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363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音频输入信号经过R1、电阻R2、NPN三极管Q1、电容C6、电阻R4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放大16倍左右,放大信号经过电解电容C2隔直并耦合到下一级由电阻R3、NPN三极管Q2、电容C7、电阻R5、电容C7、电阻R9组成的集电极放大电路进一步放大10倍左右,之后通过自制匝数比为23:48变压器TR1将音频信号耦合到次级,信号经过电容C9、电容C8滤除高频杂波,再通过电解电容C3耦合到集成运放U1正向输入端引脚3,音频信号经过集成运放U1放大之后,经过电解电容C5隔直滤波之后,从音频信号输出口输出。音频信号经过四级放大和多重滤波,足量放大声音信号的同时保持了声音的纯净及频谱覆盖称度。

Speech Signal Amplification and Filter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尤其涉及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属于电子电路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成熟的音频放大电路非常多,但是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而设计的,有些高档的音频放大电路注重的是对足够宽的频域进行覆盖,这样高音低音部分保留都非常好,但是价格昂贵,不利于大范围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该电路设计非常简单、简洁,全部使用分离器件,以低成本实现了对语音信号的放大和滤波,本专利技术用于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音频遥控部分的前端,语音信号放大及滤波端,音频经过此电路放大及滤波,保证了音频信号的纯净性,为音频采样、比较奠定了基础,大大地提高了音频识别的成功率,语言识别成功率为95%以上,同时此电路不足购买高档音频放大电路的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其包括电阻R1、电解电容C1、电阻R2、NPN三极管Q1、电解电容C2、电阻R3、NPN三极管Q2、电解电容C4、变压器TR1、电容C6、电容C9电解电容C3、电容C8、集成运放U1、电解电容C5、电阻R6、电阻R4、电阻R8、电容C7、电阻R5、电容C10、电阻R7、电容C11、电阻R9;所述音频输入信号经过R1、电阻R2、NPN三极管Q1、电容C6、电阻R4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放大16倍左右,放大信号经过电解电容C2隔直并耦合到下一级由电阻R3、NPN三极管Q2、电容C7、电阻R5、电容C7、电阻R9组成的集电极放大电路进一步放大10倍左右,之后通过自制匝数比为23:48变压器TR1将音频信号耦合到次级,信号经过电容C9、电容C8滤除高频杂波,再通过电解电容C3耦合到集成运放U1正向输入端引脚3,音频信号经过集成运放U1放大之后,经过电解电容C5隔直滤波之后,从音频信号输出口输出。音频信号经过四级放大和多重滤波,足量放大声音信号的同时保持了声音的纯净及频谱覆盖称度。进一步地,所述+3VDC接电阻R1上端、电阻R2上端、电阻R3上端、电阻R9上端、变压器TR1输入端上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集电极接电阻R9下端、电解电容C4正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1基极接电阻R1下端、电解电容C1右端、电阻R8左端;所述电解电容C1正极接音频信号输入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集电极接电阻R2下端、电解电容C2正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1发射极接电阻R4上端、电容C6上端;所述NPN三极管Q2基极接电解电容C2负极、电阻R3下端;所述NPN三极管Q2发射极接电容C7上端、电阻R5上端;所述电容C10右端接电解电容C4负端、变压器TR1输入端下端;所述变压器TR1输入端上端接电容C9上端、电解电容C3正极、电容C8上端;所述集成运放U1引脚3接电解电容C3负极、电阻R6上端;所述电阻R7上端接集成运放U1引脚2;所述电阻R7下端接电容C11上端;所述集成运放U1引脚1接电解电容C5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5负极接音频信号输出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NPN三极管Q2的型号为2N2222A。所述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解电容C4、电解电容C5的型号为9V10UF电解电容。所述变压器TR1的型号为23:48的手绕变压器。所述集成运放U1的型号为NE553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以低成本,用于一种物联网智能电源音频遥控部分的前端,语音信号放大及滤波端,音频经过此电路放大及滤波,保证了音频信号的纯净性,为音频采样、比较奠定了基础,大大地提高了音频识别的成功率,语言识别成功率为95%以上,同时此电路不足购买高档音频放大电路的10%。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1)、电解电容C1(2)、电阻R2(3)、NPN三极管Q1(4)、电解电容C2(5)、电阻R3(6)、NPN三极管Q2(7)、电解电容C4(8)、变压器TR1(9)、电容C6(10)、电容C9(11)电解电容C3(12)、电容C8(13)、集成运放U1(14)、电解电容C5(15)、电阻R6(16)、电阻R4(17)、电阻R8(18)、电容C7(19)、电阻R5(20)、电容C10(21)、电阻R7(22)、电容C11(23)、电阻R9(24)。所述音频输入信号经过R1(1)、电阻R2(3)、NPN三极管Q1(4)、电容C6(10)、电阻R4(17)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放大16倍左右,放大信号经过电解电容C2(5)隔直并耦合到下一级由电阻R3(6)、NPN三极管Q2(7)、电容C7(19)、电阻R5(20)、电容C7(19)、电阻R9(24)组成的集电极放大电路进一步放大10倍左右,之后通过自制匝数比为23:48变压器TR1(9)将音频信号耦合到次级,信号经过电容C9(11)、电容C8(13)滤除高频杂波,再通过电解电容C3(12)耦合到集成运放U1(14)正向输入端引脚3,音频信号经过集成运放U1(14)放大之后,经过电解电容C5(15)隔直滤波之后,从音频信号输出口输出。音频信号经过四级放大和多重滤波,足量放大声音信号的同时保持了声音的纯净及频谱覆盖称度。。所述+3VDC接电阻R1(1)上端、电阻R2(3)上端、电阻R3(6)上端、电阻R9(24)上端、变压器TR1(9)输入端上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4)集电极接电阻R9(24)下端、电解电容C4(8)正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1(4)基极接电阻R1(1)下端、电解电容C1(2)右端、电阻R8(18)左端;所述电解电容C1(2)正极接音频信号输入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4)集电极接电阻R2(3)下端、电解电容C2(5)正极;所述NPN型三极管Q1(4)发射极接电阻R4(17)上端、电容C6(10)上端;所述NPN三极管Q2(7)基极接电解电容C2(5)负极、电阻R3(6)下端;所述NPN三极管Q2(7)发射极接电容C7(19)上端、电阻R5(20)上端;所述电容C10(21)右端接电解电容C4(8)负端、变压器TR1(9)输入端下端;所述变压器TR1(9)输入端上端接电容C9(11)上端、电解电容C3(12)正极、电容C8(13)上端;所述集成运放U1(14)引脚3接电解电容C3(12)负极、电阻R6(16)上端;所述电阻R7(22)上端接集成运放U1(14)引脚2;所述电阻R7(22)下端接电容C11(23)上端;所述集成运放U1(14)引脚1接电解电容C5(15)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5(15)负极接音频信号输出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1)、电解电容C1(2)、电阻R2(3)、NPN三极管Q1(4)、电解电容C2(5)、电阻R3(6)、NPN三极管Q2(7)、电解电容C4(8)、变压器TR1(9)、电容C6(10)、电容C9(11)电解电容C3(12)、电容C8(13)、集成运放U1(14)、电解电容C5(15)、电阻R6(16)、电阻R4(17)、电阻R8(18)、电容C7(19)、电阻R5(20)、电容C10(21)、电阻R7(22)、电容C11(23)、电阻R9(24);所述音频输入信号经过R1(1)、电阻R2(3)、NPN三极管Q1(4)、电容C6(10)、电阻R4(17)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放大16倍左右,放大信号经过电解电容C2(5)隔直并耦合到下一级由电阻R3(6)、NPN三极管Q2(7)、电容C7(19)、电阻R5(20)、电容C7(19)、电阻R9(24)组成的集电极放大电路进一步放大10倍左右,之后通过自制匝数比为23:48变压器TR1(9)将音频信号耦合到次级,信号经过电容C9(11)、电容C8(13)滤除高频杂波,再通过电解电容C3(12)耦合到集成运放U1(14)正向输入端引脚3,音频信号经过集成运放U1(14)放大之后,经过电解电容C5(15)隔直滤波之后,从音频信号输出口输出;音频信号经过四级放大和多重滤波,足量放大声音信号的同时保持了声音的纯净及频谱覆盖称度。...

【技术特征摘要】
1.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1)、电解电容C1(2)、电阻R2(3)、NPN三极管Q1(4)、电解电容C2(5)、电阻R3(6)、NPN三极管Q2(7)、电解电容C4(8)、变压器TR1(9)、电容C6(10)、电容C9(11)电解电容C3(12)、电容C8(13)、集成运放U1(14)、电解电容C5(15)、电阻R6(16)、电阻R4(17)、电阻R8(18)、电容C7(19)、电阻R5(20)、电容C10(21)、电阻R7(22)、电容C11(23)、电阻R9(24);所述音频输入信号经过R1(1)、电阻R2(3)、NPN三极管Q1(4)、电容C6(10)、电阻R4(17)组成的共射极放大电路放大16倍左右,放大信号经过电解电容C2(5)隔直并耦合到下一级由电阻R3(6)、NPN三极管Q2(7)、电容C7(19)、电阻R5(20)、电容C7(19)、电阻R9(24)组成的集电极放大电路进一步放大10倍左右,之后通过自制匝数比为23:48变压器TR1(9)将音频信号耦合到次级,信号经过电容C9(11)、电容C8(13)滤除高频杂波,再通过电解电容C3(12)耦合到集成运放U1(14)正向输入端引脚3,音频信号经过集成运放U1(14)放大之后,经过电解电容C5(15)隔直滤波之后,从音频信号输出口输出;音频信号经过四级放大和多重滤波,足量放大声音信号的同时保持了声音的纯净及频谱覆盖称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信号放大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3VDC接电阻R1(1)上端、电阻R2(3)上端、电阻R3(6)上端、电阻R9(24)上端、变压器TR1(9)输入端上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1(4)集电极接电阻R9(24)下端、电解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浩马家明温长康肖丞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