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能发射端及无线充电装置
本申请属于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能发射端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包括电磁感应式、电场耦合式、无线电波式、磁共振式四种类型。第一类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可以看作是分离式变压器,交变电压输入发射端线圈,产生一个交变磁场,在接收端线圈中感应出电流,从而实现能量的传输。电磁感应技术是当前最成熟、最普遍的无线充电技术,其传输效率最高可达80%左右,但传输距离短,通常小于1cm。此外,设备灵活度低,接收线圈要摆放在发射线圈的正上方。第二类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系统利用垂直方向耦合的两组非对称偶极子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将发射端的电能转移到接收端。其优点是传输效率最高可达70%左右,但传输距离短,通常只在毫米范围工作。第三类无线电波式无线充电系统利用电磁波作为能量的传递信号,通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来实现能量传递。其优点是能量传输距离远,最远可到数米。但能量传输效率低,最高只达30%左右,而且对人体有辐射伤害。第四类磁耦合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利用共振时能量会实现高效传输这一原理,发射端与接收端的谐振电路频率相同达到共振状态,实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微处理单元(1)、功率放大单元(2)和亥姆霍兹线圈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1)与检测电路单元相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检测电路(3)和第二检测电路(4),所述亥姆霍兹线圈单元包括第一发射谐振线圈(5)和第二发射谐振线圈(6),所述第一发射谐振线圈(5)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3)相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3)与所述微处理单元(1)相连接,所述第二发射谐振线圈(6)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4)相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4)与所述微处理单元(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微处理单元(1)、功率放大单元(2)和亥姆霍兹线圈单元,所述微处理单元(1)与检测电路单元相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单元包括第一检测电路(3)和第二检测电路(4),所述亥姆霍兹线圈单元包括第一发射谐振线圈(5)和第二发射谐振线圈(6),所述第一发射谐振线圈(5)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3)相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3)与所述微处理单元(1)相连接,所述第二发射谐振线圈(6)与所述第二检测电路(4)相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4)与所述微处理单元(1)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谐振线圈(5)为LC谐振线圈,所述第二发射谐振线圈(6)为LC谐振线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LC谐振线圈采用利兹线绕制而成。4.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能发射端;还包括电能接收端,所述电能接收端包括依次连接的接收谐振线圈(7)、整流滤波单元(8)、稳压单元(9)和第二微处理单元(10),所述稳压单元(9)与第三检测电路(11)相连接,所述第二微处理单元(10)与所述第三检测电路(11)相连接,所述稳压单元(9)与待充电电池(1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梅冰青,龚世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