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612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及显示设备。该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屏蔽壳;安装板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安装板安装于屏蔽壳的内侧,屏蔽壳的内壁上设有接地柱,接地柱的远离屏蔽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增大接地柱与安装板接触面积的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件与安装板形成面接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屏蔽壳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屏蔽壳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阻抗,提高屏蔽壳的电磁屏蔽性能,改善传统的点接触不稳定且接地效果不好的情况。

Structure and Display Equipment for Improving EMC Performance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及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EMC屏蔽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即电磁兼容性能)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传统的大屏显示设备在EMC屏蔽结构设计时因成本问题往往将大尺寸后盖设计成柱形接地的方式,即大尺寸后盖与背板等结构之间通过安装柱等结构接触而形成接地。这种结构设计对于EMC屏蔽来说属于点接触,而点接触的地回路接触阻抗比较高,后盖难以很好的实现屏蔽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EMC问题,量产一致性也很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及显示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包括安装板和屏蔽壳;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屏蔽壳的内侧,所述屏蔽壳的内壁上设有接地柱,所述接地柱的远离所述屏蔽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增大所述接地柱与所述安装板接触面积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安装板形成面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接触件设于所述接地柱的远离所述屏蔽壳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接地柱通过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安装板相接触,且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安装板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接地柱的端部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接触件环绕所述接地柱的远离所述屏蔽壳的一端设置,且所述导电接触件的用于与所述安装板相接触的表面与所述接地柱的端面齐平,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接地柱的端部共同与所述安装板相接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接触件为呈片状的导电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接触件、所述接地柱及所述屏蔽壳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所述接地柱与所述屏蔽壳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导电接触件焊接在所述接地柱的端部、或者卡接在所述接地柱的端部、或者通过导电胶层与所述接地柱的端部粘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壳设有贯穿其壳体及所述接地柱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上对应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屏蔽壳与所述安装板通过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螺纹锁紧件锁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接触件也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三安装孔,所述螺纹锁紧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屏蔽壳与所述安装板锁紧在一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至少朝向所述屏蔽壳的一侧表面具有防腐漆层,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防腐漆层形成面接触。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后盖、背板和光源,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所述背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性能的结构中的所述安装板,所述后盖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性能的结构中的所述屏蔽壳,所述背板与所述后盖之间设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性能的结构中的所述接地柱和所述导电接触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的尺寸不小于55英寸。上述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以及采用该结构的显示设备中,屏蔽壳的内壁上设有接地柱,接地柱的远离屏蔽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增大接地柱与安装板接触面积的导电接触件,导电接触件与安装板形成面接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屏蔽壳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屏蔽壳与安装板之间的接触阻抗,提高屏蔽壳的EMC性能,改善传统的点接触不稳定且接地效果不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100:屏蔽壳;110:接地柱;120:导电接触件;102:第一安装孔;200:安装板;300:螺纹锁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10,其包括屏蔽壳100和安装板200。安装板200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如用于安装光源、反光板等结构。屏蔽壳100用于接地形成电磁屏蔽,提高产品的EMC性能。安装板200安装于屏蔽壳100的内侧。屏蔽壳100的内壁上设有接地柱110。在本实施例中,接地柱110的远离屏蔽壳100的一端设有用于增大接地柱110与安装板200接触面积的导电接触件120,导电接触件120与安装板200形成面接触。通过在接地柱110的端部设置导电接触件120,导电接触件120与安装板200形成面接触,这样可以改善传统的接地柱110与安装板200的点接触不稳定且接地效果不好的情况,提高屏蔽壳100与安装板200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屏蔽壳100与安装板200之间的接触阻抗,提高屏蔽壳100的电磁屏蔽性能。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电接触件120设于接地柱110的远离屏蔽壳100的一端的端面上,接地柱110通过导电接触件120与安装板200相接触,且导电接触件120与安装板200的接触面积大于接地柱110的端部面积。更具体地,导电接触件120可以是但不限于呈片状的导电片。导电片可以是金属片,也可以是其他非导电基材表面涂覆导电材料形成,配合表面具有导电材质或由导电材质制作的屏蔽壳100、接地柱110以及安装板200,接地后可以屏蔽内部和外接的电磁信号,提高产品的EMC性能。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接触件120也可以环绕接地柱110的远离屏蔽壳100的一端设置,如可以是一个片状的导电接触件120套设在接地柱110上,也可以是多个片状的导电接触件120围绕接地柱110呈发散状间隔设置等。将导电接触件120的用于与安装板200相接触的表面与接地柱110的端面设置为齐平,导电接触件120与接地柱110的端部就可以共同与安装板200相接触,较之单独的接地柱110与安装板200接触,可以显著提高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电接触件120、接地柱110及屏蔽壳10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这样导电接触件120、接地柱110与屏蔽壳100之间是一个整体,可以降低因界面接触而产生的额外接触电阻,提高量产的一致性。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接地柱110与屏蔽壳10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导电接触件120焊接在接地柱110的端部、或者卡接在接地柱110的端部、或者通过导电胶层与接地柱110的端部粘接。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屏蔽壳100设有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和屏蔽壳;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屏蔽壳的内侧,所述屏蔽壳的内壁上设有接地柱,所述接地柱的远离所述屏蔽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增大所述接地柱与所述安装板接触面积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安装板形成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和屏蔽壳;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屏蔽壳的内侧,所述屏蔽壳的内壁上设有接地柱,所述接地柱的远离所述屏蔽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增大所述接地柱与所述安装板接触面积的导电接触件,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安装板形成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设于所述接地柱的远离所述屏蔽壳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接地柱通过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安装板相接触,且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安装板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接地柱的端部面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环绕所述接地柱的远离所述屏蔽壳的一端设置,且所述导电接触件的用于与所述安装板相接触的表面与所述接地柱的端面齐平,所述导电接触件与所述接地柱的端部共同与所述安装板相接触。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为呈片状的导电片。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结构件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接触件、所述接地柱及所述屏蔽壳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所述接地柱与所述屏蔽壳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导电接触件焊接在所述接地柱的端部、或者卡接在所述接地柱的端部、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