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45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防漏液装置包括转接头和通过所述转接头衔接固定的循环液管以及用于承接漏液的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套设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套管的设置,实现了水电分离,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Leakage-proof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适应于在液冷散热系统中的防漏液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液冷散热装置均由液冷循环系统和冷却系统两部分组成,冷却装置内含有水泵,水经冷却系统送向液冷循环系统进行热交换,完成热交换的水再返回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从而形成换热内循环。在液冷散热装置中,由于水管衔接处接头和水管材质不同、膨胀系数不同,容易导致漏水,而需要散热的设备通常是带电作业状态,因此当水滴到设备表面,进入带电部件,将影响系统绝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漏水进入带电部件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漏液装置,包括转接头和通过所述转接头衔接固定的循环液管以及用于承接漏液的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套设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优选的,所述防漏液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卡箍,所述卡箍设置在所述套管两侧实现所述套管的密封。优选的,所述套管相较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套管的低处设置有导流孔,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滴漏的液体通过所述导流孔排出。优选的,所述防漏液装置还包括用于排液的导流管和承接容器,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导流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承接容器相连。优选的,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用于吸收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滴漏的液体的吸水材料。优选的,所述吸水材料充填在所述套管内或涂布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循环液管用于连接散热装置,在所述循环液管中循环流动供散热装置散热用的循环液。优选的,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循环液管的底部,所述套管为沟渠状结构,用于引流所述循环液管与所述转接头的连接处的漏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系统,包括散热装置和如上所述的防漏液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通过所述循环液管相连通的液冷板和冷却装置。优选的,所述液冷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储存循环液的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内设置有用于监测循环液储存容量的液位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主控芯片,通过主控芯片控制的电源模块,当所述液位传感器监测到储液容器中的循环液容量小于一特定值时,会向所述主控芯片发出反馈信号,主控芯片根据该反馈信号报警控制电源模块停止供电。优选的,所述循环液管外均套设所述套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防漏液装置包括转接头和通过所述转接头衔接固定的循环液管以及用于承接漏液的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套设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本专利技术通过套管的设置,实现了水电分离,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防漏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散热系统的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散热系统液位传感器监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防漏液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漏水,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防漏液装置,应用于散热系统,尤其是应用于水或冷却液等通过液体的热循环来进行散热的液冷散热系统中。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防漏液装置包括散热装置和用于避免漏液的套管,散热装置中包括通过转接头衔接固定的循环液管,散热装置作为散热系统中的一部分,是散热系统中产生漏水导致安全隐患的主要来源,套管至少套设转接头与循环液管的衔接处并密封转接头与循环液管的衔接处。这样,即使转接头与循环液管由于衔接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漏水,也不会直接与电子设备接触而产生安全隐患。进一步的,套管上设置排水装置和吸水装置,将套管内收集到的衔接处滴漏的液体排出或吸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防漏液装置包括散热装置和套管3,其中散热装置包括转接头1和循环液管2,转接头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段循环液管2,用于实现循环液管2的衔接,构成整个散热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其中循环液管2包括插入转接头的金属管21和抵接在转接头1上并与金属管21连通并套设在一起,实现循环液的循环的塑料管22,金属管21和塑料管22之间通过第一卡箍23固定。在工作状态下,循环液经过循环液管2流经转接头再次进入循环液管,其中转接头1与循环液管2的衔接处则容易滴漏循环液。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管3为一段筒状结构,套设在转接头1与循环液管2的衔接处,并形成一个密封转接头1与循环液管2的衔接处的密封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管3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箍4,两第二卡箍用于收紧固定套管,使得两第二卡箍4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结构,以避免滴漏的循环液漏出与电路接触产生安全隐患。当然,这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密封方式,二卡箍4的数量也并不限于此,只要实现转接头1与循环液管2的衔接处的密封,即是可以实施的。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套管3延长,优选的,可以将套管3套设在整个循环液管2的外周,即将循环液管2与转接头1均通过套管3包裹起来,这样,可以实现散热装置整体的密封,从而实现了水电分离,避免了安全隐患,也是可以实施的。优选的,也可以通过设置第二卡箍实现进一步的固定,提高产品固定的可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管3为相较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即套管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套管3的低处设置有导流孔,由于受到重力影响,转接头1与循环液管2的衔接处滴漏的液体会向低处一端流动,并最终通过导流孔排出。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防漏液装置还包括用于排液的导流管5和承接容器6,导流管5一端与导流孔相连,另一端与承接容器6相连。当转接头1与循环液管2的衔接处滴漏的液体流到导流孔后会随着导流管5排到承接容器6上进一步进行回收或处理。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方式的散热系统,其为如上所述的防漏液装置的应用,其中散热装置包括通过循环液管2相连通的液冷板和冷却装置,循环液管2内装有循环液,具体的,为冷却液,冷却液在循环液管内循环供散热系统的能量转换,循环液管2通过转接头衔接固定,在衔接处采用的结构如上文详述。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散热系统的液冷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储存循环液的储液容器7,储液容器7内设置有用于监测循环液储存容量的液位传感器。这是为了防止因循环液在循环液管的衔接处滴漏损失过多,机器进入干烧状态,损坏机器。在理想工作情况下,散热系统是一个液体循环的装置,因此储液容器7内的页面不会发生变化,为固定值H0。在实际工作中,液位传感器8能够检测到储液容器底部到水面的实际距离为H。设定当储液容器7液体较少时,储液容器7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1(H1<H0),当液位传感器8检测到水壶内的水位H<H1,说明此时储液容器7内的冷却液较少了,机器可能会进入干烧状态。参照图4所示,进一步的,散热系统还包括主控芯片,通过主控芯片控制的电源模块,当液位传感器7监测到储液容器中的冷却液容量小于一特定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头、通过所述转接头衔接固定的循环液管以及用于承接漏液的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套设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头、通过所述转接头衔接固定的循环液管以及用于承接漏液的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套设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液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卡箍,所述卡箍设置在所述套管两侧并密封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相较水平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套管的低处设置有导流孔,所述转接头与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滴漏的液体通过所述导流孔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液装置还包括用于排液的导流管和承接容器,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导流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承接容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用于吸收所述循环液管的衔接处滴漏的液体的吸水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充填在所述套管内或涂布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颂婷刘鸿梅易琪李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