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明雷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594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渗管,排水管,新建雨水口,溢流管,现状雨水口,现状雨水连接管,现状雨水管道,现状雨水检查井和沉泥检查井;所述渗管穿设若干渗孔,所述渗管铺设于人行道下方,所述新建雨水口和所述现状雨水口设置于车行道表面,所述新建雨水口位于所述现状雨水口上游,所述现状雨水口被盖板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在增加人行道控水能力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车行道的排水能力,还可避免水道被泥沙淤塞。

A Road Rain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城市广场、立交桥、停车场等等,市区内的裸露土地越来越少,一旦下起雨来,雨水很难渗入地下。遇到大雨、暴雨,雨水来不及通过下水道流走,就形成径流,汇积成了了积水,特别是在市区内地势比较低的地区。虽然现在许多现代化城市、包括我国新建的不少城市都有比较现代化的排水和下水管道系统,但遇到降雨量过大时,仍然会发生排水不及形成积水,同样的情况国外许多现代化的都市也难以避免。对于城市积水的形成,下水管道淤塞也是重要的诱因,部分路面垃圾泥沙过多,导致降水时管道堵塞,排水不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在增加人行道控水能力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车行道的排水能力,还可避免水道被泥沙淤塞。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渗管,排水管,新建雨水口,溢流管,现状雨水口,现状雨水连接管,现状雨水管道,现状雨水检查井和沉泥检查井;所述渗管穿设若干渗孔,所述渗管铺设于人行道下方,所述新建雨水口和所述现状雨水口设置于车行道表面,所述新建雨水口位于所述现状雨水口上游,所述现状雨水口被盖板封堵;所述新建雨水口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渗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渗管连接处设置所述沉泥检查井;所述新建雨水口的水道中部侧壁设置所述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现状雨水口的水道中部侧壁;所述现状雨水口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与所述现状雨水管道连接;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与所述现状雨水管道连接处设置所述现状雨水检查井;所述渗管和所述现状雨水管道均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人行道为透水人行道,所述车行道表面铺设沥青罩面,所述人行道表面高度高于所述车行道表面;所述人行道与所述车行道之间设置路缘石。进一步地,所述现状雨水口的盖板上表面覆盖沥青罩面。进一步地,所述新建雨水口正下方设置截污筐。进一步地,所述新建雨水口为偏沟式单篦雨水口或者偏沟式双篦雨水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道路雨水处理系统设置人行道为透水人行道,雨水直接透至人行道以下,防止人行道积水湿滑。本技术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在增加人行道控水能力的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车行道的排水能力,还可避免水道被泥沙淤塞。本技术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将现状雨水口封堵,在上游设置一座新建雨水口,在人行道下铺设渗管,雨水量少的时候仅通过排水管和渗管即可完成雨水排水和排泥沙工作;雨水量大或者渗管水量满载时,依旧可以通过该道路雨水处理系统进行排水,新建雨水口的水道内雨水通过溢流管排至现状雨水口水道内,再通过现状雨水连接管和现状雨水管道排出;由于溢流管高度较高,泥沙被截留至新建雨水口水道内,不会进入现状雨水口的水道内,避免引发管道泥沙淤堵。本技术道路雨水处理系统设置现状雨水检查井和沉泥检查井,便于定期检查雨水淤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A视角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中B视角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包括渗管1,排水管3,新建雨水口4,溢流管5,现状雨水口6,现状雨水连接管7,现状雨水管道8,现状雨水检查井9和沉泥检查井10。所述渗管1穿设若干渗孔2,所述渗管1铺设于人行道11下方,所述新建雨水口4和所述现状雨水口6设置于车行道13表面,所述新建雨水口4位于所述现状雨水口6上游,所述现状雨水口6被盖板封堵;所述新建雨水口4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连接所述渗管1,所述排水管3与所述渗管1连接处设置所述沉泥检查井10;所述新建雨水口4的水道中部侧壁设置所述溢流管5,所述溢流管5连通所述现状雨水口6的水道中部侧壁;所述现状雨水口6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7,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7与所述现状雨水管道8连接;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7与所述现状雨水管道8连接处设置所述现状雨水检查井9;所述渗管1和所述现状雨水管道8均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有效分担市政排水压力。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人行道11为透水人行道,所述车行道13表面铺设沥青罩面,所述人行道11表面高度高于所述车行道13表面;所述人行道11与所述车行道13之间设置路缘石12。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现状雨水口6的盖板上表面覆盖沥青罩面,确保完全封堵,同时与路面外观保持一致。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新建雨水口4正下方设置截污筐14,避免雨水中夹带的大块污物落入新建雨水口的水道内。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新建雨水口4为偏沟式单篦雨水口或者偏沟式双篦雨水口。工作过程:降雨时,雨水一部分透至人行道11以下;另一部分落入新建雨水口4,经由截污筐14过滤杂物,之后落入新建雨水口4的水道中,然后通过新建雨水口4的水道底部的排水管3流入沉泥检查井10和渗管1内,通过渗管1渗出或者市政排水系统排走。排水管3可将沉泥一并排出,防止泥沙淤塞新建雨水口4的水道。当渗管1内蓄满水或者雨水强度较大时,超标雨水经由新建雨水口4的水道中部侧壁的溢流管5流入现状雨水口6水道内,然后通过现状雨水口6水道底部的现状雨水连接管7流入到现状雨水检查井9和现状雨水管道8内,再通过市政排水系统排走。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管,排水管,新建雨水口,溢流管,现状雨水口,现状雨水连接管,现状雨水管道,现状雨水检查井和沉泥检查井;所述渗管穿设若干渗孔,所述渗管铺设于人行道下方,所述新建雨水口和所述现状雨水口设置于车行道表面,所述新建雨水口位于所述现状雨水口上游,所述现状雨水口被盖板封堵;所述新建雨水口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渗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渗管连接处设置所述沉泥检查井;所述新建雨水口的水道中部侧壁设置所述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现状雨水口的水道中部侧壁;所述现状雨水口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与所述现状雨水管道连接;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与所述现状雨水管道连接处设置所述现状雨水检查井;所述渗管和所述现状雨水管道均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管,排水管,新建雨水口,溢流管,现状雨水口,现状雨水连接管,现状雨水管道,现状雨水检查井和沉泥检查井;所述渗管穿设若干渗孔,所述渗管铺设于人行道下方,所述新建雨水口和所述现状雨水口设置于车行道表面,所述新建雨水口位于所述现状雨水口上游,所述现状雨水口被盖板封堵;所述新建雨水口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渗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渗管连接处设置所述沉泥检查井;所述新建雨水口的水道中部侧壁设置所述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现状雨水口的水道中部侧壁;所述现状雨水口的水道底部设置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所述现状雨水连接管与所述现状雨水管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明雷苏娟高清波王亮姚丹孟杰蒋磊候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段明雷苏娟高清波王亮姚丹孟杰蒋磊候亚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