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5046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定义出像素区和非像素区,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像素区。由于将触控感应层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与像素定义层的非像素区对齐,从而改善了在发光时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组成的网格线的光学可视性,减少莫瑞纹效应和网格可见。

A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现有的显示装置而言,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作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因其所具有的自发光、快速响应、宽视角和可制作在柔性衬底上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当中。为了使得OLED显示装置具有直观、易操作等优点,现有技术中会在OLED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中结合触控技术。例如,在OLED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贴合或组装外挂式触控面板,以达到触控显示的目的。触控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防反光涂层、保护层、粘贴层、透明电极层、透明基板。其中透明电极层包括:驱动电极Tx和检测电极Rx,在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触摸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现有技术中并未对驱动电极Tx和检测电极Rx组成的网格线进行处理,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网格线出现莫瑞纹效应(MoirePattern)和网格可见的现象,造成触控面板光学特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触控面板的光学特性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定义出像素区和非像素区,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像素区。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上覆盖介电过渡层,所述介电过度层用于阻隔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电极和所述触控感应层。可选地,所述触控感应层上覆盖压力感应胶,所述压力感应胶用于将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所述显示基板贴合。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基板衬底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可选地,还包括: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用于封装所述显示基板。可选地,相邻像素之间的非像素区采用黑色绝缘材料制成。可选地,非像素区均采用黑色绝缘材料制成。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错绝缘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由导电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综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定义出像素区和非像素区,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像素区。由于将触控感应层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与像素定义层的非像素区对齐,从而改善了在发光时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组成的网格线的光学可视性,减少莫瑞纹效应和网格可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层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基板101和触控感应层102。显示基板101,包括第一电极1011、像素定义层1012、有机发光层1013和第二电极1014。基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图2和图3示例性示出了显示基板101的俯视图和触控感应层102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像素定义层1012定义出像素区1015和非像素区1016,有机发光层1013位于像素区1015,具体实施中,相邻像素之间的非像素区采用黑色绝缘材料制成,比如具有光感应的黑色颜料等。可选地,非像素区也可以均采用黑色绝缘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不做具体限定。相较于传统的由透明或半透明的聚酰亚胺材质制成的非像素区,黑色绝缘材料制成的非像素区可减少OLED对外界光的反射,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面板在亮光下的对比度和可读性。如图3所示,触控感应层102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02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2,第一触控电极102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2在显示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像素区1016。具体实施中,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绝缘设置。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由导电材料制成,比如金属网格线、碳纳米管、石墨烯等。触控感应层的制备工艺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和光刻图案化,也可以采用印刷工艺,如丝网印刷。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制作触控显示面板时,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数量小于非像素区的行数和列数,图2和图3只是作为示例,并不限定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与非像素区的行数和列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于将触控感应层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与像素定义层的非像素区对齐,从而改善了在发光时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组成的网格线的光学可视性,减少莫瑞纹效应和网格可见。可选地,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101上覆盖介电过渡层103,介电过度层103用于阻隔显示基板101的第二电极1014和触控感应层102,避免显示基板的第二电极影响触控感应层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可选地,如图5所示,触控感应层102上覆盖压力感应胶104,压力感应胶104用于将触控感应层102与显示基板101贴合。可选地,如图6所示,显示基板101还包括基板衬底1017和薄膜晶体管阵列1018。可选地,如图7所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封装层105,薄膜封装层105用于封装显示基板101。为了更好地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给出一种优选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8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101、薄膜封装层105、介电过渡层103、触控感应层102、压力感应胶104。其中显示基板101包括基板衬底1017、薄膜晶体管阵列1018、第一电极1011、像素定义层1012、有机发光层1013、第二电极1014。像素定义层1012定义出像素区和非像素区,有机发光层位1013位于像素区。触控感应层102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显示基板101上的正投影位于非像素区,非像素区均采用黑色绝缘材料制成。在制作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可以先分开制作显示基板与触控感应层,然后再将显示基板与触控感应层进行贴合。也可以在封装好显示基板后,在封装好的显示基板上直接制作触控感应层。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触控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定义出像素区和非像素区,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像素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电极、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所述像素定义层定义出像素区和非像素区,所述有机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区;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像素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上覆盖介电过渡层,所述介电过度层用于阻隔所述显示基板的第二电极和所述触控感应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上覆盖压力感应胶,所述压力感应胶用于将所述触控感应层与所述显示基板贴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历平黄靖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