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50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属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地底和设置在地底上供行人或汽车使用的路面,所述地底上且位于路面的一侧设置有绿化带,所述路面上且位于靠近绿化带的边缘朝向地底内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开口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地底内且位于绿化带下方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过滤箱通过管道与蓄水槽连通设置,所述管道连通至蓄水槽和过滤箱的上部,雨水通过过滤网进行初次过滤,进入至蓄水槽内逐渐集满,在集满的过程当中,雨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完成了对雨水中杂质的二次过滤,进一步减少了雨水中的杂质,提高了对雨水的过滤效果。

Storage and Drainage Structure of Sponge City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65128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蓄水结构,包括地基、排水路面、植物种植带和雨水再生利用带,地基的顶部设置有的混凝土层上方连接有防水粘结层,防水粘结层的顶部设置有排水路面,雨水再生利用带由渗透地、渗水井、蓄水槽和溢流管组成,渗水井的一侧通过位于混凝土层内的溢流管与蓄水槽相连通,蓄水槽的一侧设置有埋置于混凝土层内的导水管一端位于种植土壤层内,穿孔管与溢流管的管壁内均连接有滤网;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雨水中的杂质较多,滤网在长期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将滤网上的过滤孔堵塞,导致滤网堵塞无法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导致穿孔管和溢流管堵塞,降低了对雨水中杂质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分对雨水中杂质进行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地底(1)和设置在地底(1)上供行人或汽车使用的路面(2),所述地底(1)上且位于路面(2)的一侧设置有绿化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2)上且位于靠近绿化带(3)的边缘朝向地底(1)内开设有蓄水槽(21),所述蓄水槽(21)的开口上设置有过滤网(22),所述地底(1)内且位于绿化带(3)下方设置有过滤箱(11),所述过滤箱(11)的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过滤箱(11)通过管道(12)与蓄水槽(21)连通设置,所述管道(12)连通至蓄水槽(21)和过滤箱(11)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地底(1)和设置在地底(1)上供行人或汽车使用的路面(2),所述地底(1)上且位于路面(2)的一侧设置有绿化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2)上且位于靠近绿化带(3)的边缘朝向地底(1)内开设有蓄水槽(21),所述蓄水槽(21)的开口上设置有过滤网(22),所述地底(1)内且位于绿化带(3)下方设置有过滤箱(11),所述过滤箱(11)的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过滤箱(11)通过管道(12)与蓄水槽(21)连通设置,所述管道(12)连通至蓄水槽(21)和过滤箱(11)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滤箱(11)之间通过连通管(13)串联且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13)的高度低于管道(12)的高度,多个所述连通管(13)的高度由绿化带(3)朝向远离路面(2)的方向依次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21)的开口上沿蓄水槽(21)的周向边缘开设有卡接槽(23),所述卡接槽(23)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过滤网(22)的四周边缘卡接至所述卡接槽(2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21)内与蓄水槽(21)的周壁贴合设置有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恩友吴念周艳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林外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