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987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S10:将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S30:对待测回路进行正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S40:对待测回路进行反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能降低空余纤芯的检测难度,提高空余纤芯的检测效率。

Testing Method for Definite Detection of Redundant Optical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南方电网各地市局之间组成了多个通信网,各通信网之间有些是通过电力光缆直连接通的,有些则是通过连续几条电力光缆进行跳纤接通的。一般地,电力光缆均为多股纤芯结构,为了方便后续拓展或者抢修,一般都会设置空余纤芯作为备用。由于空余纤芯主要用于备用,因此当前与空余纤芯连接的接头一般都是裸露的,相互间不进行连通。由于运维需要,空余纤芯需要进行定期的线损检测。目前空余纤芯的检测为双向检测,即需要检测光在电力光缆中正向传输和反向传输两方面的损耗情况,所以当前的检测操作一般需要上游站点和下游站点均配置工作人员,十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能降低空余纤芯的检测难度,提高空余纤芯的检测效率。为达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若干站点和连接两相邻站点的电力光缆,所述电力光缆包括若干空余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S10:将相邻两站点间的所述电力光缆包含的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每组所述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S30:以第一空余纤芯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一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S40:以第二空余纤芯位的第一输出端为第二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二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优选地,所述S50包括:S501:计算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的平均值以作为所述待测回路的回路平均线损。优选地,所述S50还包括:S502:以所述平均线损的1/2作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的单芯平均线损。优选地,所述S30之前,还包括:断开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所述S30,还包括:将第一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S40,还包括:断开光时域反射仪与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并将第二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能降低空余纤芯的检测难度,提高空余纤芯的检测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若干站点和连接两相邻站点的电力光缆,所述电力光缆包括若干空余纤芯。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将相邻两站点间的所述电力光缆包含的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每组所述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本实施例中,以三个站点为例,参见图1,所述电力光缆2包括若干忙纤芯201,各站点通过所述忙纤芯201实现跳纤互通.所述电力光缆2还包括若干组空纤芯组,每组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202和第二空余纤芯203;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属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相互导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站点内设有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设有第一光纤接口和第二光纤接口;同属一空纤芯组的一空余纤芯(第一空余纤芯202)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连接,另一空余纤芯(第二空余纤芯203)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优选地,可以使用尾纤使两空余纤芯导通。所述尾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纤接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纤接口连接。具体地,尾纤既可实现第一光纤接口和第二光纤接口之间的导通,还能防止灰尘等杂质通过光纤接口进入适配器,影响空余纤芯的传输质量。可以理解的是,S10和S20可以在非紧急抢修时完成,例如在建立站点是就实现空余纤芯的换回接线,形成待测回路,则后续需要进行线损检测时,就无需再次到各站点环回接线。S30:对待测回路进行正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具体地,所述S30包括:S301:以第一空余纤芯202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一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S302:将第一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4进行连接,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优选地,所述S30之前,还包括:断开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要先断开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才能接入光时域反射仪4等测试设备。具体地,通过S30可以测得第一空余纤芯——尾纤——第二空余纤芯方向的线损。S40:对待测回路进行反向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S401:以第二空余纤芯位的第一输出端为第二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二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S402:断开光时域反射仪与第一输入端之间的连接,并将第二输入端与光时域反射仪进行连接;S403: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具体地,通过S30可以测得第二空余纤芯——尾纤——第一空余纤芯方向的线损。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优选地,S50包括:S501:计算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的平均值以作为所述待测回路的回路平均线损;S502:以所述平均线损的1/2作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的单芯平均线损。以下以三个站点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参见图1,可以理解的是,A站点内的适配器1、B站点内的适配器1和C站点内的适配器1均通过电力光缆2进行连接,其中,忙纤芯201实现了三者间的跳纤连接,第一空余纤芯202和第二空余纤芯203通过尾纤3实现导通。当需要对A站点和B站点之间的空余纤芯进行检测时,只需在A站点操作即可,无须再派工作人员到B站点进行操作。具体地:①将A端的一组空纤芯组对应的尾纤3取下;②以第一空余纤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若干站点和连接两相邻站点的电力光缆,所述电力光缆包括若干空余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S10:将相邻两站点间的所述电力光缆包含的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每组所述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S30:以第一空余纤芯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一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S40:以第二空余纤芯位的第一输出端为第二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二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间的线损情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余光纤的定检测试方法,适用于网络通信系统,所述网络通信系统包括若干站点和连接两相邻站点的电力光缆,所述电力光缆包括若干空余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检测试方法包括:S10:将相邻两站点间的所述电力光缆包含的空余纤芯分为若干空纤芯组,每组所述空纤芯组包括两根空余纤芯,记为第一空余纤芯和第二空余纤芯;S20:使位于同一站点内的同一空纤芯组的两空余纤芯导通,形成待测回路;S30:以第一空余纤芯的一端为第一输入端,以第二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一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一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一线损数值;S40:以第二空余纤芯位的第一输出端为第二输入端,以第一空余纤芯位于与第二输入端同一站点内的一端为第二输出端,对待测回路进行线损检测,得到第二线损数值;S50:根据所述第一线损数值和第二线损数值计算两站点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海陈育璇林梓源陈李彬郑鸿远郑旭琪林俊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