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674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属于农业领域,解决了化学药物促进马铃薯块茎愈伤会带来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将橄榄假丝酵母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固体培养基斜面上进行活化,然后用无菌水配制成酵母菌悬浮液;将酵母菌悬浮液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两次培养;将采收的马铃薯块茎冲洗,用次氯酸钠浸泡消毒,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将目标酵母菌悬浮液均匀喷洒到马铃薯块茎伤口表面,自然风干后装入打孔的保鲜袋中进行愈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污染的橄榄假丝酵母来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橄榄假丝酵母不仅对采后病害有生物防治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马铃薯块茎的抗病性。

Callus Promotion of Postharvest Potato Tubers by Candida Oliver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对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马铃薯块茎在采收、运输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伤口,这些伤口将成为有害微生物侵染马铃薯块茎的主要通道。马铃薯块茎能够通过自我愈伤形成愈伤组织,为防止病原物的侵染提供了主要的保护,但是,马铃薯的自然愈伤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不适于愈伤的温度,湿度以及氧浓度下,马铃薯的愈伤会被进一步抑制。尽管已有一些化学药物被报道能够促进马铃薯块茎的愈伤,但是这会伴随着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因此,寻求一种新型无污染的物质加速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是马铃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以解决化学药物促进马铃薯块茎愈伤会带来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橄榄假丝酵母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固体培养基(NYDA)斜面上进行初次活化,将活化好的橄榄假丝酵母用无菌水配制成酵母菌悬浮液;B、将步骤A配制的酵母菌悬浮液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NYDB)中进行培养,将培养好的橄榄假丝酵母重新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NYDB)中进行再培养得到目标酵母菌悬浮液,并调节目标酵母菌悬浮液中酵母的最终浓度为1×106~1×109cells/mL;C、将采收的马铃薯块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次氯酸钠浸泡消毒,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D、将步骤B得到的目标酵母菌悬浮液装至无菌的喷壶中,均匀喷洒到马铃薯块茎伤口表面,等自然风干后装入打孔的聚乙烯保鲜袋中,进行愈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A中,橄榄假丝酵母的活化温度为26~30℃,活化时间为2~3天。优选地,在步骤A中,橄榄假丝酵母的活化温度为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B中,酵母菌悬浮液在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NYDB)中的培养方法如下:在温度为28℃、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培养24h,将培养好的酵母重新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NYDB)中继续在温度为28℃、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再培养48h得到目标酵母菌悬浮液。分两次培养,使其活力最强。优选地,在步骤B中,目标酵母菌悬浮液中酵母最终浓度为1×109cells/mL。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C中,次氯酸钠的体积浓度为1%,浸泡时间为2min,以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且无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D中,马铃薯块茎装入保鲜袋后,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愈伤。避光条件可加快愈伤,且可避免不必要的绿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无污染的生物防治酵母——橄榄假丝酵母来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橄榄假丝酵母不仅对采后病害有生物防治的作用,并且能够诱导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抗性酶活的提高,从而增强马铃薯块茎的抗病性。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马铃薯伤口后可显著降低损伤块茎的失重率并且增强伤口对病原菌的抗性,这与伤口部位软木脂的积累,苯丙烷代谢的增强以及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有关。与现有的化学药物相比,橄榄假丝酵母不会在人体温度(37°C)下生长,也不会产生抗生素,因此对人体无害,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健康环保的促进马铃薯采后愈伤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的失重率对比图;图2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的病情指数对比图;图3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软木脂积累量对比图;图4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对比图;图5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对比图;图6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总酚含量对比图;图7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类黄酮含量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马铃薯采用“大西洋”马铃薯,用刮皮刀刮出大小深度均匀一致的伤口,模拟采后形成的伤口。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橄榄假丝酵母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菌种号:31860。实施例1、将马铃薯块茎按以下步骤处理:A、将橄榄假丝酵母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固体培养基(NYDA)斜面上进行初次活化,活化温度为28℃,活化时间为2天,将活化好的橄榄假丝酵母用无菌水配制成酵母菌悬浮液;B、将步骤A配制的酵母菌悬浮液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NYDB)中,在温度为28℃、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培养24h;将培养好的酵母重新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NYDB)中继续在温度为28℃、转速为220r/min的条件下再培养得到目标酵母菌悬浮液,并调节目标酵母菌悬浮液中酵母的最终浓度为1×109cells/mL;C、将马铃薯块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体积浓度为1%的次氯酸钠浸泡消毒2min,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D、将步骤B得到的酵母悬浮液装至无菌的喷壶中,均匀喷洒到马铃薯块茎伤口表面,等自然风干后装入打孔的聚乙烯保鲜袋(25×40cm,厚度0.02mm)中,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愈伤。对比例1:将马铃薯块茎按以下步骤处理:A、将马铃薯块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体积浓度为1%的次氯酸钠浸泡消毒2min,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B、将无菌水装至无菌的喷壶中,将无菌水均匀喷洒到马铃薯块茎伤口表面,等自然风干后装入打孔的聚乙烯保鲜袋(25×40cm,厚度0.02mm)中,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愈伤。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于第0d、3d、5d、7d、14d、21d、28d时测定失重率和病情指数,观察软木脂的积累,并测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图1示出了橄榄假丝酵母对马铃薯块茎愈伤期间失重率的影响,图中白色柱状代表对比例1,灰色柱状代表实施例1,竖线表示标准误差(±SE),*代表显著性差异(p<0.05)。由图1可以看出,愈伤期间,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的马铃薯块茎的失重率均逐渐升高,但实施例1中的马铃薯块茎失重率显著低于对比例1。第14天时,实施例1比对比例1中的马铃薯块茎失重率低71.4%。图2示出了橄榄假丝酵母对马铃薯块茎愈伤期间病情指数的影响,图中白色柱状代表对比例1,灰色柱状代表实施例1,竖线表示标准误差(±SE),*代表显著性差异(p<0.05)。由图2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的病情指数均随愈伤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实施例1中马铃薯块茎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比例1。第7天时,实施例1比对比例1中的病情指数低45.6%。以上失重率和病情指数的结果表明,橄榄假丝酵母处理有效促进了马铃薯块茎的愈伤。图3示出了橄榄假丝酵母对马铃薯块茎愈伤期间软木脂的影响,由图3可以看出,愈伤期间,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软木脂积累量均逐渐增加,实施例1中的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块茎的软木脂积累量在愈伤的中后期均显著高于对比例1。软木脂积累量差异始于第3天。该结果表明,橄榄假丝酵母有效促进了马铃薯块茎伤口处的木栓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橄榄假丝酵母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固体培养基斜面上进行初次活化,将活化好的橄榄假丝酵母用无菌水配制成酵母菌悬浮液;B、将步骤A配制的酵母菌悬浮液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将培养好的橄榄假丝酵母重新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再培养得到目标酵母菌悬浮液,并调节目标酵母菌悬浮液中酵母的最终浓度为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橄榄假丝酵母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固体培养基斜面上进行初次活化,将活化好的橄榄假丝酵母用无菌水配制成酵母菌悬浮液;B、将步骤A配制的酵母菌悬浮液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将培养好的橄榄假丝酵母重新接种到营养酵母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再培养得到目标酵母菌悬浮液,并调节目标酵母菌悬浮液中酵母的最终浓度为1×106~1×109cells/mL;C、将采收的马铃薯块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次氯酸钠浸泡消毒,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D、将步骤B得到的目标酵母菌悬浮液均匀喷洒到马铃薯块茎伤口表面,等自然风干后装入打孔的保鲜袋中,进行愈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橄榄假丝酵母的活化温度为26~30℃,活化时间为2~3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橄榄假丝酵母促进采后马铃薯块茎的愈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渊毕阳姜红王斌王调兰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