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能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054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能热水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加热腔、动力腔、沥水腔及集水腔所构成,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锥形出水管、红外线发射器、电容式接近开关、支撑板、集水斗及吹风管,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固定设置在锥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位于支撑板与锥形出水管之间,所述动力腔内设置有真空泵、旋转电机、第一丝杆及第二丝杆,所述沥水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之间设置有海绵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一种磁能热水器整体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减少水的溅出,保证整体的安全以及周边的卫生。

A magnetic energy water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能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具体是指一种磁能热水器。
技术介绍
磁能热水器是一种磁能加热原理的产品,是利用磁能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磁能热水器可做到水电分离安全、无需防电墙、不生水垢等,优点明显,在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磁能热水器内部通常是由具有储水腔的金属内胆、用于加热储水腔内水的磁能发射板以及与磁能发射板电连接的控制器所构成,其外部通常设置有水龙头等接水部件,但是在使用中存在较多问题,使用者用水杯接水时不易将杯口对准出水口,导致水溅落到地面或使用者身上,破坏周边环境且浪费水资源,若是在接热水的情况下,还容易烫伤使用者,在接水时,使用者需要手动控制出水的开关,容易造成细菌的传播,卫生较差,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减少水溅出且安全卫生的磁能热水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能热水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具有储水腔的金属内胆、用于加热储水腔内水的磁能发射板以及与磁能发射板电连接的控制器所构成,所述壳体由加热腔、动力腔、沥水腔及集水腔所构成,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锥形出水管、红外线发射器、电容式接近开关、支撑板、集水斗及吹风管,所述锥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且其位于支撑板正上方,所述锥形出水管的进水口与储水腔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固定设置在锥形出水管的出水口的一侧,且其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竖直向下,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位于支撑板与锥形出水管之间,所述支撑板位于集水斗正上方,且其由若干个以格栅状分布的铁丝构成,所述集水斗位于支撑板正下方,且其上的出水口与集水腔连通,所述吹风管位于集水斗下方,且其上的进风口与沥水腔连通,所述金属内胆及磁能发射板位于加热腔内,所述动力腔内设置有真空泵、旋转电机、第一丝杆及第二丝杆,所述壳体上位于支撑板与集水斗之间处开设有吸水口,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与吸水口连通,且其上的出气口与沥水腔连通,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纹前进方向相反,所述旋转电机上的旋转轴与第一丝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沥水腔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一挤压板与第一丝杆螺纹传动,所述第二挤压板与第二丝杆螺纹传动,所述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之间设置有海绵块,所述沥水腔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所述沥水腔通过沥水孔与集水腔连通,所述控制器位于动力腔内,且其分别与红外线发射器、电容式接近开关、真空泵及旋转电机电连接。所述集水斗与集水腔连通处设置止回阀。所述控制器设为PLC控制器。所述壳体正面设置有触屏显示器,所述触屏显示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一种磁能热水器包括了加热腔、动力腔、沥水腔、集水腔、真空泵、红外线发射器、电容式接近开关、旋转电机等部件,红外线发射器的设立可有效保证使用者更为直观的将杯口对准锥形出水管,避免水在流出时从杯口溅出或流到杯口外,防止烫伤使用者以及破坏周围环境,保证整体的安全卫生,通过真空泵、吸水口等部件,极大的缩小了从锥形出水管流出的水的溅射范围,减少了溅落到地面上的水量,从吹风管处吹出的风能够快速风干地面,有效保证周边卫生且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电容式接近开关即可实现出水的开关,提升整体自动化的操作,一种磁能热水器整体结构简单且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减少水的溅出,保证整体的安全以及周边的卫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磁能热水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磁能热水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壳体,2、储水腔,3、金属内胆,4、磁能发射板,5、控制器,6、加热腔,7、动力腔,8、沥水腔,9、锥形出水管,10、红外线发射器,11、电容式接近开关,12、支撑板,13、集水斗,14、吹风管,15、真空泵,16、旋转电机,17、第一丝杆,18、第二丝杆,19、吸水口,20、第一挤压板,21、第二挤压板,22、海绵块,23、沥水孔,24、止回阀,25、触屏显示器,26、集水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磁能热水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具有储水腔2的金属内胆3、用于加热储水腔2内水的磁能发射板4以及与磁能发射板4电连接的控制器5所构成,控制器5控制磁能发射板4的开关,磁能发射板4设置在金属内胆3的下侧,磁能发射板4首先加热储水腔2内底部的水,加热后的水由于密度较小会上升到储水腔2上部,储水腔2的进水管进水则加热后的水由出水管流出,所述壳体1由加热腔6、动力腔7、沥水腔8及集水腔26所构成,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锥形出水管9、红外线发射器10、电容式接近开关11、支撑板12、集水斗13及吹风管14,所述锥形出水管9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且其位于支撑板12正上方,所述锥形出水管9的进水口与储水腔2的出水口连通,储水腔2将热水通过锥形出水管9输送到使用者的杯子中,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0固定设置在锥形出水管9的出水口的一侧,且其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竖直向下,红外线发射器10方便使用者更好将杯子定位,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11位于支撑板12与锥形出水管9之间,杯子靠近时电容式接近开关11能够检测到并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器5,所述支撑板12位于集水斗13正上方,且其由若干个以格栅状分布的铁丝构成,在支撑杯子的同时,还避免水的积存,所述集水斗13位于支撑板12正下方,且其上的出水口与集水腔26连通,集水斗13收集上方掉落的水并输送到集水腔26内,所述吹风管14位于集水斗13下方,且其上的进风口与沥水腔8连通,吹风管14将沥水腔8内的风引到壳体1下方位置处,可加快附近的积水蒸发,保证壳体1周边的干燥,所述金属内胆3及磁能发射板4位于加热腔6内,壳体1的正面由上至下依次是锥形出水管9、电容式接近开关11、支撑板12、集水斗13、吹风管14,杯子放置在支撑板12上,通过红外线发射器10可直观的快速定位杯子位置,避免锥形出水管9的出水从杯口处溅出,电容式接近开关11检测到杯子放置好后则控制器5控制锥形出水管9处的出水,支撑板10处的水可直接掉落到集水斗13内,并流入到集水腔26内,集水腔26上的出水口可连接室内的下水管,若部分水溅出到集水斗13外的地面上,则可通过吹风管14快速吹干地面,所述动力腔7内设置有真空泵15、旋转电机16、第一丝杆17及第二丝杆18,所述壳体1上位于支撑板12与集水斗13之间处开设有吸水口19,所述真空泵15的进气口与吸水口19连通,且其上的出气口与沥水腔8连通,真空泵15在吸水口19处形成较大吸力,在水由于溅落等原因通过吸水口19附近时则被吸入到沥水腔8内,极大的减少了溅落到地面上的水量,所述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的螺纹前进方向相反,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6上的旋转轴与第一丝杆17的端部固定连接,旋转电机16转动带动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同轴并同步转动,所述沥水腔8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挤压板20与第二挤压板21,所述第一挤压板20与第一丝杆17螺纹传动,所述第二挤压板21与第二丝杆18螺纹传动,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转动带动第一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能热水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具有储水腔(2)的金属内胆(3)、用于加热储水腔(2)内水的磁能发射板(4)以及与磁能发射板(4)电连接的控制器(5)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加热腔(6)、动力腔(7)、沥水腔(8)及集水腔(26)所构成,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锥形出水管(9)、红外线发射器(10)、电容式接近开关(11)、支撑板(12)、集水斗(13)及吹风管(14),所述锥形出水管(9)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且其位于支撑板(12)正上方,所述锥形出水管(9)的进水口与储水腔(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0)固定设置在锥形出水管(9)的出水口的一侧,且其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竖直向下,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11)位于支撑板(12)与锥形出水管(9)之间,所述支撑板(12)位于集水斗(13)正上方,且其由若干个以格栅状分布的铁丝构成,所述集水斗(13)位于支撑板(12)正下方,且其上的出水口与集水腔(26)连通,所述吹风管(14)位于集水斗(13)下方,且其上的进风口与沥水腔(8)连通,所述金属内胆(3)及磁能发射板(4)位于加热腔(6)内,所述动力腔(7)内设置有真空泵(15)、旋转电机(16)、第一丝杆(17)及第二丝杆(18),所述壳体(1)上位于支撑板(12)与集水斗(13)之间处开设有吸水口(19),所述真空泵(15)的进气口与吸水口(19)连通,且其上的出气口与沥水腔(8)连通,所述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17)与第二丝杆(18)的螺纹前进方向相反,所述旋转电机(16)上的旋转轴与第一丝杆(17)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沥水腔(8)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挤压板(20)与第二挤压板(21),所述第一挤压板(20)与第一丝杆(17)螺纹传动,所述第二挤压板(21)与第二丝杆(18)螺纹传动,所述第一挤压板(20)与第二挤压板(21)之间设置有海绵块(22),所述沥水腔(8)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沥水孔(23),所述沥水腔(8)通过沥水孔(23)与集水腔(26)连通,所述控制器(5)位于动力腔(7)内,且其分别与红外线发射器(10)、电容式接近开关(11)、真空泵(15)及旋转电机(16)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能热水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具有储水腔(2)的金属内胆(3)、用于加热储水腔(2)内水的磁能发射板(4)以及与磁能发射板(4)电连接的控制器(5)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加热腔(6)、动力腔(7)、沥水腔(8)及集水腔(26)所构成,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锥形出水管(9)、红外线发射器(10)、电容式接近开关(11)、支撑板(12)、集水斗(13)及吹风管(14),所述锥形出水管(9)的出水口竖直向下,且其位于支撑板(12)正上方,所述锥形出水管(9)的进水口与储水腔(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红外线发射器(10)固定设置在锥形出水管(9)的出水口的一侧,且其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竖直向下,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11)位于支撑板(12)与锥形出水管(9)之间,所述支撑板(12)位于集水斗(13)正上方,且其由若干个以格栅状分布的铁丝构成,所述集水斗(13)位于支撑板(12)正下方,且其上的出水口与集水腔(26)连通,所述吹风管(14)位于集水斗(13)下方,且其上的进风口与沥水腔(8)连通,所述金属内胆(3)及磁能发射板(4)位于加热腔(6)内,所述动力腔(7)内设置有真空泵(15)、旋转电机(16)、第一丝杆(17)及第二丝杆(18),所述壳体(1)上位于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一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