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61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包括上板、上安装槽、下板、下安装板、增强齿、下板连接槽、细凸台、宽凸台、细凹槽、宽凹槽、上安装板、下安装槽、下板连接台、反射层、实木层、保温层、增强层、防水层和连接层,所述上板前侧设有上安装槽,所述上板后侧设有上安装板,所述上板的上表面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下方连接实木层,所述实木层下方连接保温层,所述上板内侧设有宽凹槽,所述宽凹槽两侧设有细凹槽,所述宽凹槽与下板上的宽凸台嵌套配合连接,所述细凹槽与下板上的细凸台嵌套配合连接,宽凹槽和细凹槽与宽凸台和细凸台分别嵌套配合连接,宽凹槽和宽凸台宽度相同,细凹槽与细凸台宽度相同,使得上板和下板便于连接,防止脱落。

A Wallboard Structure Easy to Inst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建材领域,具体为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
技术介绍
墙板主要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两大类,内墙板一般采用单一材料(普通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或轻集料混凝土)制成,有实心与空心两种,外墙板除应具有隔声与防火的功能外,还应具有低耗节能、隔热保温、抗渗、抗冻融、防碳化等作用和满足建筑艺术装饰的美观等要求,外墙板可用轻集料单一材料制成,也可采用复合材料(结构层、保温隔热层和饰面层)制成,由于将墙板分成两部分,因此经常会导致外墙板脱落,且外墙板和内墙板的安装更增加了建筑工序,不利于安装,因此需要设置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包括上板、上安装槽、下板、下安装板、增强齿、下板连接槽、细凸台、宽凸台、细凹槽、宽凹槽、上安装板、下安装槽、下板连接台、反射层、实木层、保温层、增强层、防水层和连接层,所述上板前侧设有上安装槽,所述上板后侧设有上安装板,所述上板的上表面设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下方连接实木层,所述实木层下方连接保温层,所述上板内侧设有宽凹槽,所述宽凹槽两侧设有细凹槽,所述宽凹槽与下板上的宽凸台嵌套配合连接,所述细凹槽与下板上的细凸台嵌套配合连接,所述宽凸台两侧各设有细凸台,所述下板前侧设有下安装板,所述下板后侧设有下安装槽,所述下板左侧设有下板连接台,所述下板右侧设有下板连接槽,所述下板最下方设有增强齿,所述下板内部最上方设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下侧连接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下侧设有连接层。进一步而言,所述宽凹槽和宽凸台的宽度相同,所述细凹槽与细凸台的宽度相同,所述下板连接台与下板连接槽宽度相同,所述上安装槽、下安装板、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槽宽度相同。进一步而言,所述反射层选用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和金属涂膜通过热熔胶层压而成的膜。进一步而言,所述保温层选用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作为保温填充材料。进一步而言,所述防水层选用高分子防水涂膜防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其通过凸台和凹槽的嵌套配合连接来组合整个墙板,方便安装,节省人力,1.该墙板通过上板的宽凹槽和细凹槽与下板的宽凸台和细凸台分别嵌套配合连接,宽凹槽和宽凸台的宽度相同,细凹槽与细凸台的宽度相同,可有效使得上板和下板更便于连接,可防止上板脱落,2.该墙板的上板前侧设有上安装槽,后侧设有上安装板,可连接左右的上板,下板前侧设有下安装板,后侧设有下安装槽,可连接左右的下板,且下板左侧设有下板连接台,右侧设有下板连接槽,可连接上下的下板,增强墙板强度,防止上板脱落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3.该墙板的连接底墙的连接层内设有增强齿,可通过连接材料和增强齿将下板固定在连接底墙上方,增加摩擦力,以便更好的固定下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的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的后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的上板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的下板内部示意图。图中:1、上板;2、上安装槽;3、下板;4、下安装板;5、增强齿;6、下板连接槽;7、细凸台;8、宽凸台;9、细凹槽;10、宽凹槽;11、上安装板;12、下安装槽;13、下板连接台;14、反射层;15、实木层;16、保温层;17、增强层;18、防水层;19、连接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包括上板1、上安装槽2、下板3、下安装板4、增强齿5、下板连接槽6、细凸台7、宽凸台8、细凹槽9、宽凹槽10、上安装板11、下安装槽12、下板连接台13、反射层14、实木层15、保温层16、增强层17、防水层18和连接层19,所述上板1前侧设有上安装槽2,所述上板1后侧设有上安装板11,所述上板1的上表面设有反射层14,所述反射层14下方连接实木层15,所述实木层15下方连接保温层16,所述上板1内侧设有宽凹槽10,所述宽凹槽10两侧设有细凹槽9,所述宽凹槽10与下板3上的宽凸台8嵌套配合连接,所述细凹槽9与下板3上的细凸台7嵌套配合连接,所述宽凸台8两侧各设有细凸台7,所述下板3前侧设有下安装板4,所述下板3后侧设有下安装槽12,所述下板3左侧设有下板连接台13,所述下板3右侧设有下板连接槽6,所述下板3最下方设有增强齿5,所述下板3内部最上方设有增强层17,所述增强层17下侧连接防水层18,所述防水层18下侧设有连接层19。所述宽凹槽10和宽凸台8的宽度相同,所述细凹槽9与细凸台7的宽度相同,所述下板连接台13与下板连接槽6宽度相同,所述上安装槽2、下安装板4、上安装板11和下安装槽12宽度相同。所述反射层14选用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和金属涂膜通过热熔胶层压而成的膜,所述保温层16选用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作为保温填充材料,所述防水层18选用高分子防水涂膜防水材料。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连接材料和增强齿5将下板3固定在连接底墙上方,然后将下板3从上向下嵌入到上板1上方,上板1的宽凹槽10和细凹槽9与下板3的宽凸台8和细凸台7分别嵌套配合连接,宽凹槽10和宽凸台8的宽度相同,细凹槽9与细凸台7的宽度相同,可有效使得上板1和下板3更便于连接,可防止上板1脱落,上板1前侧设有上安装槽2,后侧设有上安装板11,可连接左右的上板1,下板3前侧设有下安装板4,后侧设有下安装槽12,可连接左右的下板3,且下板3左侧设有下板连接台13,右侧设有下板连接槽6,可连接上下的下板3,增强墙板强度,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上板1最表面设有反射层14,反射层14选用由铝箔贴面、聚乙烯薄膜、纤维编织物和金属涂膜通过热熔胶层压而成的膜,可有效将太阳能进行反射,降低太阳能吸收效率,延长墙板使用寿命,反射层14下方连接实木层15,实木层15下方连接保温层16,保温层16选用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作为保温填充材料,可便于保温,下板3内部设有增强层17,增强层17下侧连接防水层18,防水层18选用高分子防水涂膜防水材料,防水层18下侧设有连接层19,该墙板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上板和下板,增强齿5增加下板3与连接底墙之间的摩擦力,以便更好的固定下板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包括上板(1)、上安装槽(2)、下板(3)、下安装板(4)、增强齿(5)、下板连接槽(6)、细凸台(7)、宽凸台(8)、细凹槽(9)、宽凹槽(10)、上安装板(11)、下安装槽(12)、下板连接台(13)、反射层(14)、实木层(15)、保温层(16)、增强层(17)、防水层(18)和连接层(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前侧设有上安装槽(2),所述上板(1)后侧设有上安装板(11),所述上板(1)的上表面设有反射层(14),所述反射层(14)下方连接实木层(15),所述实木层(15)下方连接保温层(16),所述上板(1)内侧设有宽凹槽(10),所述宽凹槽(10)两侧设有细凹槽(9),所述宽凹槽(10)与下板(3)上的宽凸台(8)嵌套配合连接,所述细凹槽(9)与下板(3)上的细凸台(7)嵌套配合连接,所述宽凸台(8)两侧各设有细凸台(7),所述下板(3)前侧设有下安装板(4),所述下板(3)后侧设有下安装槽(12),所述下板(3)左侧设有下板连接台(13),所述下板(3)右侧设有下板连接槽(6),所述下板(3)最下方设有增强齿(5),所述下板(3)内部最上方设有增强层(17),所述增强层(17)下侧连接防水层(18),所述防水层(18)下侧设有连接层(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安装墙板结构,包括上板(1)、上安装槽(2)、下板(3)、下安装板(4)、增强齿(5)、下板连接槽(6)、细凸台(7)、宽凸台(8)、细凹槽(9)、宽凹槽(10)、上安装板(11)、下安装槽(12)、下板连接台(13)、反射层(14)、实木层(15)、保温层(16)、增强层(17)、防水层(18)和连接层(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前侧设有上安装槽(2),所述上板(1)后侧设有上安装板(11),所述上板(1)的上表面设有反射层(14),所述反射层(14)下方连接实木层(15),所述实木层(15)下方连接保温层(16),所述上板(1)内侧设有宽凹槽(10),所述宽凹槽(10)两侧设有细凹槽(9),所述宽凹槽(10)与下板(3)上的宽凸台(8)嵌套配合连接,所述细凹槽(9)与下板(3)上的细凸台(7)嵌套配合连接,所述宽凸台(8)两侧各设有细凸台(7),所述下板(3)前侧设有下安装板(4),所述下板(3)后侧设有下安装槽(12),所述下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虎山施恩朝陈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满堂红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