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支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71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支井结构,包括主井眼、侧钻井眼、悬挂封隔部件及完井管柱,所述侧钻井眼与主井眼连通,所述完井管柱通过悬挂封隔部件置于所述侧钻井眼内,所述悬挂封隔部件设于所述侧钻井眼靠近主井眼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主井眼投入生产,且结构简单等优点。

A Branch We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支井结构
本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完井及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分支井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多分支井、侧钻井完井技术在国外日趋成熟。其中,多分支井完井方式选择是多分支井完井技术优选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分支井技术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油藏地质、钻井、完井和采油工艺进行系统设计和综合考虑。对于特定油藏的应用,必须考虑最优化的钻井、完井系统。因为钻多分支井的选择需基于技术、经济动态和风险等多方面考虑。侧钻井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多分支井,多分支井的完井方式与直井和水平井的完井方式大不相同,其技术难度较大,选择和设计多分支井完井方式主要考虑主井眼与各分支井眼井段的隔离、控制以及井壁稳定性。多分支井具体类型繁多,按TAML分级,多分支井完井方式可为1-6S级,其中,四级完井的应用相对广泛。完井方式的等级越高,其工艺越复杂,成本越高,风险也越大。对于从主井眼中进行侧钻的井眼而言,目前下完井管柱时大部分都是将悬挂器悬挂于主井眼中,完井后需要生产主井眼,这时就需要钻掉膨胀悬挂器及部分侧钻完井管柱,侧钻井眼处的完井管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后续作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主井眼投入生产,且结构简单的分支井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支井结构,包括主井眼、侧钻井眼、悬挂封隔部件及完井管柱,所述侧钻井眼与主井眼连通,所述完井管柱通过悬挂封隔部件置于所述侧钻井眼内,所述悬挂封隔部件设于所述侧钻井眼靠近主井眼的一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挂封隔部件包括膨胀悬挂器;或所述悬挂封隔部件包括相连的悬挂器与膨胀封隔器。所述悬挂封隔部件至所述主井眼的距离为30~50米。分支井结构还包括碰压短节、浮箍及浮鞋,所述悬挂封隔部件、碰压短节、浮箍及浮鞋沿所述完井管柱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浮箍的数量为2~4个。分支井结构还包括方便完井管柱进入井眼的钻杆,所述完井管柱靠近主井眼的一端设有方便起出钻杆的锥形口。分支井结构还包括用于封隔主井眼的斜向器,所述斜向器设于所述主井眼的底端。所述侧钻井眼包括相连的固井段及裸眼段,所述固井段靠近主井眼设置,所述完井管柱设于所述固井段内。所述固井段的长度为200~400米。所述侧钻井眼的尺寸为7英寸或4.5英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完井管柱通过悬挂封隔部件置于侧钻井眼内,悬挂封隔部件设于侧钻井眼靠近主井眼的一侧,其使得悬挂封隔部件置于侧钻井眼中,避免了传统的侧钻井固井时将膨胀悬挂器置于主井眼影响主井眼生产的现象,在后续主井眼投产时不会破坏侧钻完井管柱,其能够很好地适应侧钻井完井。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是本技术侧钻井完井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主井眼;2、侧钻井眼;21、固井段;22、裸眼段;3、悬挂封隔部件;4、完井管柱;41、锥形口;5、碰压短节;6、浮箍;7、浮鞋;8、钻杆;9、斜向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示出了本技术分支井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分支井结构包括主井眼1、侧钻井眼2、悬挂封隔部件3及完井管柱4。其中,侧钻井眼2与主井眼1连通,完井管柱4通过悬挂封隔部件3置于侧钻井眼2内,悬挂封隔部件3设于侧钻井眼2靠近主井眼1的一侧。本技术将完井管柱4通过悬挂封隔部件3置于侧钻井眼2内,悬挂封隔部件3设于侧钻井眼2靠近主井眼1的一侧,其使得悬挂封隔部件3置于侧钻井眼2中,避免了传统的侧钻井固井时将膨胀悬挂器置于主井眼1影响主井眼1生产的现象,在后续主井眼1投产时不会破坏侧钻完井管柱,其能够很好地适应侧钻井完井。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悬挂封隔部件3为膨胀悬挂器,膨胀悬挂器用来悬挂下部完井管柱4并起到密封的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悬挂封隔部件3也可为悬挂器与膨胀封隔器组合的形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悬挂封隔部件3至主井眼1的距离为30~50米,以尽可能靠近主井眼1为宜。更进一步地,分支井结构还包括碰压短节5、浮箍6及浮鞋7,悬挂封隔部件3、碰压短节5、浮箍6及浮鞋7沿完井管柱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碰压短节5用于固井时碰压;浮箍6用于保证水泥浆不倒流,控制完井管柱4内水泥塞的长度;浮鞋7具有协助固井和便于下入的功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浮箍6的数量为2~4个,浮箍6的数量代表着固井的级数。本实施例中,分支井结构还包括钻杆8,以便完井管柱4进入井眼完井。完井管柱4靠近主井眼1的一端设有锥形口41,锥形口41的设置方便后续钻杆8的起出。分支井结构还包括斜向器9。斜向器9设于主井眼1的底端,用于封隔主井眼1,便于侧钻及下入侧钻完井管柱4。斜向器9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具体选型根据实际完井工艺和完井成本调整。如图1所示,侧钻井眼2包括相邻的固井段21及裸眼段22。固井段21可有效防止井眼的坍塌,固井段21靠近主井眼1设置,完井管柱4设于固井段21内。在优选实施例中,固井段21的长度为200~400米,具体固井段21的长短由储层的地质状况决定;侧钻井眼2的尺寸为7英寸或4.5英寸。本技术分支井结构能够适应4000米以上的井眼,其工作过程为:首先,完成主井眼1的钻进,并在主井眼1中下入斜向器9;然后按照设定轨迹钻穿侧钻井眼2;利用钻杆8携带完井管柱4进入侧钻井眼2;接着,进行侧钻井眼2上半段的固井,既可以一次性固井,也可以分段固井;随后,通过锥形口41处取出钻杆8。其中,固井可以采用分级固井,完井管柱4必须与固井级数相对应。如果后续发现封固段存在油气,可以射孔相应的层段进行生产。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支井结构,包括主井眼、侧钻井眼、悬挂封隔部件及完井管柱,所述侧钻井眼与主井眼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完井管柱通过悬挂封隔部件置于所述侧钻井眼内,所述悬挂封隔部件设于所述侧钻井眼靠近主井眼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支井结构,包括主井眼、侧钻井眼、悬挂封隔部件及完井管柱,所述侧钻井眼与主井眼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完井管柱通过悬挂封隔部件置于所述侧钻井眼内,所述悬挂封隔部件设于所述侧钻井眼靠近主井眼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封隔部件包括膨胀悬挂器;或所述悬挂封隔部件包括相连的悬挂器与膨胀封隔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封隔部件至所述主井眼的距离为30~50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支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碰压短节、浮箍及浮鞋,所述悬挂封隔部件、碰压短节、浮箍及浮鞋沿所述完井管柱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支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霞刘欢乐赵向阳姚志良付道明庞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