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617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包括蒸压釜、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储水部,蒸压釜与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第二换热部热侧与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第一换热部降温后利用第二换热部获取冷凝水,储水部与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以获取作为热能使用的热水,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储水部与第一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板式换热器,可对蒸压釜排出的废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可利用的热能,环保节能,避免热能浪费,换热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有效地避免了水结垢及水垢堵塞。

Exhaust steam condensation heat recovery system of autocla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回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蒸压釜对加气混凝土砌块、多层复合板等建筑材料进行防腐蒸养,主要是使板材免受虫、菌等生物体侵蚀,延长板材的使用寿命和降低消耗。在对板材进行防腐蒸养时,一般蒸压釜使用0.8~1.0MPa的蒸汽作为热源,多个蒸压釜蒸汽轮流保压蒸养。最后一个釜出来的排汽以蒸汽为主,排汽温度至少有140℃,但传统的用蒸压釜进行蒸养后都是不经过热回收处理就直接排放蒸汽,造成热能资源浪费,且这样直接排放蒸汽很容易因为水硬度较高产生水垢造成排汽堵塞、排汽时夹带异味气体。基于此,为了实现对蒸压釜排汽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排汽热能浪费及水垢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排汽进行热回收的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解决蒸压釜排汽热能浪费及水垢堵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包括蒸压釜、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储水部,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热侧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所述第一换热部降温后利用所述第二换热部获取冷凝水,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以获取作为热能使用的热水,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利用板式换热器对对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排汽热能浪费,同时在换热器冷侧采用软水循环换热以解决水垢堵塞的问题。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换热部、水塔,所述第二换热部冷侧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第三换热部冷侧与所述水塔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所述水塔连接的所述第三换热部散热,所述第三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采用第二换热部将已经由第一换热部降温的蒸压釜蒸汽进一步降温成冷凝水,第二换热部的板式换热器需要通过与水塔连接的第三换热部的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降温。优选的,在35-40℃温度区间内所述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所述水塔连接换热的所述第三换热部进行散热,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蒸压釜排出的蒸汽利用与第一换热部热侧进口连接的第二换热部变成冷凝水,第二换热部冷侧进口与第三换热部热侧出口连接,第二换热部冷侧出口与第三换热部热侧进口连接,第三换热部冷侧进口与水塔出水口连接,第三换热部冷侧出口与水塔入水口连接,在35-40℃温度区间内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水塔连接换热的第三换热部进行散热,第三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水在50-60℃温度区间内结垢最严重,选择35-40℃的温度区间,能够有效避免生成过多会造成堵塞的水垢。优选的,还包括锅炉、第四换热部,所述锅炉与所述第四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热侧连接换热,所述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所述第四换热部换热变成冷凝水,所述第四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第四换热部将外加常温补水换热后传送至所述锅炉产蒸汽。板式换热器冷侧与锅炉入口连接换热,常温约20℃的补水排到板式换热器冷侧进口,换热后常温水获得90℃的热水,由板式换热器冷侧出口传送至锅炉,直接进入炉膛产蒸汽。优选的,还包括冷凝罐,所述第二换热部热侧出口与所述冷凝罐连接以传送冷凝水,所述第四换热部热侧出口与所述冷凝罐连接以传送冷凝水。冷凝罐储水,对冷凝水集中处理。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储水部出水口连接的节能部,所述储水部为所述节能部提供热能,所述节能部包括制冷部和采暖部,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进口连接使蒸汽降温,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以储蓄热水,所述制冷部与所述储水部出水口连接以制冷,所述采暖部热侧进口与所述储水部出水口连接以采暖。将蒸压釜排出的蒸汽运用到制冷、采暖设备中,有效地利用蒸汽热能,减少热能资源浪费,节能环保。优选的,所述采暖部热侧连接所述储水部以利用所述储水部热水获取热源,外界流体利用所述采暖部冷侧换热。优选的,所述制冷部为溴化锂制冷机。优选的,所述采暖部利用风机盘管进行采暖。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蒸压釜与第一换热部连接,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过第一换热部降温,第二换热部热侧与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使降温后的蒸汽利用第二换热部获取冷凝水,储水部与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使储水部的水升温获得提供热能的热水,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热效率较高,可对蒸压釜排出的废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可利用的热能,扩大热能利用范围,提高热能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储水部与第一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板式换热器冷侧采用软水循环有效地避免了水结垢及水垢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00、蒸压釜;201、第一换热部;202、储水部;203、节能部;2031、制冷部;2032、采暖部;301、第二换热部;302、第三换热部;303、水塔;304、补水箱;401、第四换热部;402、锅炉;500、冷凝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包括蒸压釜100、第一换热部201、储水部202、节能部203(节能部203包括制冷部2031、采暖部2032)、第二换热部301、第三换热部302、水塔303、补水箱304、第四换热部401、锅炉402、冷凝罐500。其中,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第四换热部为板式换热器,即分别为第一板换(第一换热部201)、第二板换(第二换热部301)、第三板换(第三换热部302)、第四板换(第四换热部401),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第三换热部、第四换热部的冷侧进/出口、热侧进/出口分别为换热器冷介质进/出口和热介质进/出口。储水部202采用水箱等储水装置,制冷部2031为溴化锂制冷机,采暖部2032为采暖用板式换热器(即采暖用板换),利用风机盘管进行采暖,水塔303为冷却水塔。换热器采用可拆板式结构,占地面积小,设备维护简单且投入的成本低。板式换热器热效率较高,可对蒸压釜排出的废汽进行回收并转换为可利用的热能,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扩大热能利用范围,提高热能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最大化地节能减耗。本实施例中所提“软水”指不含或含极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普通的水中含有钙、镁离子,水在升温的时候钙镁离子会变成碳酸钙、碳酸镁,也即是水垢,水垢产生最严重的温度区间为50-60℃,软水中不含或只含有极少的钙、镁离子。)除了与水塔303连接的第三换热部302的板式换热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冷侧皆使用软水循环换热,水塔303中用于换热的水可以不为软水,可以是适用于实际应用范围内相对于软水水硬度较高的水。在板换冷侧采用闭式软水,避免因水结垢导致的设备堵塞及高清洗频率的问题,有效降低后期设备及热回收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成本。本实施例所提“旁通管”,从主管道分一小支管将热量引到使用点。如图1所示,本技术蒸压釜100冷凝热回收系统的较佳实施例为:蒸汽从蒸压釜100的排气口排出,排汽分为两路,一路为主管道,一路为支管道,采用水管实现相互连接。主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压釜、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储水部,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热侧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所述第一换热部降温后利用所述第二换热部获取冷凝水,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以获取作为热能使用的热水,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压釜、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储水部,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热侧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蒸压釜排出的蒸汽经所述第一换热部降温后利用所述第二换热部获取冷凝水,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以获取作为热能使用的热水,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第二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储水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换热部、水塔,所述第二换热部冷侧与所述第三换热部热侧连接,所述第三换热部冷侧与所述水塔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所述水塔连接的所述第三换热部散热,所述第三换热部采用板式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35-40℃温度区间内所述第二换热部利用与所述水塔连接换热的所述第三换热部进行散热,所述第三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冷侧利用软水循环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压釜排汽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炉、第四换热部,所述锅炉与所述第四换热部冷侧连接换热,所述蒸压釜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欣庞秋军袁倩学陶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赛唯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