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骨修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25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骨修复支架,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第一流通层、第二基层和第二流通层,第一流通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支架之间的第一凸起,第二流通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第二基层上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与第一凸起平行且交错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在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之间设置第一流通层,且在第二基层上设置第二流通层的方式,在双基层结构的基础上设置流通层,不仅使得修复支架的结构强度得到保证,还使得基层与流通层之间形成三维格栅结构,保证了细胞在修复支架上的富集能力;进一步的,采用第二凸起与第一凸起平行且交错布置的方式,增强了修复支架在同一方向上对软骨的修复能力。

A cartilage repair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骨修复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骨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软骨修复支架。
技术介绍
经研究发现,软骨修复支架的优劣,除了支架材料本身的生物特性外,支架的空间结构,尤其是支架的三维结构和孔隙大小,也对软骨再生修复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具有三维的立体结构的支架比单纯的平面结构更有利于软骨细胞分化和增殖。然而现有的修复支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传统的将生物天然材料直接冻干的方法无法实现精细化设计,制备出的支架为平面结构,不具有精细孔隙的三维立体结构,不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富集而保留在缺损区并分化成软骨细胞,形成新的软骨;将生物天然材料制备成三维立体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富集软骨细胞,但是不能保证其力学强度;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力学强度又能保证细胞富集性能的修复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结构强度大的基础上实现细胞富集性能好的软骨修复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骨修复支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第一流通层、第二基层和第二流通层,所述第一基层为多孔无机盐层,所述第一流通层包括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第一流通层、第二基层和第二流通层,所述第一基层为多孔无机盐层,所述第一流通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支架之间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基层为多孔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第二流通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平行且交错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基层、第一流通层、第二基层和第二流通层,所述第一基层为多孔无机盐层,所述第一流通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和所述第二基层支架之间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基层为多孔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第二流通层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平行且交错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与所述第二基层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基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基层的面积,所述第二基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一基层和第一流通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留滞凸起,所述第一留滞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上,所述第一留滞凸起垂直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留滞凸起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和/或相邻所述第二凸起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留滞凸起,所述第二留滞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层上,所述第二留滞凸起垂直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可和傅鑫吴一凡卢晓郎王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