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铭振专利>正文

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98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该定位器至少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基准端的本体,该本体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插置槽孔,且于该插置槽孔处形成有焊合部,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suspension and wire-drawing loc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
本技术关于一种定位器;特别关于一种能使定位器具有夹持钢钉暨拆卸后再行重复利用的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泥墙面施工用的“吊、拉线定位器构造”,其主要由一可挠性材质的长条棒加以弯折一体成型所制成,其本体的一端被弯折形成一钩形状的穿伸部,而再往前至适当处另弯折环设交会形成有定位部,且由该定位部往后延伸形成一平直的基准端,以利钢钉穿入该穿伸部及该定位部后,再利用敲击方式使该钢钉能钉入至水泥墙面内,且使得该钢钉钉头能压迫于该定位器的顶表面处,而使得该定位器能固定于水泥墙面处,进而达到扳动调整该基准端的位置来供绑线进行基准校对之用。由于市售的钢钉与上述该定位器分属于不同供应厂商所制,且基于施工者的操作之便,该定位器更是将其上的“穿伸部”的最小尺寸及“定位部”的最小尺寸均设计为大于该钢钉钉身的直径,以便于钢钉能轻易穿入至该定位器的“穿伸部”及“定位部”内;因此,当欲进行定位施工时,施工者必须将敲击钢钉钉身完全钉入至粗胚水泥墙内或是使其钉头确实压迫于“穿伸部”及“定位部”的顶表面后,方能达到将定位器确实固定于粗胚的水泥墙墙面处,而开始进行基准校对的工作;如此一来,其不但会造成施工者必须耗费较多的体力进行敲击之外,同时,也需耗费较长的时间将钉身完全钉入至粗胚水泥墙内的钉合固定作业,而造成其人力施工工期无法缩短,进而造成工作效率无法提升及人力成本无法降低,此为其一大困扰。承如上述,当基准校对完成后,即可将剪断该基准端,如此一来,其不但会使该基准端散落于施工现场的四处,而造成施工场地的危险性提高的缺失外,同时,该定位器及其钢钉的数量仅能作一次性使用,而无法再被重复利用,且必须重新大量添购新的定位器及钢钉,而大大地增加其重新添购的成本,此为其再一大困扰。为降低其重新添购的成本,则必须在基准校对完成后,就必须先轮流敲击定位器的基准端的左右侧暨其上下侧,直至已位于该定位器的穿伸部及定位部处的钢钉钉头被往上移动至钢钉钉身长度的约3/4至4/5的长度后,方能捉住基准端暨再用力往上扳动该定位器,使该定位器能完全与粗胚水泥墙分开,如此一来,其虽能使少部分的定位器被再次使用,但是,在敲击定位器的基准端的过程中,也会造成该基准端断裂,而必须利用拔钉器进行拔钉,以致使该定位器及钢钉均仅能作一次性使用,而无法再被重复利用,而大大地增加其重新添购的成本,同时,在拔起该定位器之初的钢钉则完全被四处甩飞(即钢钉与穿伸部、定位部间保持松配合),而大大地提升施工场地的危险性及意外事故的发生,此为其另一大困扰。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使施工场域更加安全,而能克服现有拆卸时的钢钉到处飞散掉落分布的问题外,同时,亦能使拆卸后的定位器得以再重复利用的功效乃为业者亟需努力的一大课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乃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现有的吊、拉线定位器构造的缺失,本专利技术人以从事此类产品制造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的吊、拉线定位器构造改良,期能嘉惠所有的消费者及制造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使施工场域更加安全,能克服现有拆卸时的钢钉到处飞散掉落分布的问题,同时,亦能使拆卸后的定位器得以再重复利用的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本技术的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的主要内容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至少一个以上的基准端的本体适当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插置槽孔,且于该插置槽孔处形成有焊合部,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优选地,该本体由一可挠性延展变形材质的长条棒加以弯折一体成型所制成的,且于弯折所形成有该插置槽孔的交会处焊接有焊合部,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优选地,该本体由一可挠性延展变形材质的长条棒加以弯折一体成型所制成的,且于弯折所形成有该插置槽孔的相邻接处焊接有至少二个以上的焊合部,以使其形成至少二个以上的该插置槽孔,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上述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优选地,该本体至少包括由具有基准端的第一杆件、并排于该第一杆件侧方处的第二杆件、以及焊接连结于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相邻接处的焊合部,以致使该第二杆件能紧密结合固定于第一杆件处,且使该第一、二杆件及该焊合部间形成有插置槽孔,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优选地,该第一杆件及第二杆件由一可挠性延展变形材质的长条棒所制成的。优选地,该第二杆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基准部,且该第二基准部能随施力方向而改变其扳动调整的角度。优选地,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的最小尺寸必须小于欲钉入粗胚水泥墙内的钢钉钉身的直径,以致使被钉入的该钢钉钉身会被该插置槽孔所夹持。并在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的最小尺寸必须小于欲钉入水泥内的钢钉钉身的直径,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且能使欲钉入的钢钉会被该插置槽孔所夹持;如此一来,其不但能使钢钉钉身被局部钉入至粗胚水泥墙内,就可以使该定位器被确实的固定,而使其具有省力省时的快速固定安装作业,以大大地提升其工作效率及缩短工期及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也能更省力快速地进行拆卸拔起作业,且使拆卸后的定位器具有夹持钢钉暨减少钢钉被拔出而甩飞四处散落的问题,以大大地增加施工场地的安全性暨降低意外发生的机会;另,将拆卸后具有夹持钢钉的定位器直接移转至另一欲进行基准校对的粗胚水泥墙面处安装使用,而达到具有重复再利用的作用,进而降低其重新添购定位器的成本,此为其进步性的主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应用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平面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钢钉被钉入夹持时的立体组合状态图。图4为图1施工于粗胚水泥墙时的立体组合状态图。图5为图4于拆卸时的立体组合状态图。图6为图1施工于粗胚水泥墙时的再一平面组合状态图。图7为图1施工于粗胚水泥楼梯时的平面组合状态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本体10第一杆件100基准端105基准端11第二杆件115第二基准部12焊合部13插置槽孔2钢钉20钉头21钉身22钉锥3粗胚水泥墙3’粗胚水泥墙面3”楼梯墙面4基准线4H1最小尺寸H2直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至少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基准端100的本体1,该本体1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插置槽孔13,且于该插置槽孔13处形成有焊合部12,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13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且在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13的最小尺寸H1必须小于欲钉入粗胚水泥墙3内的钢钉2钉身21的直径H2,以致使被钉入的钢钉2钉身21能确实被该插置槽孔13所夹持;而上述的该本体1由一可挠性延展变形材质的长条棒加以弯折一体成型所制成的,且于弯折所形成有该插置槽孔13的交会处焊接有焊合部12、或于弯折所形成有该插置槽孔13的相邻接处焊接有至少二个以上的焊合部12,以使其形成至少二个以上的不同形状的该插置槽孔13(如图1、2);而上述的基准端100呈笔直状为最佳,且也能于该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器至少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基准端的本体,该本体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插置槽孔,且于该插置槽孔处形成有焊合部,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器至少包括: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基准端的本体,该本体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插置槽孔,且于该插置槽孔处形成有焊合部,以使作为未施工使用前的该插置槽孔所能围绕区域范围是固定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由一可挠性延展变形材质的长条棒加以弯折一体成型所制成的,且于弯折所形成有该插置槽孔的交会处焊接有焊合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由一可挠性延展变形材质的长条棒加以弯折一体成型所制成的,且于弯折所形成有该插置槽孔的相邻接处焊接有至少二个以上的焊合部,以使其形成至少二个以上的该插置槽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改良的吊、拉线定位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铭振
申请(专利权)人:胡铭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