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948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包括探测器主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振动感应电缆和空间隔断结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且均设置于空间隔断结构上,空间隔断结构包括两层的防护层和设置于两层防护层之间的立柱,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设置有红外线发生器,红外线发生器的相对面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接收器对应红外线发生器设置于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红外线发生器与红外线接收器位于同一高度且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内层的防护层上端侧壁的中上部侧面设置有烟雾发生器,解决了报警装置中存在的上空防护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报警装置的警报准确率。

A Compound Perimeter Alarm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周界报警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周界报警,对设防区域的非法入侵、盗窃、破坏和抢劫等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和报警。周界报警的目的在于建立封闭式小区,加强出入口管理,同时防范非法翻越围墙或栅栏。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周边警戒系统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射类,包括主动红外对射系统、微波对射系统等,主要利用主动红外光、微波发射器发射的红外光、微波,探测区域内移动物体的变化。二是地埋类,包括地埋式泄露电缆探测系统、地埋式压力水管探测系统、地音探测系统等,主要利用埋入地下的泄露电缆、压力水管、地音探测器等,探测进入布防区域的物体。三是挂网类,包括振动电缆(光缆)、电子围栏等,主要利用悬挂在铁丝网上的电缆、光缆的振动,产生报警信号,从而探测攀爬围网的入侵者。上述三类周边警戒报警系统单独使用时,均存在误报率高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准确率较高的复合型报警装置。以技术公开号为CN206564007U所示的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为例,包括探测器主机、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其中,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生物电场感应电缆和振动感应电缆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包括探测器主机(1)、智能视频分析系统(2)、生物电场感应电缆(3)、振动感应电缆(4)和空间隔断结构(5),所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2)、生物电场感应电缆(3)和振动感应电缆(4)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1)且均设置于空间隔断结构(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隔断结构(5)包括防护层(501)和支撑防护层(501)的立柱(502),所述防护层(501)设置有两层,所述立柱(502)设置于两层防护层(501)之间,所述内层的防护层(501)上端侧壁设置有红外线发生器(6),所述红外线发生器(6)的相对面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7),所述红外线接收器(7)对应红外线发生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包括探测器主机(1)、智能视频分析系统(2)、生物电场感应电缆(3)、振动感应电缆(4)和空间隔断结构(5),所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2)、生物电场感应电缆(3)和振动感应电缆(4)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1)且均设置于空间隔断结构(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隔断结构(5)包括防护层(501)和支撑防护层(501)的立柱(502),所述防护层(501)设置有两层,所述立柱(502)设置于两层防护层(501)之间,所述内层的防护层(501)上端侧壁设置有红外线发生器(6),所述红外线发生器(6)的相对面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7),所述红外线接收器(7)对应红外线发生器(6)设置于内层的防护层(501)上端侧壁,所述红外线发生器(6)与红外线接收器(7)位于同一高度且均电连接于探测器主机(1),所述内层的防护层(501)上端侧壁的中上部侧面设置有烟雾发生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周界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02)与防护层(501)之间设置有限位环(9),所述限位环(9)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立柱(502)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环(9)固定连接于防护层(501),所述立柱(502)转动连接于限位环(9),所述立柱(502)的下端设置有微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立峰孙小敬张齐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讯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