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24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块,包含薄膜晶体管基板、彩色滤光基板、软性电路板与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入光面设置有连接部。彩色滤光基板设置于入光面上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邻近入光面,第二面远离入光面。软性电路板包括接合部与本体部,接合部电性连接连接部,本体部沿着第二面延伸。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本体部的上表面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位于彩色滤光基板与本体部之间,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具有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每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具有尺寸介于15至150微米的晶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模块实现了无边框的全面屏设计,并利用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来实现薄化的直下式显示模块。

Displa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块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无边框显示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高屏占比的要求,目前显示模块设计走向窄边框或甚至无边框的全面屏设计,其最大意义在于能够提升手机屏占比,让手机在不增加大小的情况下扩大显示面积,使手机大小和屏幕尺寸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甚至在更大屏幕尺寸下也能够让用户做到单手触控。然而,现行的显示模块设计架构难以达到窄边框或甚至无边框的全面屏设计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显示模块设计来实现无边框的显示模块。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为下一代显示器技术,但现阶段仍有其发展的困难度,主要是发光二极管微小化与巨量移转的技术尚待解决。在MicroLED可商品化之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是现阶段已可达到的技术。传统的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的背光源视面板尺寸不同,约有数颗至数十颗发光二极管,这些发光二极管的晶片尺寸约为200至300微米。而应用MicroLED的液晶显示器则需要有数百万颗以上的MicroLED,这些MicroLED的晶片尺寸约为15微米,因此难度相当高。而应用MiniLED的液晶显示器仅需要数千或数万颗MiniLED即可达到,这些MiniLED的晶片尺寸介于发光二极管的晶片尺寸与MicroLED的15微米之间,而且可利用现有的机台设备改装,无须太多成本支出,是相当具潜力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实现了无边框的全面屏设计,并利用MiniLED来实现薄化的直下式显示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基板、彩色滤光(colorfilter,CF)基板、软性电路板以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层。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入光面设置有连接部。彩色滤光基板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入光面上,彩色滤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邻近入光面,第二面远离入光面。软性电路板包括接合部与本体部,软性电路板的接合部电性连接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连接部,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沿着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二面延伸。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的上表面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位于彩色滤光基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之间,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具有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每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具有晶片,晶片的尺寸介于15微米至150微米。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显示模块还包括上偏光片、下偏光片以及扩散片。上偏光片贴附于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出光面上。下偏光片贴附于彩色滤光基板的第二面上。扩散片设置于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上,扩散片位于下偏光片与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之间。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扩散片的厚度介于0.2毫米至1.35毫米。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显示模块还包括光学膜层设置于扩散片与下偏光板之间,其中光学膜层包含至少一层扩散膜、增亮膜或量子点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的上表面未被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覆盖的部分涂以反射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另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软性电路板。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第二基板的第一面贴附于第一基板的入光面,第一基板的入光面的表面积大于第二基板的第一面的表面积,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且未被第二基板贴附的表面设置有连接部。软性电路板包括接合部与本体部,软性电路板的接合部电性连接第一基板的连接部,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在第一基板面向第二基板的一侧延伸。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显示模块还包括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的上表面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位于第二基板与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之间,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具有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每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具有晶片,晶片的尺寸介于15微米至150微米。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显示模块还包括上偏光片、下偏光片以及扩散片。上偏光片贴附于第一基板上。下偏光片贴附于第二基板上,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位于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之间。扩散片设置于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上,扩散片位于下偏光片与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之间。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扩散片的厚度介于0.2毫米至1.35毫米,上述扩散片的雾度(Haze)值小于85%。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显示模块还包括光学膜层设置于扩散片与下偏光板之间,其中光学膜层包含至少一层扩散膜、增亮膜或量子点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的上表面未被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覆盖的部分涂以反射材料。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述上偏光片为雾面(Anti-glare)偏光片,上述上偏光片的雾度(Haze)值大于或等于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至少在于,通过设计来取消胶框(frame)以实现无边框的显示模块,应用MiniLED来实现薄化的直下式显示模块。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所做的详细描述,可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有更佳的了解。需注意的是,根据业界的标准实务,各特征并未依比例绘示。事实上,为了使讨论更为清楚,各特征的尺寸都可任意地增加或减少。图1是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与软性电路板的本体部的设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与剖视示意图。图3是绘示公知的显示模块的例示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仔细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提供许多可应用的概念,其可实施于各式各样的特定内容中。所讨论、揭示的实施例仅供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次序或顺位的意思,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请参照图1,图1是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显示模块100的结构的剖视示意图。显示模块100包含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以及软性电路板130。第一基板110具有相对的入光面114与出光面116,第二基板12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26与第二面124。第二基板120的第一面126贴附于第一基板110的入光面114。第一基板110的入光面114的表面积大于第二基板120的第一面126的表面积。第一基板110面向第二基板120且未被第二基板120贴附的表面设置有连接部112。软性电路板130包括接合部132与本体部134,软性电路板130的接合部132电性连接第一基板110的连接部112,软性电路板130的本体部134在第一基板110面向第二基板120的一侧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12为位于第一基板110上的外接脚垫(BondingPad),第一基板110通过外接脚垫来与软性电路板130的接合部132相互连接。请参照图1,显示模块100还包含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层140,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140设置于软性电路板130的本体部134的上表面136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140位于第二基板120与软性电路板130的本体部134之间。请参照图2,图2是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140与软性电路板130的本体部134的设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与剖视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设置有连接部;彩色滤光基板,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所述入光面上,所述彩色滤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邻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面远离所述入光面;软性电路板,包括接合部与本体部,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接合部电性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所述连接部,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沿着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的所述第二面延伸;以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上,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位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与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之间,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具有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具有晶片,所述晶片的尺寸介于15微米至150微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设置有连接部;彩色滤光基板,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所述入光面上,所述彩色滤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第一面邻近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二面远离所述入光面;软性电路板,包括接合部与本体部,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接合部电性连接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所述连接部,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沿着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的所述第二面延伸;以及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上,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位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与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之间,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具有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具有晶片,所述晶片的尺寸介于15微米至150微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偏光片,贴附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所述出光面上;下偏光片,贴附于所述彩色滤光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上;以及扩散片,设置于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上,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下偏光片与所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层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扩散片的厚度介于0.2毫米至1.35毫米。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膜层,设置于所述扩散片与所述下偏光板之间,其中所述光学膜层包含至少一层扩散膜、增亮膜或量子点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软性电路板的所述本体部的所述上表面未被所述多个次毫米发光二极管覆盖的部分涂以反射材料。6.一种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入光面与出光面;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面贴附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彬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