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沉降缝临时覆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66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沉降缝临时覆盖板,其具备自身固定的效果,牢牢贴靠固定在沉降缝上,减少安全隐患,包括钢板,连接杆,旋转筒,伸缩支轴,连接杆的上端连接在钢板两侧的耳板上,连接杆下端套在旋转筒两侧,伸缩支轴套入在旋转筒的两侧内,伸缩支轴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旋转筒内螺纹对应的反向外螺纹,则转动旋转筒能驱使伸缩支轴同时向外侧移动或向内侧方向移动,从而伸缩支轴的外侧端逐渐抵死在沉降缝的两侧壁上,转动筒相对被钢板遮挡,避免外界因素对其稳固性造成影响,而伸缩支轴形成的固定点也相对位于钢板的正下方,有利于对钢板的固定。

A Temporary Covering Plate for Building Settlement J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沉降缝临时覆盖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防护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沉降缝临时覆盖板。
技术介绍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又称垂直缝,用以将独立承载自身受力的结构体分离开,将建筑物分割为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体,尤其是在大跨度建筑结构体中尤为普遍,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缝隙之间进行填补,如后浇混凝土等,因此,施工完成后,沉降缝不可见,即不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却往往被忽略,没有统一的防护标准,绝大部分施工现场采用简单的钢板覆盖进行防护,有些沉降缝内宽达到50cm,在车辆人员来回行走过程中,其上的保护覆盖物极易偏离导致覆盖不到位,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加强对其覆盖物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沉降缝临时覆盖板,其具备自身固定的效果,牢牢贴靠固定在沉降缝上,具备良好的稳固性,减少安全隐患。具体的,包括钢板,连接杆,旋转筒,伸缩支轴,其中旋转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伸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沉降缝临时覆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1),连接杆(2),旋转筒(3),伸缩支轴(4),其中旋转筒(3)为圆柱形筒状结构,伸缩支轴(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钢板(1)的下端面两侧设置有耳板(11),所述耳板(11)设置在靠近钢板(1)的一侧端位置,所述连接杆(2)设置有两道,所述连接杆(2)的上端通过连接转轴连接在两侧的耳板(11)上,所述连接杆(2)能够绕耳板(11)进行旋转,所述连接杆(2)的下端设置有内径小于旋转筒(3)外径的圆孔(21),所述旋转筒(3)的两侧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圈旋转槽(31),所述旋转槽(31)的外径小于圆孔(21)的内径,所述连接杆(2)下端的圆孔(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沉降缝临时覆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1),连接杆(2),旋转筒(3),伸缩支轴(4),其中旋转筒(3)为圆柱形筒状结构,伸缩支轴(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钢板(1)的下端面两侧设置有耳板(11),所述耳板(11)设置在靠近钢板(1)的一侧端位置,所述连接杆(2)设置有两道,所述连接杆(2)的上端通过连接转轴连接在两侧的耳板(11)上,所述连接杆(2)能够绕耳板(11)进行旋转,所述连接杆(2)的下端设置有内径小于旋转筒(3)外径的圆孔(21),所述旋转筒(3)的两侧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圈旋转槽(31),所述旋转槽(31)的外径小于圆孔(21)的内径,所述连接杆(2)下端的圆孔(21)对应卡入在旋转槽(31)内,所述连接杆(2)能相对绕旋转槽(31)转动,所述伸缩支轴(4)设置有两道,所述伸缩支轴(4)的外径等于所述旋转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厚富张修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钱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