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548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相互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和下模座的上端均设有凹槽,且两个凹槽相互对应,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的一侧均固定有滑块行程调节压块,且两个滑块行程调节压块相互对应,两个滑块行程调节压块的一侧共同安装有冲头组,所述冲头组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上均设有第一豁口,两个第一豁口内均安装有滑块副夹,且两个滑块副夹相互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不方便根据需求调节鼓包位置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在开模时对管材表面造成磨损的问题,避免了管材的浪费,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成本。

A Mould for Pneumatic Reset End Form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
本技术涉及管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
技术介绍
管材就是用于做管件的材料。不同的管件要用不同的管材,管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管件的质量。建筑工程、电厂、化工厂等多用此类管材,有执行标准GB/T5310;用于高压锅炉:有执行标准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有执行标准GB3087;低压锅炉用无缝钢管:有执行标准GB/T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有执行标准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常见材质有合金碳钢、不锈钢(304、316)。目前,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管材的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管材进行鼓包加工时,不方便调节鼓包的位置,同时也会由于开模时对管材造成磨损,从而造成管材无法使用而浪费,不但增加成本,还耗费时间,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下,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相互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包括上模座(8)和下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8)和下模座(3)相互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座(8)的下端和下模座(3)的上端均设有凹槽(15),且两个凹槽(15)相互对应,所述上模座(8)和下模座(3)的一侧均固定有滑块行程调节压块(12),且两个滑块行程调节压块(12)相互对应,两个滑块行程调节压块(12)的一侧共同安装有冲头组(1),所述冲头组(1)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2),所述上模座(8)和下模座(3)上均设有第一豁口(16),两个第一豁口(16)内均安装有滑块副夹(10),且两个滑块副夹(10)相互对应,所述滑块副夹(10)上设有安装槽,且两个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复位端末成型机模具,包括上模座(8)和下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8)和下模座(3)相互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座(8)的下端和下模座(3)的上端均设有凹槽(15),且两个凹槽(15)相互对应,所述上模座(8)和下模座(3)的一侧均固定有滑块行程调节压块(12),且两个滑块行程调节压块(12)相互对应,两个滑块行程调节压块(12)的一侧共同安装有冲头组(1),所述冲头组(1)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杆(2),所述上模座(8)和下模座(3)上均设有第一豁口(16),两个第一豁口(16)内均安装有滑块副夹(10),且两个滑块副夹(10)相互对应,所述滑块副夹(10)上设有安装槽,且两个安装槽均和凹槽(15)相对应,所述固定杆(2)的一端贯穿滑块行程调节压块(12)的侧壁并延伸至安装槽内,所述滑块副夹(10)上贯穿设有滑块导杆(11),所述滑块导杆(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豁口(16)内的一端侧壁上,所述滑块副夹(10)的一侧固定有球面顶杆(14),所述上模座(8)的一侧安装有上压板(9),所述下模座(3)的一侧安装有下压板(4),所述上压板(9)和下压板(4)的一侧均固定有气缸支架(5),所述气缸支架(5)的一侧固定有气缸(6),其中一个气缸(6)的活塞杆贯穿其中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波龙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佳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