧墙5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座102和第三连接座103,所述第二连接座102的高度高于第三连接座103的高度并低于第一连接座101的高度,所述下方的半后墙体31和下方的半柜门21的框架的上下两边框体上均设有挂钩11,前后相对应的两个挂钩11上均设有固定带12,所述两个下方的半侧墙体51的框架的下边框体上均设有两个螺孔13,所述上方的半柜门21的框架和上方的半后墙体31的框架的上边框体上均设有两个与螺孔13一一对应的螺栓穿孔14,所述顶盖4通过第三螺栓16与两个侧墙5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移动轮15。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在工作过程中,折叠时,卸下第三螺栓16并拆下顶盖4,再拆下上方的半侧墙体51的前后两端与上方的半柜门21和上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用的第一螺栓6和前上包角8,以及后上包角17,拆下两个半侧墙体51固定连接用的螺栓副19,然后向内翻转上方的半侧墙体51进行折叠,然后拆下下方的半侧墙体51前端与下方的半柜门21连接用的第二螺栓7,然后向内翻转柜门2平放在底座1上,然后拆下第三连接座103上的半侧墙体51的后端与下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栓7并向内翻转该半侧墙体51进行折叠,然后拆下第二连接座102上的半侧墙体51的后端与下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栓7并向内翻转该半侧墙体51进行折叠,然后在向内翻转后墙3进行折叠,最后将顶盖4放置在后墙3上。空间变化时,卸下第三螺栓16并拆下顶盖4,再拆下上方的半侧墙体51的前后两端与上方的半柜门21和上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用的第一螺栓6和前上包角8,以及后上包角17,然后向内翻转上方的半侧墙体51进行折叠,然后拆下两个半柜门21连接的螺栓副19,拿下上方的半柜门21并通过第一螺栓6与一下方的半侧墙体51上的螺孔13连接,然后通过固定带12对该半柜门21的上部进行固定,在拆下两个半后墙体31连接的螺栓副19,拿下上方的半后墙体31并通过第一螺栓6与另一下方的半侧墙体51上的螺孔13连接,然后通过固定带12对该半后墙体31的上部进行固定,然后盖上顶盖4。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柜门(2)、后墙(3)、顶盖(4)和两个侧墙(5),所述柜门(2)、后墙(3)和两个侧墙(5)的下端与底座(1)可转动连接,所述柜门(2)、后墙(3)和两个侧墙(5)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盖(4),所述侧墙(5)的两端分别与柜门(2)和后墙(3)连接,所述侧墙(5)由上下两个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半侧墙体(51)构成,所述后墙(3)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后墙体(31)构成,所述柜门(2)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柜门(21)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柜门(2)、后墙(3)、顶盖(4)和两个侧墙(5),所述柜门(2)、后墙(3)和两个侧墙(5)的下端与底座(1)可转动连接,所述柜门(2)、后墙(3)和两个侧墙(5)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顶盖(4),所述侧墙(5)的两端分别与柜门(2)和后墙(3)连接,所述侧墙(5)由上下两个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的半侧墙体(51)构成,所述后墙(3)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后墙体(31)构成,所述柜门(2)由上下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柜门(21)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51)的前端通过第一螺栓(6)固定有前上包角(8),所述前上包角(8)的内侧在上方的半柜门(21)与上方的半侧墙体(51)之间设有垫块(18),所述前上包角(8)通过第一螺栓(6)与上方的半柜门(21)固定连接,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51)的后端通过第一螺栓(6)与上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所述上方的半侧墙体(51)与上方的半后墙体(31)的连接处设有后上包角(17),所述后上包角(17)上设有可供第一螺栓(6)穿过的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存空间可变折叠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的半侧墙体(51)的前后两端通过第二螺栓(7)分别与下方的半柜门(21)和下方的半后墙体(31)固定连接,所述下方的半侧墙体(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飞俞利苗戴人美俞旭初吴森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