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家宇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及整体现浇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954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及整体现浇式建筑,高强度抗震墙包括混凝土墙体以及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墙体内的多个桁架立柱和多根横向钢筋;多个所述桁架立柱规格一致,且相互平行,并等间距间隔的排成一排;所述桁架立柱均包括两根竖向钢筋和第一连接筋,两根所述桁架立柱均竖直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筋设置在两根所述竖向钢筋之间,并分别与两根所述竖向钢筋焊接固定;多根所述横向钢筋分别水平贯穿所有的所述桁架立柱。优点:建造工期短、工序简单,成本低、节能环保、整体结构强度高、抗震性能好。

A High Strength Seismic Wall and Integral Cast-in-situ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及整体现浇式建筑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及整体现浇式建筑。
技术介绍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正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时代,城市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不仅给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传统的房屋建造技术因生产效率低、建造周期长、材料消耗多、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住房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业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因此,应改变思路和观念,研究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施工模式,使其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现有建筑存在以下问题及缺陷:1)钢材用量大,含钢量较高,抗震性能不佳;2)使用大量的木材模板,工人用工多且成本较高;3)生产效率低,建造周期长;4)施工难度高,劳动强度大;5)工程造价高,且质量通病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及整体现浇式建筑,解决了现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包括混凝土墙体以及预埋在上述混凝土墙体内的多个桁架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体(1)以及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墙体(1)内的多个桁架立柱(2)和多根横向钢筋(3);多个所述桁架立柱(2)规格一致,且相互平行,并等间距间隔的排成一排;所述桁架立柱(2)均包括两根竖向钢筋(21)和第一连接筋(22),两根所述桁架立柱(2)均竖直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筋(22)设置在两根所述竖向钢筋(21)之间,并分别与两根所述竖向钢筋(21)焊接固定;多根所述横向钢筋(3)分别水平贯穿所有的所述桁架立柱(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体(1)以及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墙体(1)内的多个桁架立柱(2)和多根横向钢筋(3);多个所述桁架立柱(2)规格一致,且相互平行,并等间距间隔的排成一排;所述桁架立柱(2)均包括两根竖向钢筋(21)和第一连接筋(22),两根所述桁架立柱(2)均竖直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筋(22)设置在两根所述竖向钢筋(21)之间,并分别与两根所述竖向钢筋(21)焊接固定;多根所述横向钢筋(3)分别水平贯穿所有的所述桁架立柱(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抗震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筋(22)为连续的弯折状,并设置在两根所述竖向钢筋(2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筋(22)两侧的顶点分别与两根所述竖向钢筋(21)焊接固定,所述横向钢筋(3)搁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筋(22)两侧顶点与对应的所述竖向钢筋(21)焊接处的上端。3.一种整体现浇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面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抗震墙和桁架楼板(4);若干面所述高强度抗震墙共同围合形成墙体;所述桁架楼板(4)包括桁架(41)、砖块(42)和混凝土层(43);所述桁架(41)设有多根,且分别水平并列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墙体内,且所述桁架(4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相对两侧的两面所述高强度抗震墙的内侧上端相连;所述砖块(42)设有多个,并分别连续卡设在相邻两根所述桁架(41)之间,且所述砖块(42)的底端与所述桁架(41)的底端齐平;多个所述砖块(42)和多根所述桁架(41)共同形成基层架板;所述混凝土层(43)设置在所述基层架板的上方,并与所述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宇
申请(专利权)人:刘家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