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浩宇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49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挡板、按钮、第一隔板、滑槽、连接杆、弹簧、第二隔板、导电块、凸块和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挡板的设计使其在不用的时候能够将插孔挡住,防止他人意外基础到插孔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只需通过按动按钮即可让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滑槽向内侧移动,简单方便,且开口能够让挡板将已经插进插孔的插头卡合在插孔内,防止插头松动,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A New Safety Socket Against Electric Sh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是我们日常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电气设备,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电源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现有的家用插座的火线、零线及地线都是一直处于接通状态的,而婴幼儿或者儿童常常会由于好奇,会然后将自己的手指或者其他物品直接插入到插座上的插孔中去,盲人或者老人会意外接触到插座的插孔,这样就会非常危险,轻则遭到电击,重则有生命危险,安全隐患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用于解决现有的插座容易接触到插孔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挡板、按钮、第一隔板、滑槽、连接杆、弹簧、第二隔板、导电块、凸块和开口,所述插座本体的表面中心竖直开有第一插孔,所述插座本体的表面左右两侧均竖直开有两组第二插孔,左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与右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呈对称分布,每组所述第二插孔的下方均设有挡板,所述插座本体的内腔底部设有四组导电块,所述插座本体的左右两侧表面上方均设有两组按钮,所述插座本体内腔的中心水平平行设有两组第一隔板,两组所述第一隔板的外侧中心与插座本体内腔的前后内壁之间均竖直设有第二隔板,两组所述第一隔板的外侧表面上方和插座本体内腔的前后内壁上方均设有滑槽,所述挡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凸块,所述挡板的表面外侧中心均设有开口,所述挡板的外侧表面前后两端均水平设有连接杆,其中两组所述凸块均与滑槽滑动连接,每组所述挡板与第二隔板表面之间设有弹簧,四组所述凸块的外壁与四组按钮的内壁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隔板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插孔的长度;优选的,四组所述导电块分别位于四组第二插孔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不短于挡板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内壁设有防滑磨砂层。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挡板的设计使其在不用的时候能够将插孔挡住,防止他人意外基础到插孔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问题,另外本技术的只需通过按动按钮即可让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滑槽向内侧移动,简单方便,且开口能够让挡板将已经插进插孔的插头卡合在插孔内,防止插头松动,使本技术的安全性得到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表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挡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插座本体,2、第一插孔,3、第二插孔,4、挡板,5、按钮,6、第一隔板,7、滑槽,8、连接杆,9、弹簧,10、第二隔板,11、导电块,12、凸块,13、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看图1-3: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包括插座本体1、第一插孔2、第二插孔3、挡板4、按钮5、第一隔板6、滑槽7、连接杆8、弹簧9、第二隔板10、导电块11、凸块12和开口13,所述插座本体1的表面中心竖直开有第一插孔2,所述插座本体1的表面左右两侧均竖直开有两组第二插孔3,左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3与右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3呈对称分布,每组所述第二插孔3的下方均设有挡板4,所述插座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四组导电块11,四组所述导电块11分别位于四组第二插孔3的正下方,所述插座本体1的左右两侧表面上方均设有两组按钮5,所述插座本体1内腔的中心水平平行设有两组第一隔板6,两组所述第一隔板6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插孔2的长度,两组所述第一隔板6的外侧中心与插座本体1内腔的前后内壁之间均竖直设有第二隔板10,两组所述第一隔板6的外侧表面上方和插座本体1内腔的前后内壁上方均设有滑槽7,所述挡板4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凸块12,所述挡板4的表面外侧中心均设有开口13,所述开口13的内壁设有防滑磨砂层,所述挡板4的外侧表面前后两端均水平设有连接杆8,其中两组所述凸块12均与滑槽7滑动连接,每组所述挡板4与第二隔板10表面之间设有弹簧9,四组所述凸块12的外壁与四组按钮5的内壁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8的长度不短于挡板4的长度。当需要将插头插进插孔内时,只需按动按钮5,挡板4即可沿着滑槽7向第二隔板10所在的位置水平移动,再向第二插孔3内插进插头让插头与导电块11接触,然后松开按钮5,挡板4会在弹簧9的作用下恢复到原先的位置,此时插头会卡合在开口13内;当本技术不用的时候,按动按钮5,然后向外拔出插头,然后松开按钮5,此时挡板4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将第二插孔3堵住。本技术通过挡板的设计使其在不用的时候能够将插孔挡住,防止他人意外基础到插孔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问题,另外本技术的只需通过按动按钮即可让挡板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滑槽向内侧移动,简单方便,且开口能够让挡板将已经插进插孔的插头卡合在插孔内,防止插头松动,使本技术的安全性得到提升。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1)、第一插孔(2)、第二插孔(3)、挡板(4)、按钮(5)、第一隔板(6)、滑槽(7)、连接杆(8)、弹簧(9)、第二隔板(10)、导电块(11)、凸块(12)和开口(13),所述插座本体(1)的表面中心竖直开有第一插孔(2),所述插座本体(1)的表面左右两侧均竖直开有两组第二插孔(3),左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3)与右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3)呈对称分布,每组所述第二插孔(3)的下方均设有挡板(4),所述插座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四组导电块(11),所述插座本体(1)的左右两侧表面上方均设有两组按钮(5),所述插座本体(1)内腔的中心水平平行设有两组第一隔板(6),两组所述第一隔板(6)的外侧中心与插座本体(1)内腔的前后内壁之间均竖直设有第二隔板(10),两组所述第一隔板(6)的外侧表面上方和插座本体(1)内腔的前后内壁上方均设有滑槽(7),所述挡板(4)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凸块(12),所述挡板(4)的表面外侧中心均设有开口(13),所述挡板(4)的外侧表面前后两端均水平设有连接杆(8),其中两组所述凸块(12)均与滑槽(7)滑动连接,每组所述挡板(4)与第二隔板(10)表面之间设有弹簧(9),四组所述凸块(12)的外壁与四组按钮(5)的内壁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触电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1)、第一插孔(2)、第二插孔(3)、挡板(4)、按钮(5)、第一隔板(6)、滑槽(7)、连接杆(8)、弹簧(9)、第二隔板(10)、导电块(11)、凸块(12)和开口(13),所述插座本体(1)的表面中心竖直开有第一插孔(2),所述插座本体(1)的表面左右两侧均竖直开有两组第二插孔(3),左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3)与右侧两组所述第二插孔(3)呈对称分布,每组所述第二插孔(3)的下方均设有挡板(4),所述插座本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四组导电块(11),所述插座本体(1)的左右两侧表面上方均设有两组按钮(5),所述插座本体(1)内腔的中心水平平行设有两组第一隔板(6),两组所述第一隔板(6)的外侧中心与插座本体(1)内腔的前后内壁之间均竖直设有第二隔板(10),两组所述第一隔板(6)的外侧表面上方和插座本体(1)内腔的前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叶浩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