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0113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其包括若干并排的第一立柱和若干并排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的高度,且并排的第一立柱与并排的第二立柱交替埋设于地面下;相邻的一排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棚膜,所述棚膜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道。本方案是运用于种植大棚的结构,第一立柱高于第二立柱,并且交叉埋设于地面下,使得相邻两棚膜之间构成“人”字形,相比于拱形大棚减少了横向固定的结构,节约成本;棚膜为直线倾斜,不仅节省棚膜材料用量,而且减少灰尘颗粒和雨水在棚膜上的集存,增加了棚膜的透光性,避免棚膜上长青苔,延长棚膜寿命。

A kind of greenhouse structure for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nd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
本技术涉及种植大棚
,具体涉及一种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避雨隔离棚是封闭式拱形大棚,存在着如下问题:(1)每个600㎡大棚,需要需要钢管在2吨左右,耗材多,搭建耗时费工,成本高。(2)封闭式拱棚棚内外温差大,夏天棚内温度高于棚外自然温度达20-30°,棚内相对湿度长期保持在80-90%,不仅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出现落叶、落花、落果、根腐、黄叶造成减产甚至果树死亡),而且病虫害发生严重,农药使用量大还带来农残超标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风效果好的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其包括若干并排的第一立柱和若干并排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的高度,且并排的第一立柱与并排的第二立柱交替埋设于地面下;相邻的一排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设置有棚膜,所述棚膜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道。进一步地,棚膜与邻近其的第一立柱之间的通道的宽度为30-50cm,棚膜与邻近其的第二立柱之间的通道的宽度为25-40cm。进一步地,棚膜与第二立柱之间通过若干连接钩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立柱的高度为3-4.5m,第二立柱的高度为2-2.5m。进一步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钢胶绳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是运用于种植大棚的结构,第一立柱高于第二立柱,并且交叉埋设于地面下,使得相邻两棚顶之间构成“人”字形,相比于拱形大棚减少了横向固定的结构,节约成本;棚膜为直线倾斜,不仅节省棚膜材料用量,而且减少灰尘颗粒和雨水在棚膜上的集存,增加了棚膜的透光性,避免棚膜上长青苔,延长棚膜寿命。第一立柱的顶端设置有30cm的通风通道,第二立柱与棚膜之间设置有25cm的排风的通道,可以利用大棚内、外的冷热温差和循环风原理,调节棚内温湿度,冬季保温夏季降温,使大棚内、外温差不高于5℃,湿度保持在作物生长正常需求范围;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钢胶绳连接,不仅节省钢管材料用量,而且利用钢胶绳韧性增加大棚抗横风能力和减少对棚膜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的正视图。图4为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连接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地面,2、第二立柱,3、第一立柱,4、钢胶绳,5、通道,6、连接钩,7、棚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至图4所示,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包括若干并排的第一立柱3和若干并排的第二立柱2,第一立柱3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2的高度,并排的第一立柱3与并排的第二立柱2交替深埋设于地面1下;相邻的一排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设置有棚膜7,棚膜7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道5。本方案是运用于种植大棚的结构,第一立柱3高于第二立柱2,并且交叉深埋设于地面1下,使得相邻两棚膜7之间构成“人”字形,相比于拱形大棚减少了横向固定的结构,节约成本;棚膜7为直线倾斜,不仅节省棚膜7材料用量,而且减少灰尘颗粒和雨水在棚膜7上的集存,增加了棚膜7的透光性,避免棚膜7上长青苔,延长棚膜7寿命。两相邻棚膜7与其邻近的第一立柱3之间的连接点之间设置有间隙,此间隙可作为用于通风的通道5,间隙的高度为30-50cm,棚膜7与第二立柱2之间的通道5的宽度为25-40cm。第一立柱3的顶端的间隙为30cm通风的通道5,第二立柱2与棚膜7之间设置有25cm的排风的通道5,可以利用大棚内、外的冷热温差和循环风原理,调节棚内温湿度,冬季保温夏季降温,使大棚内、外温差不高于5℃,湿度保持在作物生长正常需求范围。如图5所示,棚膜7与第二立柱2之间通过若干的连接钩6连接,第一立柱3的高度为3-4.5m,第二立柱2的高度为2-2.5m,棚膜7均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2的顶端连接;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2之间通过钢胶绳4连接,且钢胶绳4也连接在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2的顶端上。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2之间通过钢胶绳4连接,钢胶绳4连接在第一立柱3的顶点处,钢胶绳4连接在第二立柱2上与第一立柱3的连接点的等高处;不仅节省钢管材料用量,而且利用钢胶绳4韧性增加大棚抗横风能力和减少对棚膜7的磨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并排的第一立柱(3)和若干并排的第二立柱(2),所述第一立柱(3)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2)的高度,且并排的第一立柱(3)与并排的第二立柱(2)交替埋设于地面(1)下;相邻的一排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设置有棚膜(7),所述棚膜(7)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道(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并排的第一立柱(3)和若干并排的第二立柱(2),所述第一立柱(3)的高度大于第二立柱(2)的高度,且并排的第一立柱(3)与并排的第二立柱(2)交替埋设于地面(1)下;相邻的一排第一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设置有棚膜(7),所述棚膜(7)与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调温通风大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棚膜(7)与邻近其的第一立柱(3)之间的通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春李明章尹勇周伦袁敏唐合均姜雷杨银琴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为民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